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彰显的集团管控智慧

《道德经》彰显的集团管控智慧

赵梅阳

管理中的《道德经》,在过去,人们相信英雄史观。认为成功者可以凭主观主宰一切。管理是单向的

,是当权者如何利用普通人的问题。这些理论关注的问题在于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怎么样充

分的表达管理者的意见,怎么样建立快速的政策传达机制。在这种观念作用下,企业呈现金字塔形,

塔的上端是成功者,政策的制定者,享有权利,下端是被管理者。上端对下端有着控制权。但是这种

系统经常出现问题,时不时要崩溃。塔顶因为过于舒适或者高高在上而不再了解企业的内部状况,他

们的主观很快就脱离现实,决策失误频频发生后,企业也就自然破产了。



《道德经》对此不以为然。 “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

其式,是谓玄德。”就是说,以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个人说了算,就会治得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

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则国家必然幸福昌盛。懂得这两种治国之道,心里就有了个好的和

坏的模式,经常用好的这个模式治理国家,这就叫做玄德。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提出了两种管理模式

。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是从纯粹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由管理者负责决策。另一个是从下属的角度出发

来进行管理,是一个互动或者民主的思维方式。老子认为,后者是正确的。



西方的管理学家在上个世纪末,从理论探索的角度出发也找到了这个模式。他们认为世界是横向的,

异构的,互联的。企业的活动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系统中的活动息息相关,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互

相影响。我们每个人,无论当不当官,都是系统的一个片段。所以在考虑企业的问题时,我们要从整

体的观念出发,考察整个系统的互动。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投射在某一片断,或是官僚阶层的感受上

,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用卞之琳的话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在桥上看着风景,而他们也是员工眼里

的风景。经理填补了员工的口袋 , 员工实现了经理的梦 。



在这种相对的观点引导下,现代的管理理论开始综合考虑企业的各个层次。他们发现,如果企业重视

员工的想法,改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企业就会具有持续的活力。在这种新思维下的产生

出的企业不是金字塔形,而是结构比较扁平,讲究家庭气氛。比如微软公司的无等级的人格化管理,

通用电气的“情感管理”等。



新思维下产生了很多新方法,比如:服务式的领袖风格, 价值为基准的领袖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

则,区分问题和人的谈判风格等等。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所有这些名词,基本上都体现了一个思想

,就是处下,也就是为他人着想。我们可以作出这个结论,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哲学最后到达到了一

个共同点:不以知治国也就是处下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最优的模式。

1、如何处下

有人会说如果管理者处下那么是不是失去权威呢?从我们刚才系统的角度看,当领导处下的时候,他

满足了下属的心理诉求,获得了下属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使员工真正为

公司效力。从而使整个公司进入一种正性的双赢的循环。哈佛商务评论的名文《喜玛拉雅山上的领导

课程》一文得出同样的结论:领导必须服从于整个团队的需要。个人的利益和爱好不能凌驾于集体的

利益之上。领袖的意义在于服务。也只有当领袖真正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的权威才

真正树立起来。道德经《天长》提到:非以其无私耶,能成其私。就是指,只有保持一种大公无私的

精神,才能救助别人,同时也能成其私。

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这一点,领导要首先了解员-全球品牌网-工的想法和问题。正如道德经《不武

》所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要首先解决员工的真正的困难,那么就会得到员工的拥戴。有一位自

称极乐守静的背诵《道德经》的学友对此很有体会,他说: 我认为作为管理者,经常在下面走动,和

大家打成一片,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比如:有几个员工住得较远,班车到不了,

下中班后坐不到最后一班公汽,回家只能坐“的士”,我知道后,主动特批他们可提前二十分钟下班

。他们非常感激,总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才提前下班。

2、处下方法

在商务当中,交流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沟通不好,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

同事关系。道德经第三十课谷王专门提到“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意思是你要当上等人民,说

话必须客气些。不能高高在上,说大话,狠话,把别人压在脚下,必须处下,对人和蔼可亲,尊重别

人,别人才会推举你为上民。

3、合作方法

在商务当中,和竞争伙伴合作是一个必须的但是又比较困难的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是获得某种

经营许可,商家不得不和一些对手兼并或是联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利益分割的问题,掌握灵

活处下之道的企业家知道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放低自己的位置。适当吃一些亏,不能一味顾己

。在合理的范围内处下,以心换心,坦诚相待,就可以比较顺利完成合作。

我们民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先天不足,优惠条件少。融资渠道不畅。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困难。

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各级财政要税收,工商税务、环保、城管、卫检等等各部门都来要收入和

红包。在政策上也得不到国民待遇,既比不上国营企业也比不上外企。

4、效率问题

要搞好企业,基本思想是要处下,这个处下,是必须通过交流啊,管理啊,合作等等方式来切切实实

的体现的。我们这个思路,和西方的“价值为本学派”的三个基石再次不谋而合。这三个基石是:

首先,注重道德(being ethical)。



其次,注重反馈(being responsive)。



第三,注重盈利(being profitable)。



他们的思路也是从重德开始出发,在经营里面由重德的体制产生系列的正反馈,最后这些正反馈导致

盈利。有些人对此比较怀疑,这个方法是不是没有效率?因为单位付给员工薪水,员工既然拿了钱就

应该服从管理,至于他们想什么,爱不爱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所以当头的需要的考虑的应该是怎么控

制手下。现在提出要处下,要感化员工,是不是不着边际呢?



按照道德经来管理是最有效率的。可以这么想,我们现在有一些铁针,你要让他们指到南北方向去,

一个方法是可以用手来摆,一个方法是把这些铁针磁化,变成磁针以后他们自己就会指向南北。前面

一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后面的比较复杂费事。但是如果有很多铁针,或是我们要换一个地方再重新

排一次,这样的话,我们用手一个个摆这些针就不如去磁化铁针效率高。



以道德经来治理企业也是同样的。大家都来背诵道德经,都实践道德经的话,就能重德为本,就好像

钢铁磁化一样,把员工自身的创造力和活力激发出来,那么无论企业发生什么变化,手下都能自动地

向企业的蓝图*近,和管理者分享共同愿景。这样的企业,较少内耗和内斗,那么治理起来很顺利。如

果当头的搞专断,就有可能招致手下的反抗而失败,即道德经所说的“为者败之”。大家貌合神离,

做事情三心二意,人浮于事,结果看上去是把工作完成了,实际上里面漏洞很多,经不起考验。甚至

你争我夺,挖企业墙角等,最后企业被拖垮。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道德经的管理方法,看上去是走

远路,其实是“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看到了万物的另外一面,真正实现了效率。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赵梅阳,管理咨询专家邮件:zhaomeiyang@sohu.com。

上一条: 户外品牌如何抢占电商市场“制高点”

下一条: 一次出错责在员工,多次出错责在领导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