想吃好苹果就得树上摘


没有播种,哪有收获?没有希望,哪有生机?



这样的道理,外国公司更懂。他们肩负社会责任的伟大使命,在校园播种而收获人才,就是希望,就是未来。



然而,国内很多企业似乎不懂此理。他们只注重收割,却不太喜欢播种。做得稍好点的,只是与当地政府联合,走进校园帮助大学毕业生如何应聘,或开招聘现场会。比如,告诉他们外形上有优势的可以在简历上贴一张好看点的彩色照片,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和持久;简历最好言简意赅,切忌冗长,在信息爆炸时代,懂得提炼尤为重要;最关键的是要自信,这样说话让招聘者听上去很舒服,会想继续听,因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显然,这些都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国际大企业不仅注重这些,更注重肩负起社会责任,以培养训练大学毕业生为目的。比如,IBM和微软都有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计划——IBM有“蓝色基因计划”和“企业导师计划”,微软有“未来生涯体验营计划”和教练辅导。



先看IBM。在其全球人力资源招募策略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达到每年招聘人员的35%。每年,IBM都会预估当年可能离职的人数,然后以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补齐人力缺口。



2005年,IBM推出“蓝色基因计划”,就是为了让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体验真正的工作状况,帮助他们从中积累工作经验,进而了解自己的兴趣与长处。在台湾,IBM自2007年开始就与校园合作,发展了一套“企业导师计划”,让年轻学子提早了解职场百态,缩短学校教育与职场之间的距离。



考虑到培养女性科技人才需要更长时间,为了鼓励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IBM将步调继续向下延伸,特别为这样的女性提供为期一年的“企业导师计划”,以一对一提供科技职场经验分享的方式,让她们能持续获得职业生涯和学习计划的专业辅导。

再看微软。为培养职场生力军,他们实施了一个不只以自家人才招募为目的的“未来生涯体验营”计划。从2004年开营至今,他们仅在台湾就吸引超过8,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已培育出近500名职场生力军。举办体验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学毕业生知道什么是职场,什么叫工作态度,让他们真正卷起袖子干活。



为了有效落实计划,微软一方面把每个部门的约聘名额留给实习生;另一方面要求委外业务的承办单位,招募对象一定要优先录用参加过体验营计划的大学毕业生。这样,微软硬是挤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来实际帮扶他们。



在计划架构上,微软为达具体目标设计出大大小小的训练营社区团队,让大学毕业生相互支持。在互动中,彼此会聊各自的工作方向,以及进行经验分享。此外,体验营还设立“教练”(coaching)角色,让其职员起到指导、解决学生各方面问题的作用。



其实,类似IBM、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很多。他们不是把学生当草莓,而是站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既要收割,更要担当培育英才的播种者。



想吃好苹果就得树上摘。这些接受过培养与辅导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很好的校园使者。企业通过校园渠道,不仅增进了校企双方的了解和信任,而且更大程度提升了企业的形象与品牌。



国内企业,提前进校园播下希望的种子,早日收获人才吧。

 


上一条: 郭夏:以人为本的母婴经济

下一条: 知识型员工为何难沟通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