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品油零售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来源:油商周刊  策划 夏鹏举 主笔 李文彦 梁 晶)


尽管企业管理科学早就引入企业生产经营中,但是随着管理对象、企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不得不引入更多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各种新难题。久而久之,企业管理如同一个被打满各色补丁的衣服,相互冲突、相互制约,成为企业管理者一块心病。精细化管理被认为是当今先进、完美的系统管理方式。它能引入成品油销售吗?应当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这正是本策划讨论的核心。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西方民谣

【精细化管理】之1 我们需要牢牢盯住那颗钉子

  销售企业的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城乡,几十家分公司,一两万座加油站,几十万名员工,工作环节繁多,要想“不丢一颗钉子”很难。我们要防止丢失钉子,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避免丢钉子的有效机制,这个机制还要充分满足“万一丢了钉子”,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予以补救——即,如果丢了钉子,能够立即给蹄铁再钉上一个好钉子,这样才能有效消除管理隐患。

  ——精细化管理,这个充分融合了中西方管理精华的现代管理方法,其主要职能就是防止丢失钉子,并且在丢失了钉子之后,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2009年10月,国际环保组织发布调查报告,批评包括壳牌在内的18家中外大型企业无视中国环保规定,隐瞒排污信息。壳牌回应说,原因是污水处理设备的部件老化造成处理能力不稳定。壳牌的细节管理可以说是业界公认的,但这个“老化”问题却显示了壳牌这只“细节高手”在丢了那颗钉子后没有及时发现并补上一颗新的钉子——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哪怕是高手也会出现的这类“没有及时补上钉子”的错误。



谁来盯住那颗钉子

  不让钉子丢失,这应该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职能。

  企业管理者发现,要防止钉子丢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一个企业的钉子实在太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使用科学、规范、严密的“制度”工具,防止丢失钉子。“人制”的缺点,在于它受管理者的个性、好恶、情绪、意志,甚至健康状况的影响,会有严重的不确定性。但不科学规范的“法制”,也并不能真正做到防止钉子的丢失。

  一家公司的加油员为追“跑单”死抓着车门不松手而被车拖出去很远摔成重伤。并不是这家企业没有制度,管理制度规定得很清楚,要求员工不能追跑单。但问题是,制度同时又规定,跑单损失由当班员工负责。因此,为了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员工自然会做出违反“不追跑单”制度的举动。

  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做到科学。但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有很多做法还欠科学。一个销售企业,销售的不仅仅是商品,同时还有服务。能为顾客提供一流服务的员工,其出色的表现应该得到承认与赞赏。可以说,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奖励的内容有多么丰富,更在于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让服务出色的员工得到相应的报偿,而不只是“更多的服务机会”,企业才会出现更多的“优质员工”。对于销售企业来说,让加油站出现更多的陈鸣红,出现越来越多的张本荷,这是企业管理制度中应有的内容。

  系统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在传统的销售企业中,一般重视面向顾客的一线员工的服务质量问题。但现在西方企业,在制定企业制度、管理程序与运作流程过程中,都很重视企业内部的服务问题。他们提出了“内部顾客”的概念,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企业内的另一个人,一个部门要把另一个部门当成顾客来对待,相互之间同样要提供一流的服务。而在一些传统的企业,仍然保持着“机关”的概念,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在企业运作上就会带有“机关”作风。所谓系统化,就是要求制度、程序必须贯穿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每一个运作环节。

  规范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规范化就是办事要有统一的依据,不是由哪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而是由企业制定出的制度与程序进行企业运作。西方企业普遍实行出现问题先查程序有没有问题,看是否按照程序进行运作。如果发现程序有误,那就要根据实践修正程序,防止同样的原因出现同样的错误。

  这几年,因冬季冰雪压塌加油站罩棚的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这些“加油站罩棚的设计负荷太小”,“太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加油站大多是个体加油站,为了省钱,起承载作用的无缝钢管太细,焊接球太小,这两个主要指标的不达标是罩棚被冰雪压跨的主要原因。但一些被大型销售企业收购后的加油站,在同样的事故发生后仍然没有及时对那些“负荷太小”的罩棚进行有效的改进,这就更说明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能在战略上钉错钉子

  在信息时代,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导致暴利逐渐减少,“微利”越来越成为商业常态。在这种状况下,优化企业运作过程,降低运作成本就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职能。

  2005年8月,沃尔玛还没有从兵败韩国的噩梦中回过味来,开张没几天的沃尔玛上海第一店——南浦大桥店就频频传出消息:鼎丰黄豆酱油缺货,统一冰绿茶缺货,康师傅冰红茶缺货,意大利各式面条缺货,法国依云矿泉水缺货……同样的尴尬,又相继在北京、昆明、太原等地上演。

  以“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著称的沃尔玛为什么在中国却没有显现出它的这个优势?

