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砸冰箱是近期的热门新闻。据媒体说,老罗的西门子冰箱的门关不好,于是在微博上抱怨,引起了许多粉丝的共鸣。期间,西门子也曾经联系过,但两个月过去了,事情并没有一个令老罗满意的结果。近日,老罗忍无可忍,当众砸了冰箱。老罗是名人,尤其是在年轻学子们中更是名人。这一砸,便砸出来了新闻效应来了。
我不想从维权角度评说,这方面的评论的确太多了。我只想静静地远离这个事件,冰冷地看着事件当事人之间的博奕。在网络化时代,每个企业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事件。如果不能从中汲取些教训的话,遇到此类事件只是迟早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老罗砸冰箱,砸的是企业的“自我导向”。这种导向几乎所有的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只是自己不一定意识到而已。
先来看看事件中双方的说法。
事件出来后,西门子方面表示,导致冰箱门关不上原因很多,必须上门检测才能得知,罗永浩却拒绝接受服务。这时王伟庆说:“因为门关不上有很多原因造成,门的角链,门的封条出现了一些损坏,还有比如冰箱门里搁东西,还有比如说到底用多大力气关门”。但罗永浩则认为,西门子方面尽说车轱辘话,玩文字游戏,不能令人满意。
可以这么说,王伟庆说的绝对客观,老罗说的也不错,那为什么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呢?我认为,关键是两者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王伟庆客观地列出了门关不上可能出现的原因,说的是宏观意义上的冰箱“门”。我相信,王伟庆讲的是科学。但在那时,老罗说的个体意义上的冰箱门。他的冰箱门坏了,心里有着火,这里最希望得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问题列出问题产生根源的多样性。
这就是自我导向与顾客导向之间的PK。
站在西门子角度,冰箱的门关不上的原因当然会很多,他们甚至可以运用非常科学的统计方法来给出每个原因出现的概率。但那都是以自我为导向的,而不是常常说的以顾客为导向。在顾客眼里,任何事件出在自身的头上,就是百分之百,因为自己是百分之百买单的。
我们常说在现代社会,人们买的已经不是商品,而是一种服务体验。在买单之后得到的一件可用性明显不足的产品时,消费者的心理体验是非常差的。这时,消费者最想得到的是心理体验上的补偿。这种补偿可能一句让消费者心理舒服的话,也可能是迅速给换一台产品,或者修一修都可以。如果一定要寻找产品的原因,也是自己内部关起门来内部做的事。如果回复不能够起到心理体验补偿的作用,那么还不如不回复,因为那只能引起消费者心理挫折感会进一步加强。挫折感不断强化的过程,可能就是企业在不断给自己酝酿公关危机的过程。
从导向角度来看思考,接下来的事情就好理解了。西门子仍然是自我为导向,提出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自己企业内部也有严格的内部规定。如果是大多数老百姓,遇到此事自认倒霉也就完了,但偏遇到名人,而且遇到恰好是名人偏不愿自认倒霉,那就麻烦了。罗永浩的态度也很明确,希望西门子能够承认自己部分型号或个别冰箱存在质量问题。而无论是个人诉讼和集体诉讼,都无法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他选择了砸冰箱这个吸引眼球的方式,期待西门子公司在舆论压力之下,能够出面道歉。可以看出,以自我为导向的做法,进一步否强化了顾客的心理体验,为自己在酝酿公关危机。再接下来,西门子还在以自我为导向,提出要顾客应该理性维权,老罗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并给出了理由。在自我导向的路上越走越远,顾客心理失败体验会越来越强,事件只能越来越升级。
以自我导向的例子,在服务行业并不显见。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身边曾遇到的事件,似乎每次在购物中遇到的不愉快都与商家自我导向有关。譬如,你买个了笔记本电脑,没用一年,电池突然不行了,你打电话过去,服务小姐从处理器生产到用户操作习惯,给你列了一万种理由。你生气了,说我在网上看很多人遇到此类问题,对方会说我们的大品牌,符合国家规定,你气得真想骂一句话,对方说请文明用语,我们这有录音。这类例子还少吗?要不然,或者你直接到一些市场上如中关村电脑城什么的去瞧瞧,看小商小贩整天在与顾客在吵什么。
所以我说,老罗砸冰箱,砸的是企业的自我导向。这种导向每个企业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如果不刻意回避,出事只是迟早的事情。接下来,就看西门子怎么进行危机管理吧。
上一条: 从孔子仁爱之道看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下一条: 学会感恩更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