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前夕,校方多次组织人力专家给我们上课,分析就业形式、解答相关问题。其中有一条我印象颇深,那就是:工作一年后再选择跳槽。
我的那些同学,工作不到一年,跳槽换工作已成家常便饭。有的人报到不到两周,正式的劳动合同还没签订,就炒了公司的“鱿鱼”。还有的人毕业不到三个月,已经换了十几个工作。他们选择跳槽的理由很简单:没找到完全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为了不留遗憾只有变换不同的岗位充分选择。
不可否认,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的准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看,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学校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而用人单位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
“国”字号企业要人少,民营、私企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又不尽如人意,因而对于大学生来讲,好工作难觅。有许多同学是考虑到这家单位确实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才选择的跳槽。然而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跳槽,总的说来都不够理智。
我在报上曾看到一个说法,频繁跳槽的人与长久从事同一工作的人相比,薪金方面的比例是1:2。通过我对公司的一些高收入同事的观察,我基本持一种观点:适宜岗位+突出能力=高收入。而适宜岗位和突出能力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磨合而来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新到岗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公司的许多业务都不熟悉,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慢慢体会、琢磨。如果频繁跳槽,工作就会始终处在一个熟悉的阶段,要出成绩当然会非常难。一旦出不了成绩,就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完全施展,找错了工作,萌生跳槽的念头。到新的岗位又重新再来,不合适又换工作,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此下去,也许真会抱憾终身。
我还是奉劝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至少应该坚持一年再考虑跳槽,这样既能考验自己是否真的不适合现在的工作,也可以为自己选择更合适的工作做“原始积累”,羽毛丰满后再展翅高飞也不迟。
上一条: 员工个人发展计画(IDP)的重要性
下一条: 大学生就业规划 又不可止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