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胜未来的力量

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怎样去?你有真正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可能困扰了你我一辈子,直到离开的瞬间才知道,这就是人生!



经营企业不过如此!



战略重要吗?每个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几乎我们的企业直到死亡的时刻才明白,这才是决胜企业的真正力量。当前葡萄酒业,很多企业没有锁定商业模式,一切的投资都像是赌博。背后折射出的是对战略的误解,随着带来的是不重视。



我们更热衷谈论管理。回到商业模式的背后,企业管理必须在战略层面解决。脱离了战略谈管理注定是一叶障目。我们的企业如果还沉醉于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商业模式就永远无法锁定。我们的企业有目标吗?我们为实现这个目标都做了些什么?我们做的这一切,真的有效吗?



回忆一下,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做得好的,都是战略的成功。人头马必须感谢邓小平,因为没有改革开放便没有人头马的今天。在1980年和1992年间,人头马以不同的方式入股成立王朝和上海申马。它利用市场竞争真空,大胆利用国内政策,迅速抢占通路,扩大知名度,奠定了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人头马的成功源于入乡随俗的营销战略。卡斯特其实并不成功,否则就不会出现这么混乱的局面,甚至当时连自己都没有想到后来会这样。卡斯特必须感谢张裕。虽然各有利益需求,但在2002年和张裕的合作是真正发展的起点,这也是战略的成功。同样的地位,美国的嘉露就必须向卡斯特学习。



没有好的战略损失的是全局,失去的是未来。这一点只有几年后回头看的时候才能有感触,才深刻地理解到战略的真正含义,但往往已经走过了一段弯路。新天从1999年开始做

 

葡萄酒,按照当时新天的决心和实力,11年后不应该是现在的状态,这是典型的战略迷失;野力大手笔的广告宣传不能掩盖战略的失败;众多中小企业一味地模仿甚至造假,导致至今步履艰辛;索芙特投资当然干红,错误的战略指导使其三年后便偃旗息鼓;澳洲的黄尾袋鼠进入中国多年,至今无论在渠道控制还是品牌建设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在美国销售很好,但对中国却心存疑虑;意大利的优尼特虽然以个性和特色在美国、日本销的都不错,但对中国市场战略的错误造成在中国市场的路越走越窄;意大利的威蒂在美国销量已经是意大利酒中的第一位,但在中国耕耘4年后不得不在2009年黯然离开。



很多人写文章吹嘘自己的企业做的好,真的好吗?总结出来的经验很多都不是战略、不是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并未成功的想法。很多企业的战略是模糊的、迷失的。很多老板犯的最大的错误在于1:战略制定很草率;2:把战略交给下面的人制定;3:战略制定后不执行。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源于对战略认识的误区:很多企业认为战略就是愿望,“我希望未来企业能成为行业第一”。愿望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这不是战略。喜欢预测未来,这就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当100个企业都这样定战略目标的时候,99个必然出局。很多企业认为某种行为就是战略。我们的企业将要收购企业,建立酒庄,要上市,要合作等等。这些也仅仅是企业在战略之下的一些行为,更多是战略下的一种手段。并购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合作的目的是什么?虽然有所思考,但很多还是非常模糊。很多企业认为战略太宏观,太抽象,太遥远,甚至会觉得太虚。很多人认为战略就是所谓的远景计划。其实战略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更是渗透到企业行为中的点点滴滴。如果企业因为产品销量低迷,就降价格;如果企业经营不如人意,就指责负责人能力;如果你听到了很多攻击的话语,就不知所措;如果你仍然坚定的认为,销售有问题就是销售本身的问题,那麽你的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正规!我们必须知道,企业销量上不去,绝不是销售本身的问题,更多是战略问题,是经营的问题。



战略是一种选择,而且是单选题。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放弃。企业战略没有什么曲高和寡,其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中。我们不要把战略看成是“大”的东西,其实在-全球品牌网-企业发展大战略的前提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同样存在着“小”战略。我们仔细研究成功的企业,核心都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在那个阶段做对了事情。



战略不仅仅是生存,而是更好地生存。这一点很多企业都明白,但重要的是今天的生存能否解决明天的生存?任何一个老板都会选择管理混乱但赚钱的企业,不会选择管理规范但亏损的企业。但,不考虑今天的企业肯定没有明天,而不考虑明天的企业一定会死在今晚。



战略更是一种远见。但很多企业老板包括很多主管人员,由于没有这种战略高度,会把很多事情看做战术,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作为领导者就必须“拨乱反正”“厘清思想”。
 

我们要看到至少3年以后,当然这些一样会在市场操作方面体现出来,只是企业千万不要迷失双眼,认为这不重要。为什么很多企业几年下来到最后,发现人才没有留住几个?根本原因在哪里?是企业机制、价值观、企业理念的问题吗?根本原因首先在于目标不同。有的员工之所以没有出息是因为只为了每月的薪水工作。为薪水而工作,得到的只是薪水;为事业而工作,得到的才是未来。我们想打老虎,需要在夜晚老虎出没的地方,待老虎出来,一枪毙命;我们想打死打老虎的人,也要在夜晚老虎出没的地方,待打老虎的人出现,一枪毙命。方法一样,结果不同,什么原因?目标不同。二是结构设置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会造成无论怎样换人都无法真正获得发展。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决大多数企业,从一开始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做大企业!



