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调,好像从来都不是一个包含积极指向的举动。高调,等于将自己摆在一个引人注目的舞台上,接受最广大群众的围观与检视,其中,可能还不乏拿着放大镜者。要怎样纯白无暇的人,才会不被人们挑出毛病。
如果你高调做坏事,毋庸置疑,肯定会被淹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即使你高调做善事,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说不定也会接到一些随之而来的臭鸡蛋。
最近,慈善圈里最高调的“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前不久日本、云南之行的“高调慈善”引发争议之后,再次陷入一次重大危机——被指捐赠作假。
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高调背后暗藏玄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文章,直指陈光标慈善所涉款项“水分”过多,有借慈善之名发展自己企业的嫌疑。此外,文章还指出,陈光标在今年公布的“捐款成绩单”漏洞百出,还伪造受捐单位。
就在同一天,《华夏时报》也给了陈光标另外一击,刊登文章称陈光标公开宣布的2010年3亿元的捐赠并未完全到位。
两篇“揭露”文章一出,可想而知,陈光标头上的光环会蒙上多少层阴影,其个人形象会遭受多少质疑,当即被推到质疑的风口浪尖。媒体、网友……几乎所有人都在围观,想一探究竟,想看陈光标脸上到底是否带有“假面具”。
对于质疑的乌云压顶,陈光标的反应还算及时,只不过,方式略显单调,而且,与其为人处事相似,仍旧太过高调。
23日下午,陈光标就在个人微博上表明态度,称报道“严重歪曲事实”,是扼杀善良和爱的举动。在上传视频和相关证书复印件之后,他在表述这次被质疑的原因时,还口出惊人之语,不排除自己的高调慈善“伤害了某些利益集团而遭诋毁报复”。
在我看来,陈光标的危机处理方式太不妥当。至今,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陷入漩涡,并不是因为慈善,而是过于高调地做慈善。
中国向来提倡雷锋式“做好事不留名”的低调慈善。一个人做了好事,自己不说,被别人“揭发”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自我牺牲意味的崇高感。如果在做了好事之后,自己迫不及待地到处宣扬,不是让人认为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是容易给人一种别有用心的感觉。
陈光标的捐赠是否真如宣称中一样,是否真的别无它图,恐怕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不过。
而且,“伤害了某些利益集团而遭诋毁报复”这句话,在表现出他惯有的高调之外,还有些幼稚。危机大难临头,最要紧的是为自己澄清,尽早让自己走出泥潭,而不是别有用心地怪罪别人诋毁报复自己,将别人拉入其中。这样做,对于帮助自己度过危机非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树立敌人过多。
不可否认,他现在的危机处理方式还有待提高,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他应该适当沉默。
在危机处理时,沉默有时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容易给人一种默认的猜测。但是,对于向来不以沉默示人,“做了好事不传播,憋得难过”的陈光标来说,适当的沉默却可能真的是金子。
一个人特别爱讲话的人,某天突然不讲话,可能就是遭受了某种打击。此前,陈光标在做慈善时,已经讲了太多话,也可能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羡慕嫉恨。现在,遭受质疑时,如果不再大声为自己辩解,人们可能猜测他才是“受害”的弱者,为自己做慈善招来怀疑而伤心。
真理越辩越明,但是,被泼上身的污水,却可能越冲越脏。此时,不如沉默,或许,既可能引来人们对“弱者”的同情,也可能换来更多人的支持。
其次,说正确的话。
适当沉默,也不表示陈光标不能讲话,适当情况下,还要讲一些正确的话、有用的话,否则会被认为是心里有鬼。
而正确的话,也未必就是100%的说真话,如果太过诚实,一字不落地把真相搬出来,也不一定有利于危机的化解。
正确的话有三点:一是要感谢,感谢政府、公众以及媒体对自己以及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伸手不打笑脸人”,感谢能带来不少印象分。除了感谢,适当时候还得道歉,无论是否“诈捐”,总之给政府与公众造成了困扰,道歉能给社会留下了“知书达理”的好印象;二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公众知道自己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除了口头上的辩解之外,自己还是有所行动的;三是承诺,表示有了调查结果,立刻告知公众。
正确的话,展现了一个人负责的态度,媒体与公众就可能对其更宽容一些,给其留出更多处理危机的时间。
再次,由第三方为自己说话。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为自己进行辩解,带有太多的“利己”性,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无理可能还会讲三分呢。
但是,与当事人无关的局外人,因为不牵扯任何利益关系,能够为当事人“出头”的话,其可信度无疑会加倍上升。
现在,形势已经朝着对陈光标有利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权威媒体央视,企业家曹德旺,还是文艺界冯小刚都挺身而出,抑或一些网友,都开始为他说话。
相信,如果陈光标采取得当的危机处理方式,加上第三方权威机构和人士为他说话,距离他走出危机的一天,也不会太遥远。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微不足道,在我看来,只要是做善事,就应该值得推崇。对于陈光标,我衷心希望他能够早日摆脱危机,继续进行自己的慈善事业。
上一条: 从卖产品到卖故事
下一条: 用中国文化帮助美国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