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倪金节,财经作家,常年专注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已出版《反通胀战争》,《好泡沫还是坏泡沫?》等作品。Mail:piaoni2006@163.com
倪金节
中小企业危机,本质上就不是因为货币紧缩造成的,以中小企业倒闭潮,来要挟货币紧缩是在避重就轻。解决中小企业危机,关键是发展中小贷款公司,放松金融行政管制,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快贯彻新“36条”,给他们以更多的投资和经营渠道。
伴随着信贷政策的持续收紧、经济增长进入低速增长周期,中小企业正在遭遇普遍的生存危机,尤其在资金链断裂之际,出现大面积倒闭潮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调研报告也显示:中小企生存难度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虽然那时候和今日类似,外需也在大幅度缩减,但是当时信贷环境的急速放松,让企业资金面并不紧张。可眼下,货币紧缩周期远未结束,短期内再度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此之际,寄希望于货币宽松,再度拯救中小企业不现实。从更长远角度看,依赖宽松货币环境,保证中小企业增长亦是舍本逐末之举。
中国中小企业之所以危机不断、生存艰难的根源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这些企业多数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加上这两年通胀高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使得不少企业生存压力猛然上升。二是中国金融体系畸形,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主要源于银行系统和地下金融。这就导致一旦银行信贷政策收紧,他们既不能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同时地下金融利率跳升,资金链断裂也就成为必然。
所以说,中小企业的问题,本质上就不是因为货币紧缩造成的,以中小企业倒闭潮,来要挟货币紧缩是在避重就轻。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拯救中小企业?
在笔者看来,必须推进系统的改革,化解上述的两大根源。从制度层面来看,目前比较务实的是深入贯彻新“36条”,给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以更多的投资和经营渠道。而不是只能专注于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况且这些领域的利润之单薄,在高通胀年代,最终让这些领域只能是毫无生存空间。
而短期内最为迫切的事情是,金融系统需要加快推进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能为之服务的投融资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甚至可以让地下钱庄阳光化,尽可能地壮大中小银行系统。
近期,曾经的投行大佬张化桥,辞去瑞银投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的职务,加盟了广州的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正如张化桥自己所言,他并不是慈善家,投奔这个行业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赚钱机会。一定程度上说明,小额贷款亦是个商机无限的地方。
如果再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中小贷款公司定能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完全弥补目前的国有银行“一家”独大的畸形格局。按照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027家,去年末为2614家;贷款余额2408亿元,去年末为1975亿元。虽然2008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红头文件,小额贷款的业务规模呈现急速发展,但是与庞大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比,目前的公司还是明显不足。否则,眼下的中小企业也不会遭遇如此严重的资金链危机。
虽然说淘汰掉一批中低产能的企业,优化重组在所难免,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所必需的。但是眼下的实业环境,早就不是单单的淘汰落后企业这么简单。
除了金融体系畸形导致融资艰难、投资和经营渠道狭窄,关键是目前和可预期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国进民退大潮只会愈发严重,民间资金只能以热钱形式游离于资产市场。没有大的实业环境改善,中小企业倒闭潮就会不断出现,而具有真正竞争力、与GDP世界第二相匹配的大企业也就不可能出现。未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企业身影只能是国资长期主打。就像前不久刚刚发布的五百强企业,中国仅仅两家民营企业,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和悲壮?
当此之际,至少不能再让新“36条”重蹈05年“非公36条”覆辙、同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这两件事情先要做好吧?如果还是担心中小企业倒闭而再度放松货币政策,同时制度改革方面继续“怠政”,那中国经济只能快速的重复曾经的故事。
是时候了,激活民间资本,锻造中小企业实力,让民间富起来,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强大。
上一条: 智能手机的屏幕到底多大最合适?
下一条: 洗头洗脚凭什么不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