战略也是一种聚焦。企业最怕的是分散,资金、资源、市场、人员的分散,最大问题是“思想的分散”。战略聚焦包括了市场布局聚焦、产品聚焦、渠道聚焦、广告聚焦、推广聚焦、团队聚焦等六个方面。其中产品聚焦特别关键,没有拳头产品是最大的障碍。主导产品就是拳头,但很多企业不是比拳头而比手指,看谁的手指多。一个企业的拳头软弱无力时,你还能打倒谁?真正要聚焦市场就必须将资源和资金真正投放到根据地市场中,形成示范效应。



战略是一种差异化。无论是时代背景、机会运气、战略战术,只能借鉴和学习,无法复制。但成功的企业一定具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企业必须选择一套与众不同的策略,才有长久的竞争力。面对未来的竞争,管理的改善与组织的重整固然重要,但惟有与同行策略相异,才能常保竞争优势。差异化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其核心在于能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事实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差异化的可能存在。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品种、口感以及包装、价格、渠道、传播、消费者、服务等诸多方面。追求差异化的过程中需要警惕“伪差异化”思想。什么样的差异化才算是及格?当你运作一个品牌时候,明确是男人喝还是女人喝?老年人喝还是年轻人喝?是高档还是中低档价格,最后你确定是中年男性喝的高档葡萄酒,这才算是定位的及格。



战略就是破局。农夫山泉从宣布不生产纯净水开始,便向娃哈哈、乐百氏等巨头挑起了战火,发动了两次水仗,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水市场的地位。中国市场是一个以渠道来驱动
 

品牌的市场。但光解决渠道控制力是不能破局的。品类营销是突破的关键。按照产品属性划分我们的市场上充斥的几乎都是干红,但干白、甜酒、桃红、低起泡、高起泡、低度、无醇、有机等等还有很多概念,其中每一个概念都有相应的消费人群;按照国家品牌划分,什么时候当我们提到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南非等众多国家的时候,都能说出其中的几款代表性品牌,这样,市场才会逐步走向成熟;包装的新品类;消费专署的品类;消费概念品类等都可以划分。这种划分主要是品牌运营者根据市场的需求创造出来的。其主要表现在传播概念上。例如强调情景消费,比如情侣、家人、朋友相聚等各种场合,为此而进行的定位并确定的传播卖点。威龙推出有机葡萄酒、王朝推出梅鹿辄系列高档酒、王朝酒堡、长城推出桑干庄园、君顶酒庄,张裕推出爱菲堡等都是战略破局的表现。



企业最大的战略问题是生死问题。人生和企业一样都是一场游戏,只不过有的是大智大慧的游戏。站在历史的高度,不是兵强马壮就一定能所向披靡;也不是老弱残兵就必然一败涂地。刘邦和项羽的不同在于战略高度,一个要成就帝业,一个要成就霸业。



很多业外资本进入葡萄酒行业看重的它的是一个赚钱的朝阳产业。但产业重要吗?行业重要吗?哪里还有真正的蓝海?哪个行业不都有的赚有的亏吗?落日的余晖和早晨的阳光不过几个小时而已,因为有了太阳的光辉所以看不到月亮的光亮。蓝海必定会变成红海,红海里注定会产生蓝海。真正聪明的企业不是苦苦寻找蓝海,而是在红海中找到蓝海。



很多时候我们的企业只是在追逐蛋,而不想做一只下蛋的鸡。商业模式恰恰就是下蛋的鸡,最好的商业模式便是下金蛋的鸡。



目前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也是充满机会的市场。大部分企业都在随波逐流,所以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上帝给每个企业的机会永远一样,像一扇圆形的旋转门,只是看你何时进入、怎样进入。很多民企进入葡萄酒行业,采用的都是粗放型经营,因为避免不了老板的家长风格和家族化的管理。



喝酒的最高境界是你认识他但他已经不认识你;而企业的最高境界是你随时都知道你是谁,而消费者也知道你是谁!



 

一个人将一杯酒举一分钟,他举的还是一杯酒;举一天就是行为艺术;举一年就是雕塑;举100年就是出土文物。



这,就是战略的力量!


上一条: 茶叶品牌也需提防“瘦肉精”

下一条: 品牌资产并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