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冠名权事件是个“营销奇迹” 叶征潮 2011年7月,由品牌新闻网CEO、创始人叶征潮牵线,促成杭州法华寺管委会主任葛德炬运营的旗下产业法华养生、法华书院两项冠名权,100万元起拍,是为了筹备法华寺将办一个公益性的“法华中医院”,原本委托北京佳士凯国际拍卖在2011年7月28日公开拍卖,消息传开,经法治周末、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的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1000多家主流网络媒体的疯狂转载,引发了各方广泛争议,被指佛门净地却闻商业喧哗……无意间把这座千年古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被杭州相关部门叫停!
但7月15日《青年时报》的评论头条观点:事实证明,经《中国青年报》这么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关注,掀起了中国寺庙冠名权的第一波,影响力超过了“清华大学”冠名权风波。由此可见,杭州北高峰下的法华寺已名扬天下,已有媒体称其为“杭州最著名的寺庙”;它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也被媒体通过“专家”之口多角度表达……让表面上看拍卖虽然失败,但营销十分成功,从此法华寺必将香火鼎盛。(像千岛湖事件一样,创造了营销史上的奇迹!)
据传杭州法华寺冠名权引发全国轰动,被杭州有关部门叫停。但令策划人叶征潮有些想不通,原本通过这次冠名,可以让社会知道杭州法华寺正在用心良苦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善举。尽管可能有民众暂时不理解,但是一个博爱者应在争议声中推动人类向善的方向前进!更让社会知道和尚不仅仅能念“佛经”,也能念好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真经”,但和尚念“真经”是为了做更大的善事,最终目的是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经”。
因为,在叶征潮看来,这是新旧文化、商业思想的碰撞.......无任这次拍卖结果如何,都是推动商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你瞧人家少林寺也是千年古刹,海外注册几十家公司,正在打算整体上市,值得法华寺好好学习。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寺庙也需要与时俱进!人家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都商业冠名。所以,寺庙也需要营销,就像中国放开民间慈善基金会一样,比过官方红十字会,更受老百姓叫好!据叶征潮强调,拍卖冠名权是为了筹办“法华中医院”,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不可以尝试?你看,国内知名企业吉利集团、黄金搭档、农夫山泉、武汉健民、古井贡集团、茅台酒业等对这次法华寺冠名权有兴趣,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企业对创新营销模式如饥似渴。
然而光明网的评论观点是,法华寺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文革”期间不幸被毁,1999年经浙江省佛教协会和原东岳村委会(现东岳社区)筹资复建,2003年建成。由于“上一届住持妙善大师圆寂后,其弟子表示自己修行太浅,不敢接任住持”,现在的寺院管委会主任葛德钜竟然是杭州两个公司的负责人。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所谓法华寺,早已“寺非寺”,“僧非僧”,其“寺院冠名权拍卖”的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次拍卖事件虽已叫停,其现象却发人深省。如果说清华大学“真维斯楼”的冠名是对金钱对学术的污染,那么寺院冠名权的拍卖可以说是对信仰的公然践踏。这并不是一个个例,故宫建私人会所、我国最著名的“少林寺”早已在其“少林CEO”的带领下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商业帝国。“僧人”纷纷“入世”,寺院早非人们心目中的“清修之地”,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长此以往,佛将非佛”。
“佛教应该走向普罗大众中去,否则天天讲普渡众生,实际上一辈子也渡不了几个,甚至一个都渡不了,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少林方丈释永信称。原来少林寺赚钱是为了更多的“普度众生”!法华寺的管委会主任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他们不约而同的把普度众生归结为钱的问题。如此,我们不得不反问一句,佛值多少钱?信仰值多少钱?当年玄奘西天取经白取了,直接领着四个徒弟在丝绸之路做生意,可以给老百姓施舍多少银子呢?!
一句话,赚钱不是佛家该干的事!方丈们自然口口声声不为赚钱,那请为有求者免费开光,请免去善男信女的香火钱——他们又会把责任推到佛身上,你不给钱是心不诚,佛不会眷顾你的——原来佛的“终身平等”是虚言,佛也只认钱!
一个个原本“清修之地”纷纷要入世,法华寺不会是最后一个。当少林寺、故宫、清华这样的名字与金钱联系起来,值得我们反思。
上一条: 中小企业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下一条: 一场成功的分销商订货会动作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