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7年,挺过7年的,也有很多在巅峰时期轰然倒塌。其兴也忽,其败也速。一个“成功”企业的兴起和失败,都会引来无数眼光的关注,各类解读也纷至沓来。读懂大败局,不再是企业界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也已变成了企业家经营企业的一座座警钟。
上帝要想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我们看到的企业家大败局,都是主观上的张狂、贪婪、目空一切,企业的成败与企业家一脉相承。然而,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作为企业的主心骨,企业家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有哪些难言之隐,则是外人未必知晓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与悲?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品”。而那些失败的“试错品”,还有不少因为商业诈骗、操纵股市或偷税漏税,至今身陷囹圄。从风光无限的企业家,到而今的独守一隅,高温之后的冷却,不知是否能够让这些失败的企业家,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拾起一个企业家起码的理性呢?最近,叶敦明读到了一篇《企业家狱中来信》,作者张小平清晰地曾经轰动一时的企业家的狱中生活细节,科龙的顾雏军、东星航空的兰世立、国美的黄光裕、南德的牟其中,都赫然在列。
1、感恩的心,大败局企业家的罕见之物
身陷囹圄,繁忙的企业家,终于得到难能可贵的宁静。脱离了浮躁商圈的企业家们,面壁思过的怎样了呢?上述的四个带罪之身的企业家,几乎都还在竭力为自己辩解。兰世立,东星航空的创始人,从狱中发出了自己的死亡宣判书,他以一个不久人世的危重病人的口吻,告诫东星的铁杆员工要东山再起,把东星的旗帜继续打下去。他坚称东星58亿的负债是个天大的谎言,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与新东家中航集团抗争到底。
牟其中呢?近七旬的高龄,数年来勤于锻炼自己的体魄,并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抨击,来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至今,他还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无罪的,中央领导的“特
批”、公检法办案人员的“同情”,都成了他自圆其说的证据。幻想着平反昭雪的牟其中,当然要保持好身体和头脑的状态了。
顾雏军的《科龙背后的故事》,更是把4大罪状逐一驳斥。昔日的家电骄子,科龙的轰然倒塌,他仿佛就是一个旁观的“打酱油者”。按照他的逻辑,科龙是被刘兴祥这个贪婪者给毁掉的。而风云人物黄光裕,则在激烈抗争之后,恢复了应有的平静。在黄陈之争告一段落后,他平静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人、员工的感激。
失败了的企业家,并不是就被社会抛弃了。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可这四位,并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一切的问题都是别人的、社会的。叶敦明认为,这是典型的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在他们的内心里,企业的成功是他们自己独自孕育的,而企业的失败,则是别人-全球品牌网-祸害的。于是乎,企业,成了一个人的企业,一小群人的企业。这种与社会脱节的企业,必然被社会抛弃。企业的企,有人则企(企图),无人则止(废止),本应是社会的产物,怎么就成了这些个企业家的私物了呢?缺少感恩之心的人,必然无限制放大自己的优点、无限制缩小自己的过失。看来,外在的力量,是不能唤醒这些沉睡的迷途羔羊了。
2、爱唱独角戏,大败局企业家的先天缺陷