  沃尔玛的运作模式,通常围绕一个区域性配送中心密集建店,一个强大的配送中心可以配送120家分店,有效服务可辐射500公里。但沃尔玛刚进中国,还远没有建立起那么高效、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2005年年底,沃尔玛在中国才不过建立两家配送中心、55家分店,而且分店布局极为分散,各家分店经营的绝大多数食品又在本地采购,致使两个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物流的规模效应受到制约。如上海南浦大桥店大部分商品统一由深圳配送中心进行采购和配送,按照500公里配送半径圈,深圳到上海的距离已经超过了配送中心能够辐射的合理距离,这样不仅配送成本上升,补货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出现缺货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同时,政策上的限制使沃尔玛卫星通信系统在中国完全失效,高效的物流系统在中国失灵,沃尔玛在配送方面反而不如那些租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商家。物流配送优势的丧失,让沃尔玛在中国的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为了弥补自己配送上的不足,沃尔玛要求当地的供应商送货到店。由于时间管理非常严格,很多供应商迟到一会儿,就需要重新排队,等待再次分配配送时间,增加了供应商的成本,加上供货价格由沃尔玛单方决定,更是让供应商以拖延、断货等各种方式表达对沃尔玛的不满。

  这个战略决策上的细节失误,使得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的速度。

  以灵活高效配送为成功法宝的沃尔玛进入中国后却弱化了配送这个利器,在运作的源头——战略决策上犯了一个大错。



尽可能少地使用钉子

  以精细化管理降低运作成本,成为很多企业提高利润的一个有效法宝——

  中油碧辟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始实行“网上办公”,要求每名员工在打印、复印前都要想一下:打印或复印这个东西真有必要吗?问题能不能通过网上办公系统来解决?

  同样,我们可以看看美国蝴蝶服装公司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细节:在这家公司,每名员工的门卡都有时间限制,如果需要在办公室加班则需要特别申请,否则门卡就会到时“失效”,公司每个门都会自动“锁死”,电灯也会自动关闭。这个措施对防止“夜不闭户”与“长明灯”很有效。与之相联系的,是该公司的一个更值得借鉴的理念:除非必要,不必加班。

  该公司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在上班时间完成各自的工作。如果出现员工总是加班的现象,公司就会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是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还是上班时的工作效率出现了问题?如果员工负荷过重,那就要考虑是否增加员工;如果是效率问题,主管就会和员工一起进行研讨,是什么原因造成效率低下,是任务不明确,还是主管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公司还会对员工的工作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合理调整。

 



“不增加钉子”也可增效发展

  广东销售公司在加油站便利店经营中,为了适销对路,对各市区的各种便利店进行了跟踪调研,还在顾客中进行了大量调查,对加油站便利店相对滞销的商品进行适当的调换,增加了适合当地人口及外来人口口味的小食品,其中的麻辣专柜等外地风味食品,更是受到了顾客的欢迎。而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附近居民区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他们今年开始的店外销售已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一家零售企业的超市,周边竞争非常激烈。这家超市在本企业的超市排行中得倒着数,与周边超市的竞争中也处于下风。新上任的超市经理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些起色,但仍不理想。一天,他的一位空姐朋友到超市来找他,这位空姐一进门,他马上就发现了她。交谈中,他猛然领悟:这位空姐的精神状态与体态等各方面,都让她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再看看自己的员工,尽管身着统一的工服,但员工的精神面貌、举止动作,跟这位空姐比差多了。他明白,尽管空姐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但其素质的提升,更主要的还是靠航空公司的培训。于是,这个经理请人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了形体方面的培训,并且把员工的言行举止作为重要工作天天抓。一个月以后,效果出来了,员工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超市的营业额也开始成倍增长——该公司的这个案例直到现在仍然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防止丢失那颗钉子或者在丢失了钉子以后及时补上以外,还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钉子,降低成本,甚至可以在“不增加钉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增效发展。



