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危机公关

2007年5月,巴拿马查出国内出口的牙膏含有二甘醇,随后,内地牙膏产品相继在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遭遇安全质疑,不少产品甚至被停售,初步估计损失在1000万美元左右。



6月11日,中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厂商杭州中策在美国的进口商美国外国轮胎销售联盟有限公司(FTS),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了召回中策轮胎的报告。因为在2006年8月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场导致两人死亡的车祸中,安装在事故车上的轮胎,正是由杭州中策生产的“Telluride”牌轮胎。如果各种相关指控成立,杭州中策出口到美国的多达45万条轮胎将被召回,召回费用最多达6400万美元。



6月21日,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对外发布第三方碰撞测试结果,华晨出口到德国市场的尊驰(BS6)在测试中只得到一颗星的成绩。按照ADAC对测试结果的评价,BS6轿车“存在发生能危及生命的事故风险”。



6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进口预警,对来自中国养殖场的五种水产品——鲶鱼、与鲶鱼类似的巴萨鱼、鲮鱼、鳗鱼和虾实行自动扣留,并拒绝其入境,理由是在这些产品中查出未经批准的兽药残留,这些物质或能致癌,或会使人体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反应。



7月18日,美国消费者产品委员会宣布回收6款有安全问题的中国产品,包括电筒、气泵、微波炉和童鞋。



7月19日,菲律宾食品药品管理机构从上海冠生园生产的大白兔奶糖中检测出致癌物质甲醛。



 

一场针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危机从宠物饲料开始,迅速扩大至海产品、牙膏、药品、玩具等等,先是被点名、被怀疑,进而面临下架撤货,最后出口被迫停止……



成长的烦恼



放眼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新兴工业国家的历程,会发现现在的处境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几乎所有新兴出口大国曾面对的现实。几乎可以这样说,中国制造的这次信任危机是可以预见的,这是中国成长必将经历的阵痛。在我们之前,日韩制造也曾遭遇到相同的危机。



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汽车对美出口数量达到了百万台以上,日本品牌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在增加。由于相关报道的增多,美国人开始怀疑日本汽车价廉没有好货。面临日本汽车剧烈竞争的美国汽车行业,也开始借机诋毁日本汽车的质量,主张对日本汽车进行严格检测。代表美国汽车行业的美国汽车工会还直接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日本汽车进口实行限制。在当时国会召集的听证会上,充斥着对日本汽车及其质量的不信任声音和不满情绪。



同样,当韩国现代汽车于1986年以近5000美元的低价敲开美国市场大门之后,但随着质量问题的很快暴露,现代车的销量很快一路走低,并成为美国人的笑柄。当时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说:“世界上最倒霉的10件事,其中第8件,就是坐现代车。”



危机的原因



应该说,中国的出口产品整体上是被进口国的经销商以及当地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中国出口的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商的要求和进口国关于质量的规定,而且都经过法定的检验。但是,接踵而至的质量问题也清晰的表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出口商品中肯定有害群之马。



笔者以为,造成中国制造信任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部分中国企业忽视质量管理。由于我国出口的大部分是低端产品,或者说没有自主产权和品牌的生活日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并不多。在竞争优势上,我国产品依靠低价格取胜,而这种商品的低价格主要是牺牲劳动力部分价值构成的。由于出口商品价格过低,出口企业利润非常薄,主要依靠数量来赚取利润,因此在生产过程容易忽视质量问题。企业通常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完备的质量预控机制。一些生产企业对于其产品质量是否真正安全都不能确信。做油漆的企业居然不知道油漆的成分含量,做肉制品的企业居然没有检查细菌数量。把这样的商品出口,只会毁坏整个中国制造的名声。因此,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是造成“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其二,一些国外敌对势力的恶意宣传。这些敌对势力既包括敌视社会主义的极端个人和组织,也包括别有用心、害怕中国强大的外国政府和官员,更有竞争对手——外国企业和行业协会。这三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制造“信任危机”的次要原因。



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事关重大,关系到中国出口的未来,抑或中国制造的未来。笔者初步规划为“双管齐下、明暗结合”。所谓“双管”,其一是中国政府,其二是中国企业。所谓“明暗”,既中国企业在明,中国政府须在暗。具体操作如下。



中国政府必做的四件事。



第一,政府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标准体系。牙膏风波不断,与我国牙膏《安全标准》和《认证标准》的缺位有关,截至目前,有关部门竟然还没有拿出规范企业产品质量的标准,企业“无法可依”导致问题连连出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迫使我国企业注意这些问题的竟是外国标准。7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禁止用二甘醇作为牙膏原料的公告》,其中提到:“出口牙膏因其他原料带入而致牙膏产品中含有二甘醇的,其含量必须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



