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件的背后规律与思考

三鹿倒了,双汇又开始“瘦肉精事件”,笔者不禁会问:“大企业都怎么了? ”这种质量事故前仆后继而来,是市场系统问题,还是我们价值观问题,笔者不禁有了以下思考,仅供参考。



1.一个灰色的幽默:因为质量意识已经简单到大家都忽视的地步了。



2.馅饼就是陷阱,在机会面前,尤其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面临原料无法满足市场时,该如何决策?



3.企业灭亡规律:标准要求,一开始是100分,之后是60分,再之后30分,最后0分。很多企业开始的时候都高标准要求,随着企业发展,慢慢忽略了,不是不能坚持,就是没有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更大利益或者暴利面前,往往忘记了做企业的起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结果品牌起来了,品质下去了,最后品牌也倒了。看看我们很多酒店饭馆,从兴旺到倒闭,基本都是如此。现在,双汇集团又开始出现同样问题。



至此,重新感悟张瑞敏的那句话: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叫不简单。如何才能坚持,尤其长期坚持,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高瞻远瞩的企业家,二者并不可分!



其实个人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激情四射,高标准要求自己,之后呢?慢慢懈怠,之后更是自我放弃了。





4.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是不是经常有。我们在嘲笑“三鹿”的时候,是否应该嘲笑一下我们自己!看看自己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和程序文件,是否存在文过饰非,阴奉阳违?

 



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入膏肓非一时之痛。当一个企业从辉煌走向灭亡,绝不仅仅是一个人所能左右,一般都是系统出问题。企业内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滋生了整个肌体败坏。三鹿的结局,只是乳业其中一个,比别人多加了,狠加一点三聚氰氨。也许只是多加了一点,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上。也就是说,企业价值观如果没有底线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灭亡!



5.制度都是滞后的,再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规范执行,也就形同虚设;没有很好的价值观做支撑,很难长期坚持!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在发展,物质在丰富,可一些人的价值观在扭曲,丧失了良知,最后丧失了是自己!



6.再反问一句,是不是质量越高越好。朱兰博士说过:“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Fitness for 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当周边产品都是淤泥的时候,真的会有出淤泥而不染?很多时候,是环境迫使企业走进死胡同。



7.当我们把“三鹿”作为警示教材的同时,是否考虑过,曾经作为榜样的“三鹿”,坚持“质量至上”难道不是事实吗?也许不完全是,也许某个阶段是,但我始终相信,企业成功的道路上,比如有一段值得令人敬佩的历史,值得学习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多确实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实际。只是这些故事已经是历史了。



同样,“双汇”在读“三鹿”警示的时候,也会说出很多故事。可是,“警示”只有在事件发生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在叙写故事。



8.伟人甘地说过:“地球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商人趋利,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今天我们在讨论三鹿,也许明天、后天我们自己就成为别人讨论的对象。但聪明的商家十分清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理性需要战胜感性,理智需要战胜利益。当无法左右环境的时候,需要左右我们自己。



9.作为质检人员,我们该反思什么?首先要善于挖掘企业质量管理故事,也许是细小 的行为,背后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其次,企业成功之后,我们所能做的是坚持底线。如
 

果有一天,连我们自己都不买自己生产的产品,企业兴旺只是表象而已,迟早会出事的。这个时候,让高层读读三鹿故事,有一点感触。也许我们无法改变高层的想法,但我们可以让高层有所警惕,从而不至于让企业走进死胡同!第三,文件写得再好,制度再严格,认证通过再多,质检人员最后没有实实在在的把关权利,那么,一切都是形同虚设。反过来,对于质检人员加强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上一条: 成功固化与成败规律

下一条: 管理者不知道自己的员工需求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