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生爱车,所以当我们听到某某汽车品牌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免不了要伤感。这一次的让我们心头蒙上一层淡淡的忧伤的主角是迈巴赫。德国豪华汽车巨头戴姆勒-奔驰公司日前宣布,由于市场业绩不佳,该公司旗下的迈巴赫系列轿车将于2013年全面停产。迈巴赫品牌在1940年二战的战火硝烟中销声匿迹,在沉寂了60年之久后于2002年正式恢复。但迈巴赫品牌豪华轿车的市场表现却非常惨淡,自2002年至今一共才生产了3000辆。
看到这样的新闻,甚至有人以一种唏嘘的语气认为在这个人傻钱多的年代里,把豪华车卖停产了,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有这样的想法,大概心情也咱们差不多,都不怎么忍心看着如此显赫一时超级豪华品牌就这样草草落幕。
然而,即使是拥有如此高贵血统的品牌,这些年来的表现,更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在苟延残喘。销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至2010年迈巴赫的全球销量仅有800余辆,远低于劳斯莱斯和宾利这两大如日中天的竞争对手。而2009年和2010年迈巴赫的全球销量均为200辆,但同时期的劳斯莱斯达到了1002辆和2711辆,宾利则更是遥遥领先,分别为4616辆和5170辆。
而在作出关闭迈巴赫之前,戴姆勒-奔驰方面也做过不少的努力。比如在今年7月与阿斯顿马丁商谈联手打造迈巴赫品牌事宜。然而,最终还是谈崩了。可以想象连阿斯顿马丁也不敢轻易接手的这个烫手山芋,迈巴赫真是回天乏术。
如果两年之后迈巴赫真的要被关闭,那么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三足鼎立的时代就要终结。如此一来,大众集团有宾利,宝马公司有劳斯莱斯,没有了迈巴赫的戴姆勒,情何以堪?当然,所有这些为戴姆勒的担忧都是杞人忧天罢了。
历史不会忘记威廉•迈巴赫这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他的名字曾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他曾经让梅赛德斯成为了优雅、卓越和精湛工艺的代名词。然而,最后他和他的迈巴赫都快只能活在品牌历史的传说中。
Top Gear制片人Richard Hammond对迈巴赫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他说:和劳斯莱斯法拉利之流不同,迈巴赫不是用来取悦全世界的,它只负责取悦那些真正能负担的起它的人。不久之后,迈巴赫再也没有资本去取悦谁了。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作为一个已经有近90年发展历史的汽车品牌,迈巴赫目前仅有57和62两个单一的系列产品线,这样的“专注”似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里,已经是个异类。诚然,产品策略依然还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品牌定位不够明晰的时候,产品又过于单一化,迈巴赫的命门就这样被抓住,最终被劳斯莱斯和宾利等品牌远远甩在身后。产品策略太过保守,老派的豪华又拿什么来取悦越趋于年轻的市场?最后,当戴姆勒将迈巴赫收至麾下后,一边是奔驰过于家族化的设计语言,一边是这个新东家并没有为其制定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当辉煌成为“过去式”,似乎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
迈巴赫这位迟暮英雄的落寞离场,无疑令那些曾极力追求这一品牌的富豪拥趸们黯然神伤,但就是这样一杆超级豪华汽车品牌阵营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旗帜的倒塌,也不禁让我们对那些近乎遵循着迈巴赫没落轨迹,未能真正花费时间和资金来开发自己的战略新品的品牌们担忧起来。迈巴赫这个有价无市的豪华品牌的覆灭,但愿能给这些品牌们敲响警钟。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
上一条: 品牌可以特别但不能特供
下一条: 从无到有 创造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