由于有关部门不作为,我们的企业不得不自己去查找“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并按照其要求进行生产,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倘若我们的有关部门参照国外标准出台与国际接轨并且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我国企业据此生产的牙膏产品就容易合乎规范,牙膏产品也不会丑闻迭出了。



 

第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是构成“中国制造”的重要零件,笔者一直认为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这方面我们需要学习美国。美国设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制定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法规,促进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设立了小企业技术创新奖励项目,提供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同时,美国还提供管理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强化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信贷扶持,通过立法帮助小企业在联邦政府采购中获得公平份额等。



第三,重典治理违规企业。法家思想云:“乱世用重典”,现在“中国制造”面临的形势严峻,中国要想短时间内恢复世界对中国企业的信心,用重典是最行之有效的。国内媒体和消费者对制假售假是深恶痛绝、大力声讨,然却屡禁不止。除了利益的驱动力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监管不力。要令行禁止,必须“用重典”,这方面应该学习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规定制假售假的企业,罚他一个倾家荡产。用恐惧震慑那些不自觉的企业,才能迅速肃清市场秩序。



第四,政府有限介入,该出手时才出手。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丰田或者现代开拓美国市场遭遇信任危机时,日本政府或者韩国政府并未直接冲向前台,而是让企业自己处理。最多只是在面临对等的外国政府施加压力时,才出手相助。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国家形象和某一企业的形象之间进行适当切换。有限介入不是推卸责任,也不是不作为,而是对市场规则的尊重,质量不过关的企业或者不知如何应对困难的企业,迟早遭到淘汰,这是市场铁律。国家政府部门如果冲在灭火第一线,固然增强了权威性,但处理不当容易使得国家品牌陷入更大的被动,也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寻求与外国政府在类似问题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并将准确完整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洗清中国企业的不白之冤。这一点在美国尤其重要,比如在FDA暂停进口中国水产品这个问题上,许多美国官员和媒体都只讲中国产品有毒,而根本没提FDA的声明中的另一点:从上述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该局不会要求召回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如果此时中国政府出面澄清事实,将极大地缓解危机。



中国企业必须做的三件事。



第一,严把质量关。长期而言,质量才是最好和最佳的公关。出口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严格检验,切实把好出口产品质量关。加大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使出口商品迈上一个质量和品牌的新台阶,确保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信誉。



 

第二,做好品牌公关。中国企业需要在这方面补课。我们往往只顾闷头赚钱,不愿意在品牌上投入。作为对美出口第二位的中国,居然很少有产品广告在美国媒体上出现,这实在是件怪事。既然品牌的熟悉感不强,加之价格确实低廉,一旦有问题,美国消费者的疑虑便很容易滋生。树立品牌、扩大宣传不仅包括正面的形象树立,还应包括对国际上不实报道的批驳。在这方面,中国产品做得也不到位。面对信任危机,最多是在国内用中文发布消息,而很少在美国用英文向其消费者澄清,或者直接与美国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企业公关能力的一种巨大缺失。



第三,获得核心技术。随着中国出口升级加速,制造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以前粗放、原始的竞争策略已远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经营机制不灵活,科研与生产脱节,有潜力的产品研发费用不到日本企业的1/10,重复引进生产线并且关键技术不能消化吸收。在资源利用方面,偏重于开发利用,不注意节约保护,公民的环境意识差。中国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从单一的“加工厂”向综合的“研发基地”过渡,增加科技投入,全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创造自己的品牌,鼓励同类企业的联合,组织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



第四,建立完备的危机公关管理。在现代管理学里,危机公关管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应付企业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至最低。积极的方案还能利用危机,使企业在危机过后树立更优秀的企业形象。中国出口企业在危机公关方面似乎还不够,很多出口企业出现危机后,缺乏应对危机的专门机构和方案,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中国企业需要从这次空前的危机中吸取教训,尽快建立企业自身的危机公关方案。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一场侵略战争把中国的GDP打到世界的6%。如今,中国享有的巨额贸易顺差,据称中国今年的GDP可能超越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位。中国又变成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重点打压的对象。现在,妖魔化中国制造成了新的毒辣招数。据说,美国市场上已出现标上“ChinaFree”(不含中国元素)的健康食品——不含任何中国原料,竟然成为商家促销产品的卖点。



 

毫无疑问,如今我们又面临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企业是英勇的战士,优质的产品将是最有力的武器,品牌与技术是决定战争的关键。这场战争肯定是一个艰苦卓绝的长期过程,需要所有中国企业与国家政府机构的努力。笔者坚信,如同朝鲜战争的前辈一样,中国企业将最终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

上一条: 汽车行业看板管理的推广

下一条: 什么才叫“柔性化”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