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销售不需要太专业
文/邱天
终端是所有品牌,产品最落地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里销售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量的厂家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对终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教学,期望打造软终端,塑造金牌导购员。
每一个人都进过学堂,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己。在学校里,也许我们都会有着这样相同的感受: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有的同学就是成绩好,并且他们课余时间从来不“加班”,但成绩却总是排在前面,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的悟性不同。对于终端导购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一名导购员的悟性不尽相同。因为悟性不同,培训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再加上市场上大部分导购员的学历普遍不高,过于高深的培训理论,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却用不到实处。曾经有一个生产型企业的营销总监,学历非常高,理论基础及文学造诣都非常高,他总结出来的营销理论内涵丰富,对于高级知识份子来说欣赏不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与全国的经销商沟通时,慢慢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对全国店长进行重点培训时,让人云里雾里,原因是两者之间的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思想高度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虽然这位总监是高学历人才,的确有水平,但是经销商们却与他越走越远。我说这个事例,就是想说,终端导购的学历,阅力,领悟力都相对薄弱,他们更加需要简单,落地,容易理解的培训,而不是听起来头头是道,用起来无处下手的高深力作。
我旁听过无数的导购接单过程,极大一部分人对待顾客的招术就是大讲产品的材质,工艺,其结果自然是“成少去多”(就是成功的少,离去的多)。一个公司,如果只会以产品的材质及工艺来对待进店的顾客,不能怪员工,只能说明这个老板有问题,根本不明白“没有培训好的员工就是企业最大的浪费”这个道理。
这里我只谈一招:用可衡量因素,对比产生差异,差异产生成交。顾客最终的成交不是因为导购员说服了他,而是他自己说服了自己,只要顾客内心认可对比产生的差异,就会选择感觉好的产品。有一次我去商场买电压力锅,可选的只有四个品牌,我发现这四个品牌从外观上看并没有明显区别,功能上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价格不一样,我问身边的导购员,为什么这个比哪个贵?她回答我说:厂家不一样,价格肯定不一样。我接着问她,除了厂家不同,具体还有哪里不一样?她十分不专业的告诉我:我也不知道。因为确实需要,我就自己对比起来,打开盖子后发现,贵的那个品牌附带的塑料铲子很精致,并且硬度很硬,接着拿起蒸菜用的隔笼,硬度也很好,且上面的孔位也很均匀,再看便宜的那个品牌,塑料铲子不精致,硬度也不好,隔笼软软的,孔位也不均匀,对比之下,我马上感觉贵的那个品牌好,质量肯定过硬。对于产品的主体外观我看不到哪里不同,产生不了差异,只有通过配件来对比,因为配件对比质量过硬,所以我相信产品的主体质量也一样过硬,最终我选择了贵的产品。
话题回到这个导购员身上来,如果不是我急需,对于她的回答,我是十分不满意的,有可能我就会走掉。一个导购对自己的产品一问三不知,岂不是浪费资源,浪费老板的资源,浪费客户资源。我主张终端导购不需要太专业的去讲解材质,工艺方面的知识,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在有需要的时候再亮出来。在我的著作《终端有效沟通自动化流程》里,有一个步骤是:答疑解惑,引导体验。这个步骤的重点就在引导体验,为什么要引导体验,引导体验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少部分人思考过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要让顾客产生感觉,产生对比差异。只要这一步做到了,会很自然的进入下一个沟通环节,直至顺利成交。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做为终端销售员,不需要在顾客面前表现得产品知识太专业,因为顾客不关心产品的本身,顾客只关心产品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一定要挖出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引导客户去体验,并引导客户对产品产生差异化感觉,这一步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邱天
上一条: 你的服务境界在哪里
下一条: 导购的惰性可以转换成非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