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变脸

发布新品牌形象的长虹显然是想以此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进而培育出真正”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



从少帅赵勇重掌长虹以来,长虹对

革新品牌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去年,长虹大打“感观新标准”的旗帜,上演了一场标准大战;而今年4月,长虹又宣布了新品牌形象“快乐创造C生活”,开启了其C战略时代,并聘请了影视界当红才女徐静蕾作为首位品牌形象代言人,以此打造“科技、时尚、快乐的国际化品牌形象”。

回顾长虹历史,不难发现,早在中国家电业起步的时候,长虹就开始了品牌探索之路,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长虹都在以“民族崛起为己任”等宣传刻画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美好形象。其早期的品牌也更注重于塑造质量长虹和民族长虹。

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长虹在过去需求旺盛的时代如鱼得水,成为中国家电的旗帜性企业。但随着国内家电业的急剧扩张,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供过于求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这并非表明家电业已经没有需求,而是说在部分家电领域由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需求已经饱和。在此情况下,仅靠质量、价格等因素致胜的长虹虽然仍雄居国内家电霸主地位,但也不得不面对家电业同质竞争下带来的微薄利润,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

面对家电业的困局,长虹一方面将眼光放到了国外市场,但OEM方式的出口让长虹备受“反倾销”起诉和巨款难以收回的煎熬;另一方面,长虹则在尝试向IT、通信切入,以3C架构为基础向产业布局之间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试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消费电子系统供应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

家电业困局要求长虹摆脱同质化竞争,建立差异化优势;向3C领域的深入,要求长虹摆脱家电生产商单一定位。两种情况的汇聚,都迫使长虹做出改变。调查显示,在城市居民眼里,长虹品牌呈现出“农民”品牌的印象,因此,对其品牌进行时尚革新也就成了长虹的首要任务。此时,长虹新班子的上台自然为这种变革送来了东风,于是长虹变脸呼之欲出。

2005年4月,长虹提出了“感官就是标准”的理念,全面以消费者感观来设计、制造产品。这可以算作是长虹大改前的一次尝试,结果非常理想。2005年,长虹电视销售同比增长35%,长虹空调一举增长250%,数码产品增长300%,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企业。这也让长虹看到了品牌变革的契机,为今天的C战略作了铺垫。

今年4月,长虹正式发布了“快乐创造C生活”的新品牌形象。对此,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的解释是:“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和酷(Cool),就是长虹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新的声音。这个C不仅代表长虹(Changhong),代表中国(China),更代表广大消费者(Consumer)。我们希望这个C成为长虹的专用词汇,想到C就想到长虹,想到长虹就想到长虹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种力量。”

求变的长虹显然是想利用新品牌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进而将“长虹制造”转变为“长虹创造”,培育出一个世界级的自主品牌。在技术策略上,长虹让美国硅谷IC界传奇人物杨刚博士领衔担纲的长虹虹微公司进入到“芯片”领域,让原韩国三星创新产品设计中心总设计师高登·布鲁斯先生指导长虹的工艺设计与外观造型层面,都体现了长虹的独到一面。

然而,擅长技术的长虹似乎仍然没有摆脱过去的品牌运作思维。请徐静蕾作为形象代言人,是长虹变脸后的第一步。长虹的3C本质是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战略,需要整合消费者信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长虹要想跨越品牌鸿沟,即拉近科技和消费者的距离,徐静蕾似乎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对网民而言,他们不太认同传统的这种推广方式;而对普通大众而言,徐静蕾的明星杀伤力显然又不太够。

改变一个品牌形象绝非易事,用广告把自己套住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而长虹投入巨资来改造品牌,其投入产出还需仔细斟酌。长虹的“快乐”之路,才刚刚启程。

上一条: 提高假日在线销售的8个技巧

下一条: “白领”奇迹背后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