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才是快乐,财富也需要分享”
我们想拥有一个全国性的企业,打造一个全国性品牌,仅仅靠领袖的个人是不可能的。这即年,也有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股份制改造,很多企业家主动把企业股份转让,送给他跟了很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是,往往我们的领袖他的股份是绝对的控股,他不是百分之五十几的概念,他往往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管理层所持有的股份,其实少得可怜,不到10%非常常见。这样的一个关系,所谓的股份制失去了原来真正的意义。没有办法形成良好的制约纠正的机制。比如说,领导开会,发话,地下鸦雀无声。
这无疑是对股份制的曲解,因为往往在企业当中,如果没有对领袖有一种制衡的力量存在的话,一股独大,是很大的风险,当然也有老板说,中国现在环境不成熟,如果转让股份,可能导致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退出打官司等这样的纠纷。
我想说的是,我们既不要出现这样的纠纷,也不要一股独大的情况,也不要搞大锅饭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因为对股份纠纷存在的担忧,因噎废食,不敢搞股份制。因为在股份的授予或者购买过程当中,完全可以设置比较好的路径。比如最开始是干股或者期权的形式,经过几年的考察之后,可以一部分核心层的人拥有一部分的股份,再通过他的贡献和企业的认同,还可以动用自己的资金来购买企业的股份。所以说合理的股份比例上的关系,也是保证企业有良性机制的前提。
在创业的阶段,怎么样界定企业的主要创始人和企业团队的关系,这也非常重要。《中国经营报》在2008年曾经采访过我,谈的就是创业时期,公司和公司主要人员股份该怎么设置才不会出现像2008年郭德纲合伙人出走这样的现象。
在徐德亮和王文林出走德云社之后,媒体问到郭德纲的助理王海对于两个人的出走是否会影响德云社日常演出,王海则说:“德云社除了郭德纲出走我们会伤心外,其他任何人出走我们都觉得可以承受。”显然他的回答充满了相声表演的调侃模式。试想一下,德云社只剩郭德纲一个人儿戳在台上说单口相声那还叫德云社吗?一个团队的分裂必与领导者不无关系,徐德亮和王文林可能是这个团队中的个案特例,但是他们的出走也说明了这个团队本身的问题。
在创业之初,我们不但要讲感情,我们还要讲利益,还要讲政治,这样才有助于创业团队的稳定性。所谓讲感情,说的就是创业之初如果没有感情,大家是不会走到一起的;而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而因为感情受伤而走掉,对企业经营者来讲,都是不愉快的场面。
与其如此,我们就要讲利益,我们不要怕讲利益,我们要对未来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公司可能面临破产或者有个比较快速的发展,我们怎么样根据每个人对公司不同的贡献进行论功行赏,怎么样根据他的贡献确定他企业股份的比例。
马云在互联网领域可谓是最独特,他的那些“马云格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他那些奇形怪状的理论但马云肯定不是互联网里最有钱的。他是阿里巴巴的灵魂,但是他个人占股不到5%。不过也有人说,阿里巴巴的上市会开始又一次造富运动,杭州将诞生超过1000名百万富翁。还有人为阿里巴巴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卫哲算了一笔账:他拥有阿里巴巴4000多万股股份-全球品牌网-,按照上市当天的公司市值看,他每在阿里巴巴工作一天,就意味着他的资产又增加了400万人民币。这是职业经理人的全国第一高薪。
而在最开始的1999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资金竟然是18个人在公寓里凑起来的。马云对他的团队讲述了自己的构想,两个小时后,每个人都开始掏腰包,一共凑了6万美元,这就是创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这就是分享,和他的团队分享,壮大了团队也就是壮大了自己。同时马云的团队信任他,并且纷纷掏自己的腰包,心甘情愿的去帮助马云,这也是一种领袖的气质。
我们从讲政治的角度,就说无论是领袖还是团队,在经济利益面前要以公司团队的利益为最大,很多时候懂得主动调整回避冲突,甚至对原来确定的游戏规则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维护整个团队的利益最大化,以此为出发点来考虑人和事,这样也会顺利很多。所以我们说,这是创业之初要“三讲”,把这几道关都弄明白清楚,合作才是长期稳定的合作。
上一条: 空调业规模再冲高 品牌企业贴身肉搏
下一条: 怎么看待卖场费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