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玫瑰!4月1日,秦皇岛港各煤种价格较3月底普涨10元/吨,秦皇岛煤价也是全国煤市价格风向标。一些煤商想必在因飞涨煤价而春风得意,向煤市大抛爱意。
煤贵!煤贵!那些煤电企业想必在愁“煤”不展。仅在2011年1月份,全国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企业就亏损26.4亿元,在2010年因煤价亏损137亿元,在过去三年亏损600亿元。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将对重点省份开展涉煤价格专项检查,对涉煤价格违法行为,最高处以500万元罚款。并切实加强电煤产运需衔接和价格调控工作,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
通知可概括为两个要点:一是做好煤炭价格调控和监督工作;二是加强煤炭供应链建设工作。煤炭产运需衔接就是供应链衔接,是治本之策。当国家发改委忙不迭地调控煤价,知情人却悄然透露,“政府能控制的煤炭价格也就占市场总量的20%。”
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全球性需求的增大,煤价上涨天经地义。但近年来国内煤价如此大的涨幅,从近期市场需求看,从长期能源格局看,似乎都充满谎言。
国际煤价飞涨的日本因素
日本需求激增被认为当前拉高全球煤炭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据报道,4月1日,日本中部电力株式会社与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商斯特拉塔签署了2011-2012财年的长协供应合同,电煤价格为129.8美元/吨,刷新了2008-2009年度125美元/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比提高32.5%,不但创出历史新高,还高于当前国际现货价格。
媒体因此渲染日本电煤需求,这也成为一些人炒煤的依据。但日本到底需要多少电煤?目前似乎还没有明确数据。也不好弄出明确数据。因为日本东部部分地区核电设施受损,并不代表其他地区受损;因为作为全球核电领域隐形老大的日本,并不会因噎废食放弃核电发展;因为即使日本不扩编本土核电,未必都转向煤炭。
日本之所以能在狭长的本土建立全球最密集的核电网络体系(日本37万平方公里建57座核电站,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仅建有13座核电站),在于日本不但是掌握了全球最丰富的铀矿资源的国家之一,而且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核电产业服务体系,近年来还积极向全球输出核电产品和服务。
2006年,日本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收购了全球核电鼻祖、美国最大核电企业西屋电气公司77%的股权;2007年,日本三菱财团与全球最大核能企业法国阿海珐集团签署开发并推广第三代核反应堆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2007年,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公司与美国GE公司组建全球核电业务联盟,开展核电建设和维修,并计划向中国、印度等国输出设备和技术等,到2020年新建130座核电站。日本已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领先输出者,如果在本土因噎废食,将意味着对日本三菱、三井、富士等财团企业的核电事业说不。在财团力量左右的政府决策下,日本核电不可能逆转直下。
东京电力已获得日本财团企业的输血。近日,日本银行家协会主席兼三井住友总裁奥正之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访问时,指出政府要帮助核电事业渡过难关,同时表示银行界会对东京电力提供财务支持。日本主要银行及信托银行3月已向东京电力提供了约2万亿日圆(约250亿美元)的融资。
退一步说,如果日本缩编本土核电事业,未必转向对环境污染较大的煤电。也许,日本更热衷清洁的新能源,以创新技术立国日本必加大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因为日本风电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日本风电协会在地震过后向国民报喜说,没有任何风电站在此次地震以及海啸中受损。目前,日本最大的风力发电公司恰恰正是东京电力的子公司Eurus Energy公司,该公司在地震后宣布,旗下11个位于日本东部的发电站均没有受到地震损坏。可以预见,风能、水能丰富的日本,未来还将扩大这些自然清洁能源的开发。
如何看待日本大量采购煤炭?这里面有日本应急需求的因素,但日本财团企业或许已经预见到在大地震后,国外煤炭供应商或将借此发地震财,因此就先走一棋,以大量采购的长协议瓦解那些蠢蠢欲动的投机商。而先行一步不但能增加本国煤炭资源储备,还能给那些炒煤者反戈一击。
仔细打量日本的煤炭进口商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等,实际也是全球煤炭主要贸易商,在澳大利亚、蒙古等握有大量煤矿资源,而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煤炭(尤其焦煤)进口国,在涨价通道上,日本掌握上游大量矿山资源,中游贸易及物流资源,也许挨宰的反而是那些综合实力稍弱中国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是说,“日本电煤需求抬高国际煤价”近乎是一个谎言,而“日本能源产业的综合游戏”更接近抬高煤价的真相。
国内煤贵就贵在“漫游费长期以来,中国的电煤企业一直在交电煤运输“漫游费”。这“漫游费”由若干个煤炭运输卡车、煤炭运输列车、煤炭运输船等等组成的漫长旅途费用。从宏观上治理“漫游费”的《煤炭物流专项规划》,呼声已久却至今未出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煤贵”近乎是一个谎言,“中国物流贵”才是真话。
煤贵的第一个谎言:2010年,作为全球最大煤炭国家的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电煤进口国)。这是因为中国煤炭已经掏空了?因为中国已经严重缺煤了?如果从现有我国煤炭储量和产能上看,这恐怕是一个谎言。中国目前不是缺煤炭资源,而是缺煤炭物流运力。
