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笑言道民营企业长得像其老板,虽无贬义,但还是值得琢磨。民营企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特别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可谓先天不足,所以尽管老板具备足够的控制权和对企业的所有权,但企业开办之初更加体现了协同作战而且富有成效,没有严格的分工却很默契,没有规范的管理却齐心协力,没有充足的资金却甘愿享受共同创业的乐趣,有级别之分却无尊卑之嫌,这时候的老板除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关键决策之外还体现不出更多的权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成型,老板的个性化开始充斥到每个细节,企业的很多问题也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
与其说创业之初群策群力,不如说生存的压力迫使老板放下架子,也容不得老板有过多奢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性增强,随着员工的增加和业务、管理分工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随着预期利益的现实化,老板的经验、信心和控制欲也随之增强,个人的威信也希望得到充分体现,以老板为中心的指挥格局和管理格局也就形成了。
首先,老板已经习惯了事必躬亲,虽然也希望管理规范,但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往往处理问题时“一竿到底”,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工作安排效率提高了,却造成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同时也容易造成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的现象,借口是“老板说了算”,所以民营企业的老板往往十分忙碌和劳累,实际上是缺少章法。
其次,老板的“金口玉言”更多体现的是指令,而失去了更加合理的建议和不同观点,哪怕是共同创业的骨干提出的建议,毕竟企业无论大小,都是繁杂的行为组合,这样就隐藏了经营的风险,不仅让管理人员和员工失去了主动性,难以体现其应当具备的责任和能力,而且对于老板可能存在的决策失误和指挥失误也丧失了敏感的判断。
第三,老板的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与企业的管理风格密切融合,比如老板的疑虑可能让企业的整体氛围显得紧张和过度的谨慎,员工之间缺少必要的信任和多了一些猜疑,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老板点头无法决策,道理很简单,员工是为了就业和薪水,何必要提出那么多建议呢?不仅管理岗位形同虚设,甚至片面的理解和信息传递造成人们之间的矛盾。还有许多老板忙于应酬,白天经常很晚才进公司或经常出差,如果企业的管理团队不能有效弥补“时差”,都排着队等老板下指令,其偏差的累积足以瓦解一个企业。
第四,老板的管理个性化还导致人浮于事的现象,看起来是对老板的尊重,实际是在敷衍和内耗,效率低下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成本的提高和商机的丢失,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怪圈”,很难打破,发展的速度变慢了,协调机制缺失了,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了。
员工和管理人员实在不满意了可以另某高就,老板何处去呢?民营企业要重视“老板个性化”造成的负面作用,既然是老板肯定存在过人处,所以其优秀的内容可以化解成经验但不能成为定式,其独特的地位不能成为武断,其个性和能力需要更多人的风格和能力来补充,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健康的,否则一直是个“病体”。
上一条: 下属不长记性,怎么办?
下一条: 安抚与重塑:谷歌缘何并购Moto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