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后诸葛亮的眼睛看诸葛亮

少时酷爱看《三国》,尤其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本事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对他老人家的景仰尤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然而数遍看过来,发现了个疑问:诸葛亮这么聪明,为嘛蜀汉不但没有兴复汉室,反而最先亡国了呢?直到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这位诸葛先生惹的祸。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诸位看官听我慢慢道来。



一、诸葛亮不懂人力资源管理



表面上看刘备这人窝囊,除了有个刘皇叔的名头和可能善于织履(说可能的原因是刘备织了这么多年草鞋,一没有创出品牌,二没有规模化生产,足可以推断他织得的确可能不咋地)之外,似乎啥也不会。实则不然,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刘备真的这么不堪,关羽、张飞这两个不省油的灯怎能认他当大哥?其他人,文如诸葛亮、庞统、徐庶、马良、法正,武如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先后被刘备招于帐下,真可谓文武齐备,人才济济。这些足以说明刘备具有非常的领导力,并且对人力资源有着深入的研究。



自从刘备牺牲之后,反观诸葛亮,自己光吃刘备攒下的人力资源老本儿,基本没有搞人力资源开发,直到末期才从人家曹魏手里现挖到了一个姜维。这也就难怪有人说“蜀中无大将,廖华当先锋”了。



再说诸葛亮对姜维,既然您老人家把姜维认作接班人,总得给人家锻炼的机会吧,可到死诸葛亮也没让姜维单独带一次兵,导致姜维没有建立军功,没有树立威信,没有通过实践把兵法知识转化为掌兵的技能。最后,怕姜维震不住人,还自作聪明地杀掉了蜀汉最后一个能打的将领魏延。结果是什么呢?一个半路归蜀没有威信、有知识无技能的小姜同志,带领着一群没多大本事、不入流的下属,活活断送了蜀汉的前途。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没有一群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蜀汉焉有不亡的道理呢!



嗟乎!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耶!



二、诸葛亮不懂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过程共分三个阶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在这里诸葛亮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一是战略的制订缺乏战略分析。战略分析就要认真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先说说外部环境,蜀汉外有吴国和魏国,一个是狼,一个是虎;再说说内部条件,刘备死后,文只剩诸葛亮自己了,武只剩赵云和魏延,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可谓地少粮少钱少人少,好一个可怕的外部环境和可怜的内部条件啊。



二是战略选择。基于正确的战略分析,诸葛亮应该继续走“联吴抗魏”这样一个“稳定型战略”,要养精蓄锐,富国才能强兵。然而诸葛亮同志在刘备死后不顾国力不足的客观现实,错误地制订了“联吴灭魏”这样一个“发展型战略”(或称扩张型战略),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屡败屡战,穷兵黩武,最终死而后己。因此,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战术家,确不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



嗟乎!人尽知蜀亡于姜维,实亡于诸葛亮耶!



三、诸葛亮不懂授权



三国里最懂得授权的是谁?是孙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讲的就是职责分工和授权,内政授权给张昭,外交军事授权给周瑜。所以三国里的潇洒哥是孙权,难怪连曹操都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反观诸葛亮,二十大板的刑罚他也要亲自过问,怎一个“忙”字了得!岂不知“心”“亡”为“忙”的道理。记得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康小青教授问过我一句话:“忙!为什么忙?是人手不够?素质不高?还是授权不到位?”一句话点醒我梦中人!早知这个道理,诸葛亮非三顾宁夏大学请康小青教授出山不可。可惜诸葛亮忙了小事,忘了大事,亡了国家。



嗟乎!孔明先生听到这些话千万别生小生的气,片面,片面之辞而己。即使说对了,我也只是个事后诸葛亮啊。

上一条: 苹果错了还是联想错了?

下一条: 新时代员工的“心式”管理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