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经过近一年的鏖战,远洋地产(3377.HK)终于在全中国地价最昂贵的区域,取得核心地块——朝阳区东三环北京商务中心区Z6地块。该项目将建成为未来北京第二高度的建筑,计划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将达人民币80亿~100亿元。
梳理过去的投资历程会发现,1993年创立的远洋地产,在18年的时间里,一直以住宅开发为主,为何如此执意要参加Z6地块的竞夺?
取得Z6地块的8天后,远洋携手太古地产(0962.HK)以20.03亿元取得成都金融核心区的综合项目地块。一系列的举动,并非偶然为之。事实上,进军商业地产领域,远洋早有铺垫。
2011年4月18日下午,当着众媒体的面,远洋地产主席李明公布远洋发力商业地产的宏大战略。令在场人士惊诧的是,李明再次表示每年将会拿出一半的资金来发展商业地产。其意甚决。
目前远洋地产的商住面积比例约为1:9,公司希望能在未来一年内把该比例提至1.5:8.5。当天李明还透露,远洋商业地产的土地储备已达300万平方米。
战略进入
进军商业地产,远洋酝酿已久。
李明表示,公司五年前就制订了开发和物业持有并重的战略,才使得到今年为止,2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中包含300万平方米专有的商业面积(而非配套的商业面积),这些土地储备分布在热点城市、交通干道、黄金地段。在未来2~3年内,远洋地产将有200万~30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项目会逐步建设或投入运营。
据了解,远洋主要做三类商业地产产品:首先是写字楼。例如,北京长安街上的远洋大厦、凯晨广场等都是远洋开发的。其次是零售商业的购物中心、酒店和综合体,这方面通过和太古、汇丰银行等机构合作来实现产品升级。最后是一些产业地产,如工业产业园、旅游地产、体育地产,也在不断摸索中。
大势所趋,可以列举出诸多开发商进军商业地产的理由。严厉的宏观调控下,住宅市场波动巨大,这样的波动从2008年就已开始。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回忆说,几乎是从金融危机开始,许多开发商才认识到商业地产的重要性。
而一直被众多专业化住宅开发商奉为圭臬的万科放弃了普尔特式的产品聚焦策略,将产品线调整为多元化业态。这给不少地产企业带来了心理冲击,众企业也开始加紧评估自身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
开发商业地产,企业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再过十年,住宅开发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会再存在。”远洋地产商业地产事业部总经理王福顺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近年以来住宅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升迅速挤压了住宅开发行业的利润空间,土地成本在各公司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一线城市这种情况已成趋势,二三线城市随着众多开发商涌入,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住宅开发行业迅速走向成熟,行业盈利水平趋于一致。住宅开发商未来的盈利空间将主要由现有资产规模决定。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行驶到今天,地产商的生存环境有恶化之势。
而大量开发住宅给地产上市公司带来的尴尬是,财务报表上大多是由土地储备、待售房屋构成的存货,没有可获得租金收益的资产。每一个住宅项目销售的完成,意味着开发企业使命的结束。在现金流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公司缺乏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在香港,投资机构非常重视一家地产上市公司是否拥有充足的持有型物业,关乎其再融资。此外,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也让企业心动。
因此,2010年年初,远洋地产内部进行管理变革,成立商业地产事业部,负责管辖远洋地产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并拓展新的商业项目。该事业部独立运营,可独立融资。据了解,该事业部由李明主管。
此间,远洋地产还与美国温德姆国际酒店集团正式签订合作意向书,并加强了战略联盟商家、品牌合作资源的储备,紧锣密鼓地同国际、国内一线品牌百货、超市、影院等商家达成战略联盟合作。
转型之惑
宏伟构想背后,几乎所有传统以住宅为主的开发商,在大规模参与商业地产建设时都有相同的困惑。万科(000002.SZ)总裁郁亮曾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在万科的产品线里,可能在未来五年时间里80%还是住宅。“我们对商业地产还是很恐惧的,万一商业地产形成泡沫,一哄而上的话,比住宅厉害。”一向奉行“小心驶得万年船”准则的郁亮认为,“在大家对商业地产没有认识的时候,在最好的地段拿到地,有时候这种模式不太可能被复制。”
目前,万科所开发的商业地产多为社区商业配套,但做好商业配套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推动住宅销售。因此,对于众多传统住宅开发商来说,开发商业地产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有被动的成分。同时,他们也是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领域的新兵。
2010年,首开股份(600376.SH)在集团层面成立了专门的商业地产管理公司。尽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但作为商业地产运营方面的新手,首开股份被迫卖掉多个住宅中的配套优质资源,如天津湾项目商业部分卖给了凯德置地。
同样的困惑也存在于远洋地产。做商业地产,远洋的优、劣势同样明显。优势是15年的写字楼开发经验和酒店物业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远洋地产建设的所有写字楼包括酒店的物业管理,都是由远洋自己来完成的。但细分商业地产的其他领域,远洋地产也是初入者。
事实上,商业地产的运营难度要远高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在开发运营商与终端消费者之间增加了物业投资者和物业租赁者。零售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商要与旗下物业可能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零售业者打交道,整个产业链条的复杂程度远胜于住宅地产。
并且,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增加了持有运营期的资金压力。在预售制度下住宅地产的融资结构中以短期开发贷款为主,但这种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未来企业将进入的商业地产领域。即使对于在商业地产领域浸淫已久的万达集团等企业来说,融资也始终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凯德中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设计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多种基金,实现价值链上的资金结构优化。但中国目前尚不允许多种渠道的融资方式。
上一条: “追赶者”LG:智能手机大爆发
下一条: 麦当劳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