日前,山西省河曲电煤公司王兴国矿长在接受CCTV采访时表示,“河曲因为没有铁路,都从公路运输,公路条件不太好,没有高速公路,都是平常的省际公路,往外运输成本非常高,有很多煤矿被迫关停,都没有进行正常生产。河曲县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000万吨,现在每年只能生产1000万左右,就是因为运力的原因。运不出去,导致煤炭产量下降将近一半。”
近期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一大主因是我国“西煤东运”最大通道的大秦铁路,从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检修。这是国内煤炭预期涨价10元/吨原因之一。大秦线被称为全球煤炭运量最大的铁路线,西连中国最大煤炭省山西省,东接全球最大煤炭港秦皇岛港。大秦铁路和秦皇岛港创造的两个“全球之最”,也许不应该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而应成为我们反思的焦点。
两个“全球之最”显示的是中国煤炭物流的扭曲:一是,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通路不完善,造成大秦线超负荷运转;二是煤炭综合物流通道建设不完善,铁路与公路、水路多式联运体系缺失,这造成“一路检修,全局看涨”。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型国家,应主要发挥铁路和海运的长途运力优势,但长期以来煤炭铁路运力不济,而在煤炭港口水运发展滞后。公路上跑满气喘吁吁的煤车。
当我们没有足够的物流运力,保障煤炭企业的产能正常转化为效益,一些煤炭大省的矿井不得不降低产量;但国内市场的煤炭需求却没有降低。在国内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东部和南部省市就不得不千里迢迢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进口煤炭。
煤贵的第二个谎言:煤炭贵是因为煤炭本身价值?这几乎是大家都忽视的谎言。中国的煤炭价格贵,很大程度是因为“物流贵”。
上面已经说了国内煤炭综合物流通道等建设不完善,煤炭现代物流发展不完善,使得我国煤炭物流成本远远高于日美等发达国家。1000公里的中国煤炭物流成本,估计是美国的10-15倍,是日本15-20倍。
就在我国最大的煤炭省山西省内,这种物流成本就居高不下。山西省河曲电煤公司王兴国矿长对央视记者说“我们(山西河曲的煤炭)运到山西朔州200公里的(运输)成本就多达了将近100块钱。每吨煤成本高达100块钱。”而如果一吨煤炭从山西省煤运往山东省,物流成本最起码在500元左右。由于电煤价格的屡屡高涨,目前我国火电厂的亏损面已经达到60%,国内五大发电集团2010年亏损137亿元。
2009年,我国首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国家物流规划”)出台,规划指出要加紧制订煤炭物流、商贸物流等专项规划,行业企业欢欣鼓舞。中国太需要发展煤炭现代物流了,每年冬季连山西、陕西等煤炭大省都因煤炭物流运力不足库存告急;每年冬季,我国华南及华东地区,都会因煤炭运力不足,造成电煤供应紧张,而不得不拉闸限电,经济损失巨大。如果煤炭物流得到改观,这些问题必将得以缓解。
“国家物流规划”的落实期是2009年-2011年三年,今年已经是国家物流规划落实的最后一年。然而直到如今的2011年4月份,煤炭物流专项规划依然没有踪影。为什么?因为煤炭物流涉及的利益部门太多,它涉及国家能源委、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国土资源部等。
4月12日,河北港口集团透露,国务院近日已经批准通过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国内18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及港口成为国家首批应急煤炭储备点。然而,在应急物流储备上,即使像被称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的秦皇岛港也不尽理想。4月1日,国内秦皇岛港的煤炭铁路调进量为55万吨,较前一日下挫23%,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和京唐港三大煤炭中转港合计调进量较前一日减少近30万吨。这也推高了国内煤价。
产供需即供应链: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指出的“加强电煤产运需衔接工作”。“生产供应——运输流通——需求采购”就是煤炭供应链。在强化国内煤炭物流与供应链建设上,笔者在《倒“煤”的供应链》一文中曾做过分析:
首先,煤电企业和煤炭企业等,都要完善各字纵向一体化的物流体系,煤炭企业需要建立采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纵向一体化供应链;煤电企业要建立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
其次,煤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及相关金融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等建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战略协同。可以通过法人相互持股等形式,嫁接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和管理,结成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输煤变输电”将洗牌煤炭物流
在解决国内煤炭物流“漫游费”过高问题上,除了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外,煤炭企业、煤电企业,物流企业等,还必须前瞻性地看到一个新危机——随着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全球性突破,我国的煤炭物流或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渐被洗牌。
