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无数利益个体的集合,公司治理结构则是各利益体的调和与制衡。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于西方,利益体的文化底蕴不同于西方,适应中国市场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自己独特而显著的特点。可喜的是,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经历中国市场多年检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型,正在浮出水面。
制衡的支点
江苏有位菜农练得一手绝活:他骑着自行车,肩上担两满桶粪肥,不用扶担,也能在田埂地头飞驰而不洒一滴,10年如此。他活得很快乐轻松,因为他只花别的菜农1/4的时间就完成了同样的工作量;他赚的钱也多,因为肥满,菜的品相好,好卖。
菜农的潇洒在于他极好地掌握了平衡,肩头挑担的着力点就是他平衡的支点。治理企业亦是如此。授权与监督和谐制衡,大我损益与小我得失比翼齐飞,皆要找准这个关键的制衡支点。而事实上,中国的和谐企业又有多少?
国企改制有多少是改得很彻底的?国家投了那么多钱,一朝成了个人的资产,国家的损失谁来承担?个人为国家献了青春献子孙,个人的利益如何来体现?这是国家与个人的平衡。找不到制衡点,改制计划必定胎死腹中。
家族企业里,家族成员拥“股”自重,成气候的外来经理人也需要为忠诚找到归宿的理由。找不到制衡点,就永无强将如云的一天。
高科技企业中,资金资本已不是最重要的,知识资本才能决定企业的未来,如何为两者设置合理的分配权重。找不到制衡点,只有拾人牙慧。
飞速发展的企业,跑马圈地,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益如何有效挂钩。找不到制衡点,还是一盘散沙。
企业引进“空降兵”,保持上年的业绩如何激励?业绩增长的部分又如何分配?找不到制衡点,最终是劳燕分飞。
……
实际上,公司就是无数利益个体的集合,公司治理就是各利益体的调和,在一系列契约原则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责、权、利。
公司治理就是跷跷板游戏。不同利益个体分坐在跷跷板的两头,也许在某一个时刻,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砝码,但是却可能破坏平衡,让你往下坠。
既要增加砝码又能保持平衡,无外乎三种途径:一是适当付出你手中的砝码,让对手的砝码增加,反而能保持平衡;二是两边按比例同时增加砝码,皆大欢喜;还有一种是,移动支点靠近己方,自己得更多的砝码也能保持平衡。但改变规则需要得到双方的认同,除非你能让他接受你的规则,否则,对方退出,游戏就没得玩了。
跷跷板原理贯穿公司治理始终,上下翻飞的跷跷板游戏考量参与人的智慧,该取则取,该舍则舍,只有平衡才能长久,只有制衡方可永动。
李东生是有大气魄的,为了改制成功,他不惜以损己利人的方式把跷跷板的支点移向己方。创业16年打下的3亿元家当全归国家,每年还承诺国有资产增值10%以上,再超出的部分管理层才开始受益。如增长10%~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的股权奖励;增长25%~40%,管理层可得其中的30%;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得其中的45%。这样的原则鞭策着TCL人开疆辟土、高歌猛进,以求实现自身价值。
郭凡生是有大心胸的,他规定,股东全体分红不得超过公司分红总额的30%,郭凡生个人股份虽占了公司股份的50%,但年终分红也不得超过10%,剩下70%的红利分给公司内不持股的普通员工。在部分经济学家的眼中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股份制,指责此举损害了投资者权益,可就是这种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非议的制度,已经成为慧聪公司13年发展历史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产权制度,成为慧聪制胜的法宝。
刘永好是有大智慧的,依靠自创的一套管理体系,轻松自如地管理着遍布全国的200家饲料工厂,母子公司间步调一致,后勤部门与前线部队有效配合,并藉此打败了老牌劲旅“正大”,续写着“中国饲料大王”的辉煌。
此外,家族企业的虚拟股份制、联想尊老爱幼的股权安排等都是匠心独具,精心安排。
我们需要眼光向外,把握国际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我们更需要脚尖向内,去审视我们的实际情况,走好变通之道。
我们欣喜地发现,一批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结构模型正在浮出水面并发挥效用。我们精心整理了六则案例,以期“抛玉引玉”,发起一场建立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的大讨论,以达创建和谐企业之目的。
但愿中国企业的股东、董事、管理层、员工各利益体,能像文章开头担着粪桶的菜农一样,找准制衡点,调整好心态,在企业的发展大道上如飞地行进着,快乐着。
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无私奉献案例范本的企业家们,虽然六则案例中,为尊重部分企业的保密原则,我们采取虚化企业名称的做法,我们依然对他们怀有崇敬之心,是他们的努力给了我们一种思路、一种借鉴的意义。
公司制衡的中国选择与国际对标
案例1
慧聪:全员劳动股份制
案例2
联想:尊老爱幼的股权安排
案例3
四川X集团:风筝控制法
案例4
浙江A集团:无间隙把控
案例5
TCL:增量资产股权激励
案例6
天津B公司:虚拟股份制
走出病毒困局——企业的共生架构
搞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点
上一条: 老板需要什么样的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