【精细化管理】之2 别让蚂蚁毁了堤坝



  “在中油碧辟挂职的时候,我上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上安全带,不管我坐在哪个位子上。回到单位后,刚开始,上车时还会下意识地把手伸向安全带,一两天后,再上车我就不系安全带了。”这位管理人员说,“我上车是想系安全带,但看到司机和坐在副驾驶位上的领导都不系安全带,怕让领导有想法,我也不好意思系了。”



  这番话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广州,如果你仔细观察,总会看到一些闯红灯的“老外”,如果你再细心一些,还会发现,有的“老外”在闯红灯前是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等待“绿灯行”,但在闯红灯的“大军”面前,他们先是犹豫,随后是跟从了。

  为什么丰田公司和惠普公司在产品召回问题上,在欧美与中国实行两套政策?为什么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的超市会出售农药含量超标的商品,在其本土或者其他一些国家就不敢越过这条“黄线”?

  在建设国际一流水准销售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上,我们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前面提到的这些现象,会像一只只蚂蚁,慢慢地啃噬我们的管理大堤。

  在完备的制度、精准的程序与合理的流程建立的前提下,哪些措施可以防止这些蚂蚁溃败我们的大堤呢?



培训:不搞花架子

  一位管理名家认为,实行精细化管理,基层员工甚至可以不知道精细化管理这个概念,但一定要知道符合精细化管理的程序与制度,知道如何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因此,没有有效的培训,精细化管理可能只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注重培训,一方面是指全员培训与定时培训。不少国际化的大公司,从总经理到每一个员工,都有着明确的培训计划,什么岗位一年必须有多长时间的培训,都会被列入相应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中。

  注重培训的另一个方面是一定要重视培训的效果。现在,不少公司的培训越来越追求实用性,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渐渐被淘汰,代之为互动式、启发式培训,利用生动活泼的培训形式,让每一个受培训者都能真正行动起来。



德鲁克:管理管理者

  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精英阶层,肩负着精细化管理的领导责任。在对待顾客的时候,员工们经常会把领导者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很多情况下,一些企业的服务水平之所以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做到言行一致。员工会根据这些管理者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言语来定义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如果一个加油站的管理者为了迎接上级而忽视了正常工作的时候,为了开会而不愿意帮助员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的时候,领导者传递的信息就是:迎接领导或开会比做好对顾客的服务工作更重要。



一家民营公司破产后,它的一位中层管理者在博客中写道,他的老板是一个脑子极聪明活跃的人,对市场把握也很到位,但有一个毛病,他有很多想法,包括管理上的,但说过之后却很少去抓落实,久而久之,企业的员工都抓住了他这个弱点,大家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则拖拖拉拉,工作不上心。等老板哪天想起某件事情,发现没有完成就发一通火,过后又忘了。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者都做不到管理的精细,那么,精细化管理也就流于一纸空谈。



  此外,管理者的大忌是把自己置于“纯粹”的管理者地位。

  一家公司收购某个体加油站,负责调研的人员汇报那个加油站的经营状况时,公司总经理对汇报的数字产生了怀疑,认为该加油站真正的销量,应该达不到这个数字。于是,他带着调研人员几次暗访那家加油站,调查发现,原来那个加油站销量增加靠的是降价销售。经过这番调查,公司在和这家个体加油站谈判的时候就占据了主动。而这件事在公司上上下下引起了反响,后来收购加油站的过程中,负责调研的人员工作也就更细了——因为他们可不想再让老板亲自去调研一番。

  一家公司负责采购的副总经理有一个习惯,他会定期上网或到市场上调研公司采购的大宗商品信息。公司要购买的一款笔记本电脑,报价1万多一台,而他在当地最高档的一家百货公司谈到了8000多元一台——负责采购的人员不得不承认,他从商家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好处”——管理者的精细不仅仅是在这一件事上为公司避免了损失,更重要的是让“精细化”意识深入到员工的心中。



氛围:相信感染的力量

  前面提到,为什么不闯红灯的人到了闯红灯“发达”地区也学会了闯红灯,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有了一种闯红灯的“氛围”。

  为什么到中油碧辟挂职的人在那里乘车会自觉地系上安全带?也是那里的氛围影响了他:中油碧辟的员工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系安全带。但当他回到原来的单位时,大家都不系,他坚持上车系安全带的举动,就似乎显得不合群了。

