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需要新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对于中国的企业,经济全球化是最大的战略机遇,但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企业发展和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企业的如何全球化、国际化、建立世界品牌,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这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呢?我们认为有三个要点:

首先要进行思维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改变,中国企业国际化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具体而言重点要改变三种传统思维方式。

第一要从点思维转变为链条的思维。我们要从过去过度关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关注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企业是生态圈,现在我们要树立链条的思维,而不是单个企业的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

比如家电业,现在生产电视机根本不赚钱,而赚钱的是其上游行业,显象管行业、逻辑电子元件制造商。又如过去两年中,钢铁行业非常赚钱,宝钢是新型的钢铁企业,很赚钱。但是当原材料飞速高涨的时候,我们生产制造的优势不复存在,因为制造很难消化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压力,所以企业跟企业之间互相竞争没有必要了。因为整个链条,制造环节不能赚钱,中国是制造工厂,但是制造环节不能赚钱,所以没有意义。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当初我们工业化初期的时候,别人将我们的原材料出口价格压得很低,我们赚不到钱。而现在我们制造有了优势,国际资本与商家又通过操纵定价权将原材料价格涨得很高,如中国制造业需要铁矿石、铜材等有色金属、缺少石油,别人将其价格涨高,这样就挤压了制造中间环节的利润,我们国内企业要从过去自相拼杀中联合起来,向价值链的其它环节要回利润,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谈链条思维很重要。再比如纺织业,生产棉花是农民完成的,棉花织成布,布经过染色加工处理,最后变成成衣经过一系列环节,成衣以后还有销售批发及零售环节。生产药品也是这样,生产药不赚钱,但是卖药很赚钱?如果某些环节很赚钱,但另外一些环节都在做赔本买卖,这样就会如同生态圈中的食物链断了一环,整个食物链就有可能受到毁灭性破坏,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价值链如何分配的?

第二要从单纯的竞争思维转变为竞合思维。什么意思?大家不要老谈竞争,企业是一个生态圈。我们的成功不是打败对手,而是奠定在几个环节共生共舞。我们在价值链分工上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共赢。但目前许多行业是只有相互竞争,而缺少合作。比如说出版业,现在作者写书,写书不赚钱,但是卖书人赚钱。卖书人水平不高但是赚钱,写书人水平高但是不赚钱,所以很多人卖书去了。结果99%的书是垃圾,因为写书本短平快,搞一个操刀手就可以写书,原创性的思想越来越少。这个价值分工非常不合理,所以大家要谈判,写书,卖书,出版社都必须赚钱,这个链条要协调。

第三要从有边界思维转变为无边界化思维。其实什么是全球化、国际化?很多人认为走出去是全球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是常识性的错误。我们到了韩国有体会,韩国小,所以他必须走出去,到了新加坡更有体会,他不国际化就没有办法生存。韩国、新加坡是小国经济模式,本国市场有限,本国市场已没有增长空间,他们的国际化更多是走出去。中国不一样,中国太大了,中国是大国经济模式,所以中国要国际化,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我们说,现代这个社会里面,中国的本土生产,比如上海办一个企业,你就已经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并不是说非得走出去,比如家电行业,海信生产电视机,就要和国际品牌竞争。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在国内就和国际品牌竞争,例如国产波导手机和国际品牌竞争,不是说只有波导手机卖到国外才是国际化,其实它在国内与世界品牌的竞争中就已经国际化了。很多行业,包括零售行业也跟家乐福、沃尔玛竞争。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企业,你在哪个国家不重要,将来这个事情不是单纯中国的问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什么?因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组合,中国企业可以引进外国人才,这是国际化。外国的企业用中国的人才也是国际化,中国的产品销往国外也是国际化,由于各种要素及资源在全球的自由流动与配置,所以任何一个地方的优势,已经不能被固定的区域所制限制。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有优势,市场潜力优势,但是美国的企业可以在中国办工厂,他利用中国劳动力的优势,美国的产品自己本土卖不掉,他可以销到中国,因为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对别人有承诺,你的市场要开放,这是游戏规则,你要遵守。我们说中国人没有钱,可以利用美国的资本市场,到纽约纳斯达克上市。你到纽约上市的时候,是运用国际资本市场,所以没有钱没有关系,到美国搞钱。没有劳动力也没关系,可以到中国的西北地区,有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任何地区的优势,不能被他本地区的国家所独享,生产要素及各种资源是流动的。

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框,树立无边界思维,什么中外的差别都必须消失,所以现在谈国际化、建立世界品牌必须思维创新。第一个创新是企业的思维走向链条的思维,第二是树立竞合思维,第三是无边界的思维。

