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或许真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事实,因而今人也屡屡提起这一句话,特别是工作上的事,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什么“群策群力”都用在决策上。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明哲保身”,决策失败后谁也无需承担责任,因为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这种做法的坏处则是“滥竽充数”,许多外行人的“感觉”和“想法”成为决策的依据,决策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三个臭皮匠”的故事总是频繁上演,老板总是喜欢叫上多几个人“研究”,而不太关心这些参与者的“专业”与“权威”,决策的过程便是“大家提点意见”,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就算完成决策了。这样的决策执行到最后还是失败告终,但老板们却很少发现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三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决策失误也就成为中小企业屡屡失败的根源。
在新中国创立的革命史上,毛泽东就遭遇过党内当时的“三个臭皮匠”决策被打入冷宫,多数人的观点导致革命遭受极大的挫折,失败的事实证明“三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好在我们党是一个敢于纠正错误的政党,毛泽东的军事权威最终得到认可,让中国革命走出低谷走向辉煌。而在我们的中小企业中,错误的决策不会导致人头落地,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就不能很好地反省决策失败的原因。
某企业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营销人员提出产品定位和设计思想,但在一些非营销专业员工的“积极进言和建议”下,老板对营销人员的思想产生了动摇,老板很自然而然地回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惯性思维中,包装设计作品逐步按照“多数人的意见”改变,-全球品牌网-改到最后已经完全成为非专业人士的思想了,产品定位也随着包装的表达改变而变味,这样的决策完成也就意味着失败的开始。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任何时期任何政党或企业走向成功的基础。问题是中国最不缺乏的是有思想的人,而中国又最缺乏有思想和专业的人,决策就在“我感觉。。。。。。”、“我想应该。。。。。。”的臭皮匠们“滥竽充数”下完成。而能够用数据代替感觉,能用客观依据代替感觉的臭皮匠几乎是没有的,否则就不是臭皮匠了,也不是滥竽充数了。
在中小企业里头还有地址臭皮匠很有市场的原因,那就是老板们本身是外行,而又没有发现自己是外行,臭皮匠们爱说“感觉”能博得老板“关心企业”的赏识,凡事都在忙乎着的员工就是中小企业老板最看好的人,“感情的投入”与“精力的投入”感动了老板,“智力的投入”也就被弱化到无关紧要的位置。
中小企业虽小,但企业所应承载的职能却不能少,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与权威终究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因而老板们与其相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还不如让臭皮匠们远离决策,相信商机和智慧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家都一直看好的东西就一定是没有创新价值的东西,特别是非专业人士看好的东西一定是高风险的孽缘,“三个臭皮匠”式的决策,无疑是集体决定去死的决策,是对企业进行谋杀!
上一条: 为什么韩寒的粉丝很多象流氓一样?
下一条: 公司战略起点是定位,战略的终点也是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