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似火烧。但过去的一个月中,关于奶业“国标”的争论显然比天气更热。
某专家一句“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论断,引发了生奶国标之争,又被媒体演绎为商业道德之辩,若再进一步,还会有人从利益群体操纵生奶国标演绎出恶意毒害消费者的“黑手”。
自古至今,儒道佛、诗酒茶,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向和茶水密不可分。如今在不知不觉之间,茶变咖啡,水变牛奶,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喝牛奶饮咖啡的习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推动创新的行为偏好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在创新概念之中,最重要的创新是生活方式的创新。今日中国,从茶水到牛奶咖啡的升级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而奶品的标准和价格理所当然应参考国际标准制定。
关乎于创新的奶品“国标”,已经不再是一个被大众口诛笔伐的社会问题,而是成为切实的企业家命题。
自然法则前的两难选择
不久前看到一篇报道,某生态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养奶牛,结果多年持续亏损。种地不用化肥,除草不用药剂,鲜奶不合格就倒掉,直接导致该公司销售的产品都是“天价”。其大门内竖着一个循环型农业的流程图示:奶牛产粪—粪肥土壤—产粮喂牛—牛吃秸秆—高标生奶。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产出高标鲜奶,这是一项非常奢侈的试验!当人们高调追求喝牛奶的高标准权益之时,却漠视了一个两难选择的悖论:高奶价,还是高国标,二者相互辉映。用优质土壤生产的饲料喂养奶牛,才能让奶牛同时产出高肥效的牛粪和高品质的牛奶!
每一种生活方式的食物链,都有或隐或现的客观约束,企业家推动的创新一旦碰到食物链的客观约束,就会面对两难选择:或者让消费者让步,或者让自然界让步。主客观双方若无法妥协,企业家就没辙了。这不是什么利益操纵的黑手,就是无可奈何!古往今来,中国人吃猪肉,喝茶水,残羹剩饭是猪的美食;欧美人吃牛肉,产牛粪,粮食秸秆是牛的美食。突然间,主要吃猪肉的民族改喝牛奶了,传统的食物链变异,自然界也要跟着变异,才能让中国的土地养出欧美品质的牛,中国的牛场再大批量提供欧美品质的生奶。当食物链的约束浮出之时,自然界的主宰会莫名其妙地问:咦!原来吃猪肉的人也喝奶了,他们为什么不喝猪奶而喝牛奶呢?
坦诚重于“善意”
企业家的创新和食物链的约束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而非商业道德之争。如果认为消费者的需要永远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就会重蹈“战天斗地”的覆辙,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去挑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生奶国标之争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变革碰到了食物链的约束。消费者在维权的义愤之余也要妥协,或者接受高奶价的产业链,或者接受较低的生奶标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有6亿多人进入了城市,只要有20%的城里人有了喝牛奶的习惯,奶品需求就会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而中国的土壤质量和数量绝对无法支持大批量生产高标生奶的产业链。
从前述那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标生奶的产业链是何等奢侈。哪家企业能以如此奢侈的生产方式大批量提供低价位的大众奶制品,那一定是“善意”的谎言!企业家的创新永远始于善意,而创新的生活方式一旦遭遇食物链的约束,行业领袖的表态不应该是善意的谎言,而应该是坦诚的无奈。只有这样,奶品行业才能坦然面对无知者的道德谴责,进而获得消费者的理性谅解。
上一条: “谷摩恋”给中国企业上了一课
下一条: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你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