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自人类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开始步入知识信息化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对象知识化。企业管理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的财、物,而重点在人,有知识的人。由于知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因而对于知识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管理信息化。企业生产中越来越依靠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共享等,企业决策逐步信息化;
(3)企业的生产方式一体化。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适时生产和精细生产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等,它们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4)企业的营销方式简捷化。由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生产商--分销商--顾客”的模式;
(5)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随着经营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企业的中间管理组织设置变得简
单,侧重向两头发展;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
(6)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7)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瓜分能力的竞争,不仅要实现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还要通过对顾客服务和信息跟踪,深入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超前开发,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顾客在更高层次和更新领域的消费;
(8)企业重视“人力资本”开发。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以后,人才成为真正紧缺的资源,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进而成为“人力资本”,这种人才不仅要从学校产生,更要从企业中产生;
(9)依靠严格、完备的规章制度转向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来集聚企业的向心力。短期激励转向长期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推动激励转为情感满足激励,员工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进而转向自我管理型。
另外,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内而言,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过去那种产品严重短缺、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市场上各样产品极大的满足,供求基本平衡或者供过于求,商品的结构性过剩时代已经来临,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现在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产品数量不足,而是由数量转变为质量、由传统产品转变为新型产品、经济组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这种转变具有
全局性,覆盖着整个行业,当然也包括每一家企业。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入世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等竞相发展,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除此之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趋于弱化,而包括管理在内的知识、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对就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上述变化充分证明,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面临革命,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紧迫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创新,积极研究能使企业的各生产力要素在新形势下高效运作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管理就是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的精密整合。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诸多要素,包括人员、材料、资金、技术、信息、能源、市场、时间、购销等,企业的功能正是通过管理活动把这些要素有效的整合起来使之浑为一体而产生的。管理也是生产力,企业管理使企业在科学严格的组织和规范下运作,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使企业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处理生产经营中人与人的关系来发展生产力。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人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创新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企业的总体面貌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企业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重政绩,轻效益;重粗放式经营,轻集约式经营;重资产管理,轻资本运营;重产品推销,轻产品营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产销率下降,库存积压严重等等。
2.战略管理意识薄弱。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但战略管理效率极低,不能与其他管理环节相衔接,不能起到战略导向作用;有的企业干脆就没有制定企业管理战略,在决策方面反复无常;大部分企业普遍重视短期利益,重视市场短线运作、价格大战、新概念炒作、盲目重组、偏好多元化、对长期发展考虑不多。
3.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企业缺乏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具体表现在:
(1)经营观念落后。一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市场导向观念薄弱。
(2)管理工作松懈。基础工作不扎实,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或违章不究。
(3)管理手段落后。信息闭塞,反映迟钝,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映。相当一部分企业正是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快速变化,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困境。
4.企业管理人才不足。管理人员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变化。
三、当前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创新。从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管理的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转变,是新形势下企业经营集约化在管理上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而存在的,企业的最大任务就是专注于生产产品,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经营权,企业管理往往就表现为一种企业内
部的生产管理。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企业都被定位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因此企业管理的内涵必定随之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质就是资产的经营。企业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不再只是专注于生产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一个包括生产管理、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资产经营等一体化的过程,企业要从事一系列复杂的、规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事情。企业管理必须审时度势,通过有效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来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这样一来,企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应对激烈竞争,加快管理创新,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资本经营管理层次上来,实现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
2.人才资源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各项潜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未来企业的经营成功不只是靠技术精、设备好、资金多、信息快等资源,而关键是靠那些能有效地掌握并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具备高智慧的人才。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育人兴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的发展应把确立“以人为本”作为首要条件,围绕着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要按照优势理论发挥人的长处,识别人的长处,寻找个人愿望和企业使命相结合的人才,并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发展起来,力求以适合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管理组织上,应改变过去那种等级分明、单向传输式的金字塔结构,转向阶层模糊、双向协调的太阳系结构。管理人员应当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引导他们思考生命价值、该做什么、如何完成目标等重大问题,并把企业管理的策略和目标同每个员工的人生信念紧密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机的融入到企业的总体目标中。在管理目标上,企业不应是单纯追求短期的利益或利润,而应该真正的以人为本,通过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3.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我国企业管理理念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缺乏明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缺少现代管理意识,缺乏技术创新的自主精神。因此有必要在经营理念上来一个大转变,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创新企业文化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共同信念和共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对
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创新。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念创新。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面临新经济和网络时代,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国际网络、快速反应”的新观念。
(2)战略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行,任何一个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内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因此,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和起步,必须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3)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实质,是从重构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出发,来构造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国有资产的盈利和增值主体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4)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沟通和协同,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来实现,而市场机构本身也要求企业加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递、反馈和沟通。
4.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树立“知本观念”,加强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知本观念”,加强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上,应加快实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由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为主向知识投入为主转变。知识日益成为发展经济的直接资本,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由非科技投入主体向科技投入主体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动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应该改变依赖国家进行投资的状况,自觉的成为投资主体,依赖技术创新求得发展;
(3)由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与等级管理结合转变。现代企业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一个企业要想充满活力和实现高效率,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僵化的等级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4)由单纯运用技术知识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转变。知识经济对知识的依赖决不是单单对某一种知识的运用,而是对各类知识的综合运用。单纯的技术优势不在成为企业优势的主导力量,企业应该建立以科技知识为核心、以综合知识为依托的新型知识体系;
(5)由单纯的竞争向竞争与合作转变。知识的发展和创新决不是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来实现。企业之间虽然存在着激烈竞争,但企业之间也必须相互合作,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5.企业社会服务理念创新。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续协调发展观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惟一主题,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的道德规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企业在生产产品、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推进协调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拓宽了管理创新的领域,改变生产方式,整合资源,减少对土地等资源占用和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协调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讲诚信,树立企业公信力,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坚持可持续发展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6.企业战略合作管理创新。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现代企业不仅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多种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例如,
(1)供应链式型,主要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企业的增值链中,供应过程所占成本很多,所以供应链的动态互联至关重要;
(2)战略网络型,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形成一种战略网络,竞争已不是单一的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战略网络间的竞争;
(3)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以及与供应商或其他经营组织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机会、信息和技术等,形成联营组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4)虚拟组织型,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有机的企业网络组织,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上一条: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培训师?
下一条: 你会管理时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