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节,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john找到我,向我描述了一件令他极其郁闷的事情:马克是他们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招聘的一名项目经理,马克曾经在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负责商业地产项目,拥有非常成功的经历以及丰富的经验,一上任就显示出非凡的能力,公司给予马克丰厚的待遇,未来极有可能会担任更加重要的位置。
但加入公司仅仅五个月的时间,春节前马克提出了离职的想法。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john已经碰到多起招聘失败的案例,包括:招聘人员与职位不匹配、优秀的人员拒绝加盟公司、以及入职后不久就提出离职等等。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招聘流程,并试图寻找突围之法。
*********
要招聘到优秀的员工实属不易,有时,我们在1000份简历中才能够筛选到一名合适的候选人。但这远远没有结束,吸引、入职、以及试用期期间,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几乎每一位高级管理者都能够讲述一两个这样的故事:碰到某个才华横溢的专业人士,但未能够吸引其进入公司,或者入职后,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或者如马克一样,入职几个月就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公司。而且通常情况下,你搞不清楚原因,你听到的解释就是:“这个职位不太适合我”或者“别的公司开出的条件太好了”,又或者“我们缺少沟通,并未理解这个职位的职责”。
maggie(注:北森高级产品经理,开发了国内第一套随需应变的招聘管理系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招聘失败的风险以及比例大的惊人,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原因?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许多招聘主管认为员工入职就万事大吉了,却很少关注人员入职后的适职过程管理(onboarding),而这是人员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十年间,我在北森(注:创立于2002年,国内领先的人才管理和测评公司,以擅长测评与人才管理平台著称)帮助过数十家公司改造他们的招聘业务流程,事实证明:“一个精心设计的招聘流程完全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大多数公司都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招聘成功率低的原因,并进行招聘管理流程的再造,从体系上控制招聘失败的风险。
招聘流程是指从人员看到企业的招聘信息,直到胜任应聘职位的全过程管理,而不只是面试和入职。通常分为(1)人才吸引和申请过程,称之为吸引;(2)招聘甄选过程,称之为招聘;(3)入职至胜任职位的过程,称之为适职。在这三个阶段中,任何失误,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的导致招聘的失败,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个好的招聘流程应该是吸引、招聘和适职的全过程管理,三个环节紧密融合,而非隔裂的状态。每个程序中的人员都明确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负有的责任以及拥有的支配相应资源的权利。各个环节的人员清楚地知道公司对于人才的定义、人才的评估标准以及公司的用人理念。当一切都很明晰、透明,招聘的运营效率就会提升。
如果你的招聘效率低下,而且成功率比较低,就应该考虑自己的招聘业务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并着手进行招聘业务流程的再造。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你只需要把握几个流程的关键元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就可以设计出一套稳健,并行之有效的招聘业务流程。
吸引阶段:
人才的定义,雇主品牌包装,公关策略等吸引手段,招聘外包、校园招聘、猎头和招聘网站等招聘渠道的设计,应聘者的简历申请均属于人才吸引阶段需要关注的内容。许多招聘经理认为通过三大网站发布招聘广告就足够了,事实上,这远远解决不了人才吸引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分析在招聘吸引阶段的业务流程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准确定义企业所需的“人才”
许多企业在招聘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聘用了猎头公司,投入了几百个小时进行简历筛选与面试。但他们不肯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详细了解职位对于人员的要求。招聘经理会要求上级主管提供职位描述及要求,但招聘经理得到的资料,可能只花费了业务主管十分钟的时间。
许多高管并未意识到:“如果船长定义了错误的航行路线,修正错误带来的成本要远大于航行本身”。在我们所经历的案例中,至少有30%是由于未准确定义人才,最终导致招聘失败的。
在人才定义时,企业需要考虑自己所处行业的人才竞争情况、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例如“开放”和“创业精神”等)以及职位的要求,列出理想人选所应具备的具体能力,需要什么技能?需要几年的工作经验?他在工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例如:这个职位需要有7年以上的计算机编程经验,而且拥有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和团队成员在高强度的项目中实现合作。
其次,将人才吸引看成一个营销过程,而非只是招聘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才争夺”时代,如果期望自己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我们就需要将人才的吸引看成是一个营销过程,去思考我们能够给人才提供什么价值,并由此建立自己独特的人才价值主张。
比如,阿里巴巴提出的人才价值主张是“一个让员工追求梦想的快乐社群”。这一价值主张满足了创新类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同样符合公司的商业逻辑:有梦想才能有创新,有快乐才能保持创业的动力、克服创业中的挫折。
上一条: 比亚迪的调整和裁员有什么区别?
下一条: 如何处理骨干员工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