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从教书匠到华尔街新宠

9月7日晚22∶29时,当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持人现场采访俞敏洪时,镜头前的他稍显羞涩。

这一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新东方”)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1.125亿美元,共发售了7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3000万股普通股),相当于公司总股份的21%左右。IPO发行价为每股15美元,超过此前预期的11美元到13美元的价格区间。

随后,新东方顺利申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EDU”。任新东方董事局主席和CEO的俞敏洪,IPO后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4400万股),一夜之间身价飙至2.42亿美元。

当被主持人问及“教育事业在中国的重要性时”,俞敏洪回答:

“每个国家都很重视教育,中国政府也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我们希望能给中国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在外界看来,俞敏洪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从高考三次落榜,到北大毕业后申请出国留学接连失利;从提着糨糊瓶满世界贴招生广告的穷民办教师,到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亿万富豪,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人生转变只用了十三年。

“北大踹了我一脚”

在新东方办公楼里,如果没有见过俞敏洪,很难认定那个衣着随意而又漫不经心、仪表平常的那个人,就是新东方的董事长。身材瘦削,平时喜欢穿T恤和运动鞋的俞敏洪,身上有着一股浓郁的书生气——看上去不像是个天生的领导者。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人,用这么多年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新东方神话”。

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虽然不认字,但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当老师。但是三年高考两次落榜。所幸的是,第三年复读后俞敏洪不负众望,一举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4年,俞敏洪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作了英语教师。拿着月工资120元的他,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依然默默无闻,甚至没有谈上一次恋爱,俞敏洪说这是“对一个男人摧毁性的打击”。

此时,社会上已经掀起学英语的热潮。看着自己的同学纷纷出国,俞敏洪也把出国当成目标。于是,俞敏洪一边在北大教书,一边向美国各大学继续申请奖学金。结果连考三年,仍未能联系到一家愿意接收他的大学。

终于,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答应给他提供3/4的奖学金。大部分学费是有着落了,但剩余的1/4的学费(相当于4万元人民币),要靠他120元的月薪支付,该如何支撑得了啊?那时候的4万元相当于现在的40万元,让一般家庭拿出来,如何吃得消啊!

为了能赚取这4万元学费,俞敏洪只好在校外北京中关村一带的民办外语培训机构教课,但是却并不顺利,被北京大学发现之后毫不客气地进行了通报批评。颜面尽失之下,他愤而辞职,离开了北大。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却充满了感激。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俞敏洪告诉记者。1992年8月,俞敏洪正式调离北大,开始了自己的个体户时代。

“揉面定律”造就韧性

1993年11月,俞敏洪拿到了办学执照,在漏风的违章建筑里,开始了新东方充满艰难的发展历程。

俞敏洪至今都难忘创业之初,新东方的“落魄”景象:中关村二小的一个平房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冬天小广告还未刷完就结冰的胶水桶。那个冬天,俞敏洪是自己拎着浆糊桶,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中关村的大街小巷,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去贴广告。往往是,北京的冬夜经常刮大风,广告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冻成冰了。

曲折的经历使俞敏洪具备了忍受孤独、忍受失败和忍受屈辱三种能力,也形成了他著名的“揉面定律”:“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不会轻而易举地折断。不断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搓揉,揉到最后,结果是你变得越来越有韧性。”

经过艰苦环境磨练的俞敏洪,的确是越来越有韧性了。正是这种韧性,让俞敏洪声名远播。1995年,凭着逐渐积累出的口碑,新东方开始急速膨胀发展,除了在托福、GRE培训之外,还开辟了出国咨询、口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等业务,并逐渐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向现代公司转变的过程。1995年底,新东方在校学生数迅已经达到千人的规模。

据公开资料统计,到目前,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的学生来自“新东方”,经新东方培训过的仅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就已数以万计。

“教育是一种氛围,人散了,‘气’就散了”

“让利于学生,让利于教师,让利于管理者,让利于社会。”这是俞敏洪从来不讳言自己出奇制胜的法宝。

新东方创业之初,当时出国考试培训市场已经有了30多家单位,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俞敏洪采取了让利的办法,从重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当时其他培训学校的收费在300元到380元之间,为了吸引学生,俞敏洪将价格降到160元;同时开设了免费培训课,20次授课之后,感觉效果不错的学生再交160元继续学习。新东方在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上的良好声誉。

除了让利的办法,俞敏洪成功的秘诀,不可否认是仰仗了一帮出类拔萃的朋友。为了把昔日的同窗拉回到自己的战斗阵营,在美洲,俞敏洪曾冒着暴风雪驾车长途“奔袭”,终于煽动徐小平、王强等优秀的校友纷纷归国,加入新东方阵营。

新东方原本是一个家族色彩很浓的企业,一下容纳了王强、徐小平这么多的海归英才,使新东方在发展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对此,俞敏洪说,“教育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栋楼或多少资产,新东方的上空笼罩着一股‘气’,这是人才的沉淀形成的。人散了,‘气’就散了,事业不可能做大,这也是许多培训机构想要模仿新东方而无法做到的。”

目前,俞敏洪正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两个亿,以加厚新东方的基座。俞敏洪告诉记者,新东方在上市后募集的资金除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其余将主要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我们将在一些城市投资兴建新的学校和教学中心,继续扩大我们产品的供给范围和传播途径,并加强与教育业相关人士构建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长期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将是新东方努力的方向。

俞敏洪拥有新东方31.18%的股权,应该说已经完成了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变,但他还是希望别人叫他“俞老师”。其深意在于:一个人来到世上,父母养育了体格,而老师培育了精神和人格。但他也不讳言自己已经是一个商人,毕竟“商业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可在企业的江湖里,辉煌只是一个瞬间。

如果现在俞敏洪不经意从你身边走过,你还敢不敢相信面前这位高挑个子、形容枯槁、长着一双浮肿的小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呢?

上一条: 企业如何安然“越冬”

下一条: 财富80后的“非正常”管理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