一个民营企业,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天下。特别是上述四位的企业,就成了他们呼风唤雨的老巢。没有对手戏的孤独表演,变成了个人的任性而为。叶敦明之前任职的一家民营酒企,其老板就是一个企业皇帝。如果在战略和经营上,高层管理有不同的意见,能不能表达还得看老板的意愿。老板既爱才,又讨厌不同的声音,表面上人才济济的新兴企业,还是变成了老板一言堂的独舞。结果呢,辛辛苦苦奋斗了10多年,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居然回到了10年前起步的水平。
这几个大败局的企业家,其脾气和胆气,都要比我“伺候”过的那位企业家大的多了。他们就像没装上刹车系统的高级跑车,顺风顺水时,一骑绝尘,引得路人艳羡不已。而若是遭遇主客观重大变故之际,车毁人亡早已注定。缺少自控的能力,造就了一个个企业“独夫”。只有一个脑袋的企业,成了企业家的试错品。
企业家需要对手。外在的对手,早已森严壁垒,搞的企业家们不得安生。越是外部竞争激烈,就越需要内部的对手。这些对手包括:企业内有分量、有思想、有对立的经营性股
东,而不是普通的雇佣关系,独立董事、顾问公司、事业伙伴,要么碍于雇佣关系,要么碍于利益关系,很难深入地剖析当事者的重大问题。
当然,若是这些过于自我的企业家,能够清醒地看待卓越的竞争对手或标杆企业,那么,他们的胸怀就会开阔很多,也不至于“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爱唱独角戏的企业家,封闭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中,把自己的企业一步步带往貌似发展的深渊。大败局,只能是他们的结局。
3、跌倒又爬起,转身之后再看当年大败局
浪子回头金不换,咸鱼翻身的企业家,才真的是国内企业界得骄子。前有史玉柱,今有孙宏斌,这两位可谓是苦尽甘来。叶敦明建议:一心想做大的企业家们,最好经常拿他俩做做镜子,看看自己是处在他们的一次失败曲线,还是位于他们的二次成功曲线呢?
史玉柱攀登珠峰的死而复生,引发了脑白金的绝地反击和长盛不衰,而后的巨人网络的兴起,也是史玉柱从实业转向资本型经营的重要转折。以毛泽东式营销为内在驱动力,史玉柱最能读懂国人的“弱点”。这一次,经历了大败局的史玉柱,又能读懂了自己的“人性弱点”,向世人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企业家生命力。可以说,是诚信二字促成了他的二次崛起。而诚信,也真是企业家把控自己、掌控企业战舰航向的舵手。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企业家由败而胜,重在心灵修炼。
另一个更为传奇的大败局企业家,当算是孙宏斌了。他二十多岁成为可能的联想接班人,紧接着是一次短暂的牢狱之灾。复出后,又是在柳传志的支持下,把顺驰做成了国内最大的房产销售公司。张狂,再一次主宰了孙宏斌的内心,盛极而衰成了另一个轮回,结果还是再一次走向狱中。二进宫、二出山的孙宏斌,在全新打造融创时,明智地选择了稳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他历经坎坷修来的人性智慧。融创的成功上市,给了他第一次正面意义的社会肯定。
个人英雄主义,澎湃于民营企业家的血管中。过于放大自身价值的人,必然会把自己当成是天地间的主角。事业皆由他而起,也皆由他而止。盛极而衰的命运,像个梦魇。叶敦
明建议,处在巅峰时期的企业家们,需要彻底来一次人性的修炼。而且,放弃个人的封闭式修炼,来一次真正的集体修炼。拿出半个月时间,全心地投入到一次慈善活动中,以感恩的心看社会,洗净急功近利的利欲之心。万科的王石,急流勇退,花三年时间在美国研读,就是为自己选择一个心静而致远的机会。
更进一步讲,企业家人性的修炼,只能独善其身。一个企业,如果有了合理的体制和激励机制,企业家的个性魅力,才能张弛有度。夸大地说,我们不需要个性的企业家,我们最需要个性的品牌和企业。人治到企治,也许是中国民营企业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一道坎。每当您膨胀的不能自己时,把上面六位大败局企业家在脑中过一次电影。淡定,就会再一次回到你的身边。
对话当事人,读懂大败局。王石当年带着兰世立去拜访狱中的牟其中,就敏锐地发现了兰世立与牟其中同属枭雄。可惜,王石的含蓄点拨,并未让兰世立上心。而今,叶敦明希望败局注定的这些个企业家们,能够放下自我、悟出真理。也许,下一次扬帆出海的掌舵人,就会是他们。
上一条: 汉王亏损根源:战略错位的必然结果
下一条: 家具业的专利维权也应“文化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