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汽本田推出第一款量产的合资自主品牌“理念”以后,越来越多的合资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
不过,合资自主虽然在广汽本田看来是企业发展战略与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更多的合资汽车企业不情愿推出的合资自主品牌,却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合资自主品牌能够成功吗?合资自主品牌有希望打造成百年品牌吗?
合资汽车企业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品牌。任何的企业都有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很难想象能够形成长期的竞争力。但是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就是这样一个怪胎。
合资汽车的品牌都是外资企业所有,大众、通用、日产、标致等等,都是外资企业的品牌,这些品牌对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神龙公司来说,只是有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
虽然没有品牌,合资汽车企业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活得非常滋润,利润大把大把地赚,品牌价值也翻番式的增长。
也许看到了合资汽车企业的品牌尴尬,于是,让合资汽车企业建立合资自主品牌,应该是对于目前合资汽车企业品牌格局的一次突破。
但是,这种突破是否只能停留在形式上,还是会继续在实际的市场表现中获得根本性的进展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确定,因为在确定这个答案之前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政策的延续性。合资汽车企业制度形式的建立,虽然当初建立的时候,是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考虑,但是就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形势,合资的市场基础已经不再存在,存在的只是政府的政策刚性限制。
如果这个政策一旦改变,合资汽车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几乎就会完全丧失,合资汽车企业都不存在了,那么合资自主自然就不存在了。
当然,政策的改变等待的时间有多长,也是一个不可确定的因素。如果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那么合资自主在这样长的时间内,必然会有一些品牌成为市场瞩目的力量,他们即使遭遇合资汽车企业最终分解,但是已经具有市场价值的品牌的归属将会成为合资汽车企业的关键性话题。
最可能的是,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与外资品牌选择退出,合资自主转型成为自主品牌。
其次,外方的努力程度。对于广本来说,理念品牌的存在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基础。
也许有人质疑,目前的理念品牌市场表现不是很好。但是这种情况应该在广本的意料之中。由于该公司坚定地执行垂直换代的产品策略,因此,广本的产品品类非常少,因此,对于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广本的产品状况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而合资自主品牌则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弥补这一公司的产品缺陷。这样既可以保持广本的垂直换代的产品策略,又可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从而将公司的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基于此,本田对于理念的支持应该是不遗余力的。
不过,更多的外资企业与本田的理念不同,他们的合资公司与广本也不同。
比如,一些合资汽车企业一直实行平行换代,因此,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并不缺少,合资自主的推出不仅对合资汽车企业的目前经营状况不是有益的补充,而且还会妨碍到自己公司较低端的产品的发展。
为此,这些合资汽车企业中的外方并不支持推出合资自主,但是囿于相关方面的限制,又不得不推出。
那么,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所谓合资自主品牌,就有些“形象工程”的味道。
第三,中方的作用。在合资汽车企业推出合资自主的过程中,外方并不是唯一的决策者。
如果合资自主品牌还有市场意义的话,那么中外合作双方的利益基本一致,自然中外合作就不会出现冲突。
但是如果外方对于合资自主品牌不积极,那么一直依赖外资技术支持的中方能够有能力将合资自主搞活吗?
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因为,合资自主虽然说是自主,但是仍然需要依赖外资的产品技术和平台,如果外方在技术的支持方面比较顽固,中方又有什么可以制约外方的手段吗?
在合资汽车企业的外资品牌中,中外双方对于外资技术的引进与改善是有着基本共同的利益的。特别是对外资来说,合资汽车企业的外资品牌产品是进入中国的唯一的方式(除了进口产品),因此,不将外方自己的技术拿进合资公司,会损害到合资公司中外方的利益。
但是合资自主品牌对于外方的意义绝没有这样重要。一个新的品牌的建立,不仅仅需要技术和人才,还需要时间。而且这个品牌的培养与外方在中国的利益有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合资汽车企业中的外方不支持合资自主,完全在于外方的商业性考虑。
不管如何,合资自主已经在合资大背景下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现实。未来这些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是否会形成一股独立的力量,目前还很难说。但是,合资自主在未来必然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在合资汽车公司不再存在的时候,合资自主将是向左走,成为外资的另外一个品牌?还是一直前行,形成独立的品牌阵营?或者向右走,成为自主品牌阵营中新的品牌血液?最好,后退一步,走入消亡?
上一条: 中国要出乔布斯首先应改善创新环境
下一条: 该管好他还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