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元老的安置模式探析

CSSH是坐落在河北的一家生产原料药的高科技企业。然而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家在行业中占据前列位置的高科技企业,十八年前就是只有一口大锅,一个人,一间房子的中学校办小作坊。回想起十八年前创业的情景,董事长感慨良多,谈到现在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时,他眼中闪过的是兴奋和自信。



当年的小作坊只有一个技术员,用一口大锅从猪小肠内提取原料药,那时创业者们虽然想做大,但是也未曾想象到现在的发展规模和前景。纵观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其他同类企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最大的弱点就是起点低。正因为这个原因,企业里的创业元老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直到2002年创业元老中的最高学历不过本科,也就是现任的生产副总LIU。由于每个创业元老的经历和资历参差不齐,既有60多岁从原医药单位退休来的,有董事长原来在粮食部门的老部下内退来的,也有董事长小学的同学退休来帮忙的。咋一看CSSH好似草莽出身的一帮英雄好汉,因为看中董事长创业的魄力和对员工的爱护,汇集成一股力量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现在的高科技医药生产企业。

创业元老的背景介绍

表1:CSSH高管一览表

名字

学历

年龄

职务

主要职责与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HUANG

大专

50

常务副总

07年5月进入公司,作为董事长副手,主抓质量管理工作,但负责期间出了一些质量事故,后质量副总到位后,主抓新厂区建设。

LIU

本科

45

生产副总

95年进入公司,当时只有3个人,董事长,一个技术员,和现任生产副总。主要负责内容也由全面逐渐过渡到仅负责生产这一方面内容。

CAI

硕士

35

制剂销售副总

曾任职GE医疗部门,后辞职进入公司负责制剂销售,作为企业的单独部门管理非常规范,独立在市区办公,下辖员工40余名。

ZHEN

本科

 

72

研究副总

03年进入公司,原石药集团研究所所长,00年退休,董事长“三请”来到公司,主要负责工艺研究和新药开发与国内注册部分。

ZHANG

初中

68

采购副总

98年粮库退休,到公司工作,当时公司30多人,从最初全面负责办公室、财务、采购、基建,随着公司规模扩大逐渐发展到只负责采购。

TAN

本科

55

原料销售副总

98年进入公司,原是外贸公司业务员,来到公司主要负责国际销售,业绩不错,但不愿意培养下属,什么事都是亲自过问,对其他部门业务不了解。

XIE

高中

52

基地副总

03年进入公司,主要负责粗品采购,现在负责粗品基地建设,常年在外负责联络和物色稳定粗品供应基地,平时不在公司,属于挂职副总。

WEI

大专

38

财务总监

01年底进入公司,从会计开始干起,一直做到部长,后公司从“SANLU”挖到财务部长,现在作为财务总监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和融资管理工作。

JI

博士

46

总经理

08年开始进入公司任研究所长,现任总经理兼任研究所所长,全面负责企业发展与新产品研发、注册和工艺研究。

LI

本科

35

董秘

09年九月底进入公司,主要负责保荐人的上市辅导联络和接洽工作。

Zhang

本科

40

质量副总

09年进入公司,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从公司的高管背景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公司的高管特别多,如果加上董事长,一个生产型企业平均每30人就一个副总级别高级管理人员。一级部门居然22个,副总和部门较多导致了很多沟通问题,这也是在08年行业大机遇没有抓住的关键因素,这次企业要上市,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企业估值效益,大股东不得不考虑被人喻为“过河拆桥”的创业元老安置问题。

创业元老的安置建议

过去那种小石头搬过来堵漏洞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现在遇到的都是大问题,诊断后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管理人员“低能高配”,这虽然是在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中非常典型的问题,但要想处理得当,必须巧妙把握管理技术与艺术的微妙结合,做到有理有据,手法细腻,润物细无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项目组在大量行业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认为要解决企业的创业元老问题,就必须满足企业“稳定发展”的大前提,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完全卖方市场,所面临
 

的不是产品卖不掉,而是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生产效率和利润率,以成功上市并获得一个较合理的估值。经过多方探讨和分析我们提出了处理方案(见下图1) 安置工作的具体操作探析

处理创业元老问题,从古至今,无不是一个艺术大于技术的管理工作。这个“桥”怎么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没有道义的做法,也有人说,桥必须拆,甚至“创业老板”到了一定程度也可以被拆掉,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总体来说,形成CSSH必须拆桥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个是元老们缺乏追求了,开始享受,这种享受的思想与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不匹配的;其次,能力的局限,往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元老最容易出现的是能力无法与快速扩张的企业发展规模匹配,新环境无法适应,这也跟企业快速发展中不重视员工培训有关系;其三,中国文化的惯性思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常有的惯性思维。历史上很多英雄豪杰在新朝建立后没有以前那样英明神武了,不是他们变糊涂了,而是怕皇帝猜忌,怕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只好把才华收起。创业元老为了自保,先把自己给废了。还有一种,为在老板面前证明忠心,以便最终分得一份胜利果实,他们互相残杀,争相邀功;于是整天不干正事,荒废了业务。



针对这三种情况和企业实际,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抓大放小,制度至上,分工清晰,权责明确;稳定军心,大局为重,平稳过渡,和谐发展。”的三十二字方针和策略。



首先,出台《退休制度》。退休制度让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也符合企业发展和国家相关法律的精神,因此,一下就解决了年龄较大的创业元老面临的现状,但是基于“发挥余热,平稳过渡”的原则下,不但不减少元老的收入,还以顾问费的形式变相增加,这样不但能够减少阻力,还促进元老发挥余热的积极性。



其次,出台《中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范了企业的中高层选拨任用,明确了考核办法、聘期与解聘等相关内容,也对每个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和行为规范有所约束。这样大大减弱了企业原有制度下,每个高管只关注自己部门的情况,减弱了那种表面上是副总实际上是部门负责人的情况,不再人为的割裂公司的每一个组织模块。



最后,由于上市大局为重,因此在实际推行时,采取“选择时机、逐步推进”的模式,会大大减少高管层的摩擦和恶意抱团。如果不巧妙化解这个问题,前面的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了。



就这个具体的项目而言,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比如制衡的问题。毕竟元老的减少,新鲜血液的增加,元老与新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减少了,但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增多和股份的稀释,董事长同样会遇到说话份量也越来越来轻的状况,就像国美的“陈黄”之争,就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与大股东影响力之争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单列题目再论。



上一条: 寇北辰:逻辑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条: 基层管理者选拔中的望闻问切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