  很多到过杜邦、BP这样的国际化公司,到过中油碧辟的人,都会被他们创造的安全氛围所感染。安全培训、安全例会、安全论坛、潜在事故报告、安全演习……安全意识深入到了公司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

  如果一个企业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精细化管理的氛围,随时让员工感受到“精细化”的气息,让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处于精细化管理之中,那么,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也就慢慢形成了。

  到过中油碧辟的人会有这样的印象:这家公司的总部悬挂着很多的加油站促销信息、便利店商品信息;在走廊上还有一个促销展示专柜,让人在机关就可以感受到加油站火热的销售氛围,同时也让在机关工作的人更加了解加油站的运作流程,与基层的业务交往衔接得更好,让机关的人明白:大楼里卖不出去油,他们的工作价值只有通过加油站这个平台才能真正体现,从而进一步增强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



绩效:考核出来的管理文化

  为什么惠普、丰田产品在召回时,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召回标准不一样?为什么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上出售农药含量超标的商品?这多半是因为我们的法律条款缺陷造成的。

  同样,一个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也需要有相应严密的制度、程序,而保证程序执行的不能仅仅依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培训与教育,应该说,绩效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又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对于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管理者或员工执行到位会不会增加收入,会不会晋升与受奖;执行不到位,会不会受罚,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这是精细化管理设计者与实施者要考虑到的问题。中油碧辟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规定,每个员工每年都有相应的接受培训的时间,每个管理者都有对别人进行培训的明确要求,从内容到时间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项目缺失会使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其他管理者的绩效工资受到影响,减少收入。所以,人力资源部门不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培训工作,还要督促检查其他管理者是否完成了培训工作。

  要想让公司的财务部门为提高销售业绩而努力,让安全部门关心非油品的销售,不能仅靠领导的要求和员工的觉悟,关键是非油业务部门与安全部门在业绩考核上有没有关联,销售业绩不佳,财务部门人员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

  在这里,与绩效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内部顾客”问题。在传统企业里,机关是管理者,基层是执行者;而在现代企业里,机关是服务者,基层则是机关的顾客。机关应该像要求加油站服务好加油顾客一样服务好基层。同样,机关的各个部门之间也是服务与顾客的关系。这个“内部顾客”的概念对于精细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销售公司,销售油品与非油品,获取利润是根本,所以,机关各部门都应该全心全意为基层提供服务,但在传统企业里,机关容易把自己定位于纯管理部门,对下面管理得多,服务得少,对整个销售效率起到了削弱作用。

  我们知道,如果想让顾客享受到一流的服务,管理者就必须身体力行。作为一个国际化一流的销售企业,我们不仅要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还要为员工提供一流的服务。说起来可能大多数人都赞同这个理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实行“内部顾客”服务制度时必须在细节上进行设计,而不要使“内部顾客”与“内部服务”仅仅变成一种点缀。



【精细化管理】之3 守住要隘



  有调查发现,一家公司收购了一个国际著名电脑品牌后,其电源线插头部位很容易被折断。究其原因,是该公司使用的电源线比过去细了,柔软度却没有增加,给顾客购买商品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精细化管理中,有人把这些易断的节点,比喻为精细化管理的要隘。



管住频频生乱的“交叉地区”

  有一家工厂的老板发现,厂区总是有的地方特别干净,有的地方特别脏乱,尤其是车间与车间相邻的角落,卫生更是没有人打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三不管”地区。 这位老板发现的另一件事是,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经常在例会上提出走廊里的窗子晚上下班前要关闭的问题,说了几次没有引起重视,他就在会上发牢骚,什么单位的人素质低啊一类的话,弄得人们很反感。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私下告诉他:“你每次都在会上要求关窗子,可你却没有把这个责任落实下来,是张三负责还是李四负责?是轮流值班还是分片管理?你只笼统地说关窗子,而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后来,责任明确到人以后,关窗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在管理工作中,往往是两个或几个部门相互衔接的地方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卫生、工商、质量监督部门多头管理;房地产行业上面更是有多个部门在共同管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很多时候大家都等着对方去管理,而出了问题又往往相互推脱。所以,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交叉点。比如加油站管理与安全管理的管理职责与界定;非油品管理与加油站管理之间的关系与界定,这些节点,是销售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再如,在非油品经营中,部门之间的职责如何界定,如何协调,这些节点界定不清,极易出现都管都不管,扯皮纠纷等情况。BP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该公司市场部主要负责前期市场调查、采购及货品配送,同时负责非油品促销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而运作部门负责加油站的非油品销售与管理,公司在《运作手册》与《非油品经营手册》中,对此进行了明确,这就有效地避免出现“交叉地区”三不管的乱象。