其次,走向全球化必须把本国的事情做好,建立本土优势,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关键。前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搞了一个评比,海尔名列95位。当然中国要出现一批大品牌的企业,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建立本土化的品牌,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以海尔、海信、科隆为例,我们生产空调、生产彩电,在本土不能把世界企业打败,我在中国斗不过松下,你到日本能够打过他吗?根本不可能。因为中国是正在成长的市场,中国的市场太大,所以中国的企业,首先在内部事情多做一点把中国的山河保住,就是进军国际化市场,我在中国挤压跨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瓜分,就好比在美国占领市场性质一样。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意思。其实在中国把美国企业打败的国际化意义,比在美国办工厂意义更现实可行。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误区,所以现在我们有感而发。举例中国的房地产业,现在排名第一的房地产业,市场占有率不过2%。比如我们江苏远东集团在电缆主业方面已连续7年行业第一,但是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不超过4%,现在我们腾不出手搞国际化,我们认为把中国的山河重新洗牌,行业整合一下,还来不及做,中国的市场太大,还要做国际化?当哪一天我们市场占有率从4%上升到20%,这个时候进入世界同行业领域也不迟。如同房地产,现在到其他国家办房地产企业根本不必要,只有在国内兼并重组就可以了。这是建立全球品牌的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国是大国,是成长性很强的国家,当前情况下把本土守住就是国际化,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

最后,中国企业要想建立全球的品牌,关键在于打通产业链条。一个纵向,一个横向链条,现在从全球体系纵向分工来看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生产制造中心。中国现在很多地方,包括上海这样发达地方,也是处于生产制造阶段。第二个层面是研发中心,主要是技术上的领先。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研发中心迁往中国。第三个层面叫管理运营中心。比如可口可乐的生产制造厂在世界各地。他的研发中心,它的配方,是很值钱的,但是即使某一个企业,找到可口可乐的配方也没有用,因为他最值钱是管理运作中心,它是品牌的管理。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如果你动摇他的精神内涵,不仅可口可乐公司不同意,消费者不同意,美国也会不同意,因为他是品牌的象征。再比如微软管理中心在美国,研发中心在已经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微软的国际化战略中第一步是转移生产制造,第二步是转移研发,最后只在本部保留管理运营中心,在这三个层面的垂直分工当中,中国企业需要不断的攀援。首先成为制造中心,然后慢慢的建立研发中心,最后变成管理运营中心。

从垂直分工看全球价值链体系,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生产钢铁要很多原材料,如果中国生产铁矿,原材料有优势,仅从这一点我就可以对全球产生影响力,有谈判的砝码。比如微波炉,南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格兰仕,它已经在生产制造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全世界不得不认同他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他的出厂价就是别人的成本价,甚至更低。

寻找优势必须在链条上面寻找优势。

第一是资源优势。没有哪一国家所有资源都是充分的,各种资源在全球分布是不均衡的,必须在资源上面寻找优势。比如伊拉克有石油,它控制了石油,原材料就控制了。有一些国家打仗,就是为了控制石油。

第二是资源整合,看能否找到优势?我们有劣势——技术投入不够,产品质量与国际公司有差距,没有世界品牌,国际性的分销售网建设不够。现在我们需要学会整合全球资源,整合全世界资源为我所用。我们现在已不缺少资金,最缺少的是品牌、技术和全球营销网络,而我们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13亿人口所拥有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庞大市场。

第三就是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能否找到优势,所以中国的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挖掘民族文化中的资源。中国古代文明,如同古代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以及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均对人类的智慧做出过重大贡献。对民族文化资源我们要进行时代性的继承与发展,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让更对不同文化的国际人土认识你,了解你,接受你。另外我们还要主动融入世界主流文化,中国人为什么获得不了诺贝尔奖,如果说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范围内的“诺贝尔辉煌”倚赖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文学的“诺贝尔辉煌”仰仗宽松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平的“诺贝尔荣耀”可遇而不可求,导致中国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只能继续充当看客的原因,差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文化不认同,换句话来说我们得不到与诺贝尔奖评判标准的主流文化的认同。

美国在广告业上优势明显,因此在消费日用品上称雄世界,美国因为掌握了逻辑晶片的技术,因此在电脑、电讯和国防电子工业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也稳如泰山;日本因为有坚强的半导体产业为基础,使得他的消费电子新产品能快速应用各种集成电路,形成产品特色;同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新思维,我们必须在价值链某个环节如同美国、日本一样奠定优势。

上一条: 沃尔玛:“老革命”遇上新问题

下一条: 张裕的“倒金字塔”品牌梦想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