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陕西榆林市出现学生因饮用由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后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而再次身陷“毒奶风波”一事,或许人们早已淡忘了2008年,时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的这段话。
这段蒙牛前CFO的旧论视频,远比此次危机的主因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更痛彻要害,引起消费者与舆论的一片哗然。国内国外,双重标准,蒙牛这个自诩为民族品牌的乳业巨头,如此待民族同胞,令人情何以堪?!尽管,蒙牛迅速予以澄清,此事乃陈年往事,当事者已然属“前任”,但是,声明中:“只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监管标准有所不同,因此出口产品也必须同时符合当地标准。但在基本品质上,国内和国际没有差异。”的解释一如既往的牵强含糊,难以服众。更何况,在蒙牛针对事态发表声明之前,数以千万的微博粉丝通过诸如李承鹏等一大批意见领袖的微博转发,形成的围观与传播效应,已然绝非一纸声明可以澄清化解。
即便是此番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蒙牛在应对手法与态度上也是值得商榷的。至少,并没有看出,在经历三聚氰胺、“陷害门”等一些危机事件之后,蒙牛依然没能在危机公关方面有太大起色。从“情绪传染”、“癔症发作”等看似专业的医学病理名词被网友们恶搞,便可见,蒙牛的表态在多数网友眼里,依然是缺乏诚意,至少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无论是新发生的毒奶事件,还是前CFO旧论视频再度被挖,都算不上是新闻。只不过,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人们对于乳品的敏感已经被企业们折腾的极度脆弱。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蒙牛此次事件一出,会有“又是乳业,又是蒙牛”的舆论。
有不少官员学者及业内人士大呼,放过企业,不然中国乳业乃至食品业就要崩溃。这等危言耸听之辞,已然把企业放在了弱势群体的序列进行保护。殊不知,行业安全首先关系到的是消费民生。在今天之中国食品业,毒假已然成痼疾,如若消费者与有关部门还再三姑息,那便不是危机行业安全。有些道理很简单,对于优秀的企业,消费者必然以持续
购买作为支持回应。所以,需要呼吁的是,企业们须自律。
倒是“有关部门”失位,在某种程度上与当下中国市场环境的诸多怪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这个“有关部门”,只能让“有关部门”去核实了。比如,在与国际接轨方面,有关部门习惯选择性接轨以及国情化而论,既充分融入全球化又照顾国情,参照系飘忽不定,于是有些法律,有些规则,大概只是停留在劝告企业们不要太过分即可。所以,当今中国是一流市场,二流商品。不仅国外品牌将大量二三流产品堂而皇之销往中国,连国内品牌也悉数将一流出口,二流内销。这不能怪国外品牌“无-全球品牌网-耻”,因为有些按照我们的标准,它们显然是合格甚至要再高一点的;这也不能怪国内品牌“无德”,因为出口既要照顾国家形象又不敢无视他国之标准。总之,企业们向来是把“法律”当道德,你的裤子就这么高,怎么能怪人家伤风败俗?
蒙牛国内外市场两个标准的旧闻,标本意义在于,揭露了目前中国整个市场的一个国际潜规则。企业们的道德良知最高止于法律,所以,希冀企业流淌道德血液永远都是美好的愿望。我们没法统计,到底多少国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执行着多少不同的标准。我们也没“法”要求企业们遵循海外市场最严苛的那套标准生产产品,因为我国通常情况下,确实查无此法。
我们只能希望,国内品牌,尤其是以民族品牌自居的企业,切切实实,为这个饱受毒假市场之苦的民族提供安安心心的产品。
如果哪一天,中国的企业,敢把二流的商品出口给国外,一流的商品留给自己的市场,我想,彼时国外二流商品亦不敢轻易入境,至少,不敢来个二流还当一流。
最后,就此事再提提网友们的呼吁:求一视同仁,哪怕是毒,也一起。
上一条: 明牌珠宝PK老凤祥:双龙戏“珠”
下一条: 做到销量规模之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