 



不让上下级之间出现“虚焊”

  一家公司的老总时常发现,他布置了工作以后,下级并没有主动去执行。后来,一位下级对他说,那是因为下级做完工作后,要排队等待上级的批复。这个等待的时间往往很长,时间久了,大家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不急。

  这个现象被德鲁克称为“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出现的虚焊”——避免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上级要重视合理授权问题。

  韦尔奇认为,自己最好的管理经验就是授权。他说:“我授权让其他人尽职尽责地去完成他的工作——也许有时候这些下级做得并不合我的心意,但我知道从公司的角度看是对的,我都会接受下来——我的工作就是这些。”

  现在,不少国际化大公司的管理者在休假的时候,不会过问公司的日常事务。德鲁克说,“一个好的管理者会让每一个下级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果每一项具体的事情都需要上级批准,下级就会懈怠,只等着上级为他做出决定——更多的时候,需要下级自己做出决定。”

  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程序的设计要做到精细。比如,一个请示报告从哪一级到哪一级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投诉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调查并给予处理结果等等,都应该规定出明确的时间。



保持员工的服务热情

  销售公司的效益最终要通过销售终端来体现。而成年累月地和顾客接触的加油站基层员工,如何保持工作热情,就成了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经常会看到加油站前厅的地上有积水、碎屑,甚至还会看到员工光着膀子在自来水管下冲凉,或者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面对顾客……这些情况的出现并不奇怪,有这样表现的大多是我们的“老”员工。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有相应的措施,给予这些老员工以必要的刺激,使其保持工作中的热情。

  要教会加油站的员工如何处理特殊情况,混油、加错油、收错款或面对质疑、面对指责甚至谩骂时,应该如何说、如何做;教会员工面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教会员工哪些问题需要马上求得上级的帮助,哪些情况自己就可以果断给出答案……这些问题应该列入公司的日常培训内容。



与第三方协同发展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公司经常与被称为第三方的供应商、工程承包商、运输商等发生业务联系,这里面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节点。

  现在,国际化大型公司普遍会把与第三方合作的部分,纳入自己的安全与内控管理体系,要求第三方合作者认同公司的管理理念,使用公司的管理办法。

  中油碧辟在物流配送上,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配送。开始的时候,负责运送的汽车仍由运输公司负责,结果发现配送效果并不理想,运输公司及司机个人因收入不理想而有怨言。后来,他们改变了配送计费方式,将运输车辆纳入公司的管理体系,从装油到卸油的每一个环节,均由公司统一调度,就连行车路线也由公司根据路况进行合理安排,运输过程实施全面监控。结果是配送效率大大提高,运输公司和司机的收入都得到相应的增加,最后的局面是皆大欢喜。



避免进入八个误区

  一是把精细化管理当成不易实行的难题。认为精细化管理难以实行的人很多是新管理思维的热情实践者,认为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已经陈旧,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二是把精细化管理简单IT化。认为推精细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化,就是实现系统升级,过于迷恋IT系统和技术,而不重视IT背后的流程合理化和IT系统的实效性。

  三是把精细化管理世俗化。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得更细一点、分析得更深入一点,就是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了。

  四是把精细化管理孤立化。常常在一个部门推进精细化管理,而其他的部门则原地踏步,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推进精细化管理看成是协同一致的管理模式。

  五是把精细化管理形式化。追求流程的完美、表格的精细、文字表达的精致,却很少考虑执行得如何。

  六是把精细化管理过于复杂化。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得很复杂才行。精细化管理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肯定要复杂得多,但是如果对于“复杂化”的度把握得不好的话,执行的人理解不了消化不了,则不可能达到相应的执行效果。

  七是把精细化管理静态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从粗放到比较粗放、再到稍微精细、到比较精细、最后到很精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八是把精细化管理竞赛化。通过劳动竞赛的方式来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初始阶段对于提高大家的认识和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是一个不错的手段,但从长期看,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依靠的不仅仅是一两次的劳动竞赛。(来源:油商周刊  策划 夏鹏举 主笔 李文彦 梁 晶)

上一条: 新时代员工的“心式”管理

下一条: 谁给老猫上套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