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气预报看风险管理信息化

今年夏天,暴雨突袭我国多个城市,当人们调侃到武汉、北京“看海”的同时,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又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据北京市气象局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为20%,比发达国家略低。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某次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做报告时,有位研究生在现场提出质疑,说天气预报不报下雨而报降水概率有推卸责任之嫌。这个学生认为,明确告诉我是否下雨,别告诉我降水概率,降水概率我不懂,是忽悠老百姓;郑局长解释说,理论上来讲采用降水概率预报是最客观的,而学生仍然认为降水概率不靠谱。不仅中科院的研究生不理解,社会上一般人就更不理解。有个网友,就在博客里说气象预报注水了,降水概率就是人为的预报注水,气象局长忽悠我们,打着科学的幌子行推卸责任之实等等。其实这也是对所有从事风险管理的人的挑战,我们做风险管理的人要有思想准备。因为降水概率在中国从2003年才开始使用,在国内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天气预报的新概念是忽悠,是注水,可以理解。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听不懂降水概率,反映了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文明程度。所以,我们希望尽快提高社会风险意识。站在风险管理的视角,气象局长作为专家无疑是正确的,气象预报所能做的就是告知降水概率,至于你出门或带伞与否则是自己的责任,取决于你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于我们国内的一般老百姓来说,通过降水概率评估出门与否或是否带伞的风险,并最终决策,在目前来看还是个不小挑战。

天气预报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现成的例子(见上图)。这是今天纽约的天气预报,来自Weather.COM。大家看到预报显示气温77华氏度,即摄氏25度,今晚的POP是10%。气温大家都熟悉。POP是一个新概念。POP(Probability of Precipitation)是指降水概率,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降水概率是多少。例如,今天是10%,明天可能是零,后天可能是40%。POP,这是天气预报里面的一个风险指标。原来在天气预报里面,是没有这样的风险指标的。所有的预报都是以确定的信息方式发布,如“明天有雨”。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明天有雨”和“明天降水概率是70%”之间的差别。



“明天有雨”和“明天降水概率是70%”,虽然前者听起来更容易接受,后者才更符合实际。换句话说,后者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天气预报。所以说,从预报“明天有雨”到报告“明天降水概率是70%”体现了天气预报的进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划时代性的进步。然而如同历史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一样,对一般公众而言,这个进步是静悄悄地发生的。美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用这个降水概率的概念,而我国则是从2003年开始逐步在一些省区使用。中央气象台从2003年开始使用降水概率进行预报,但是有一些小的地方气象台或电视台仍按照传统的今天有雨明天没雨的方式预报。中央气象台或者省气象台使用降水概率预报,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应用,因为经过计算得出的数据是不完全确定的信息,有概然性的指标。但是这个概念在社会里面的接受就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我用天气预报这个例子,来说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最近,关于风险管理信息化的讨论开始多了起来。听说有一些企业开始制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甚至有几个企业称已经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姑且不论,它至少表示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进入中央企业的议事日程。



然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最终要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如ERP的发展一样。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大企业现在没有ERP的。甚至听说,前两年有些大企业为了上市,急急购买了ERP。可是要知道企业ERP的普及,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现在有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虽然还不多,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定会得到普及。因为对大企业而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必须要有的。当然,这个过程会充满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管理的挑战和技术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数据的问题,也就是和ERP、财务、人力资源系统等互联互接的问题,以及和外部的风险数据源互联互接的问题。有了数据,还有怎样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这都不仅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问题,也是所有信息系统的问题。但是,这些都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挑战就是管理的问题。风险管理需要和业务结合。如果信息系统计算出大量的风险数据,而负责业务的人员不加以利用,风险管理就体现不出价值了。这里不光是风险管理专业能力的问题,还有领导的决策机制问题。如果风险信息计算出来,领导没有把它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风险管理就必然落空了。当然,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应当向领导和业务人员解释清楚风险数据的含义。如果领导无法理解数据,或者不相信信息系统的结果,就无法应用。



第三个挑战是文化的问题。为什么领导没有把风险管理融入业务之中,没有成为决策的一部分呢?这其中包涵了文化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风险意识的全面提高。近几年来,各监管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颁布了很多的风险管理的条例和规定,说明整个社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对风险认识和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但目前,应当说整个社会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接纳程度还不高。比较其他滞后信息,如CPI、GDP、平均房价等,因为风险管理信息相对复杂,其接受程度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技术问题的影响。



面对挑战,我们首先希望企业领导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主动地利用风险的信息,能够理智、理性解读风险信息做出决策。同时,我们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沟通水平,把风险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好的结果。

上一条: 企业家失去什么最可怕?

下一条: 连锁酒店里的机票生意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