什么是“特高压”输电?有一个比喻,如果说传统的10-500千伏的高压输电给电流提供的普通公路,那么1000伏及其以上的特高压输电就是给电流提供的高速公路。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全球性难题,解决了特高压输电,就能让山西等煤炭大省把通过物流向外“输煤”变为通过电网向外“输电”,这必将压缩国内煤炭物流的需求。
我国能源主要依赖西部地区的煤炭,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煤炭资源76%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部地区。华南、华东等地区的能源供应,只能依赖公、铁、海等千里迢迢的物流通道。即使如此,每年冬季仍会因为运力不济,而造成南部、东部省市拉闸限电。而且公路等运输不但效率不高,而且污染环境、占用土地等问题。而一旦开展特高压输电,就能直接在产煤省区建煤电厂,从而通过经济、高效、环保的特高压电线传输。
如今,“输煤”变为“输电”已经在中国成为现实。2006年,中国在全球第一个掌握1000伏特高压输电技术,2008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条600多公里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始运行,成为全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线路。该线路北起山西长治,穿过河南直达湖北荆门,能把山西煤电直接输送到广州、上海等地。
如何理解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洗牌煤炭物流?山西省河曲电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济师张阔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一吨煤从山西矿井到电厂成本就几块钱,但如果到山东地区,一吨煤至少有400-500块钱的运费。一吨煤增加四五百的运费,折合到电价上就是一度电增加近2毛钱,而类似河曲电煤公司规模的电厂,一年就增加10亿的运费成本。而如果运输到山东煤电厂,不但存在物流和土地等成本高,而且漫长运输的时间成本也很高。目前,我国在特高压技术上,已经有河北天威保变、新疆特变电工、中国西电等掌握核心技术。
特高压技术的种种优势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3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目前,我国输电与输煤比例仅为1:20,特高压市场空间巨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众多省市都已开始斥巨资开展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年1月表示,公司今年将投资5000亿元,力争核准并开工六大特高压工程,包括“三纵三横”中的东纵和西纵,即锡盟—南京、蒙西—长沙。此外,还将开工淮南—上海、靖边—连云港特高压交流工程和溪洛渡—浙西、哈密—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如此大手笔的在全国布局特高压输电投资,必将颠覆传统电煤格局和煤炭运输物流市场,长途公路煤运或将在“十二五”末逐渐消失。
备战煤炭产业的金融化
通观国际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跌,已经不再只是由传统的供需双方所左右的,而是被期货等资本市场的无形手遥控。如作为全球最大煤炭资源国家的美国,就通过纽约商业交易所掌握动力煤期货定价权,纽交所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期货交易所;另外澳大利亚的ASX证券交易所2009年引入煤炭、天然气等期货合约,欲争得亚洲地区煤炭等能源价格话语权。
正在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煤炭企业,必须迎接煤炭金融化挑战,必须改变过去“只看现货市场,不看期货市场”的滞后意识。
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却一直没有掌握煤炭价格话语权——这正在被改变。2011年4月15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将正式推出焦碳期货,这是国内首个煤炭交易类期货品种,也是全球唯一的焦碳期货品种。作为全球最大焦碳生产和供应国的中国,仅山西省焦碳出口量就占全球交易量的48%,该期货的推出将利于中国在焦碳商品掌握定价权。
目前国内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省纷纷开展煤炭综合交易市场(包括期货交易市场)建设。拥有国内最大煤炭资源的山西省,在2008年建立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中国煤炭交易市场改革的一大里程碑,目前已成国内最大煤炭交易市场,探索传统订货向电子商务等现代订货转变,并探索建立煤炭期货市场。
拥有全球最大煤炭物流港的河北省,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依托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建立煤炭现货价格指导机制,探索建设煤炭期货交割中心,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的煤炭交易平台和价格形成中心。
而拥有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连市,在2010年7月7日挂牌成立了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同时由泰德煤网和开滦集团共同发起,包括中国银行、宝钢、鞍钢等28家煤炭生产企业、消费企业,及港口、铁路、航运、金融等单位共建“煤炭供应链战略联盟”也宣告成立,一个完善的煤炭供应链生态圈正在大连形成。
建立煤炭期货市场只是煤炭产业金融化的一个标志,服务于煤炭产业供应链中的资金流。而供应链下的煤炭物流金融还有诸多课题,中国煤炭及关联企业要参与到全球的竞争中去,还需要树立大供应链意识,建立运输物流与现代化信息流、资金流等多元融合的综合企业。
下一条: 陶瓷饰品:对首饰业破壁的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