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维持了32年的持续增长。从1978年至2009年,中国国民总收入总共增长了17.8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12.4倍。
中国经济增长不但速度快,而且较为稳定,在32年中从未陷入经济衰退,也只有少数年份通胀率较高。仅有1989和1990年,增长率下降到5%以下,其他年份都高于5%,绝大部分年份在7%以上。中国在1993-1995年间经历过较高的通胀,其他年份通胀率都维持在10%以内。
到2009年,中国GDP已达34.3万亿元,经济规模居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中国人均GDP已达2.56万元,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从体制上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稳定、明晰产权、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政府主导。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保持了社会整体稳定,没有爆发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宏观环境。中国改革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19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明晰私有产权、开放市场的发展道路,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中国放松了经济管制,允许劳动力和企业自主决策,企业开始相互竞争,开发新产品,闲置的低成本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中国放弃了自力更生的封闭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和吸引外来投资,引进国外技术和利用国际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中国政府对经济进行了有力干预,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扶持,并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刺激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从需求结构上来看,高投资和对外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各地政府都奉行亲商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使得中国投资率节节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由于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级政府的政绩表现主要由上级政府根据各种量化指标来评判,而经济增长率就是最主要的考评量化指标,因此地方政府都奉行亲商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各地政府通常通过税收减免、低价提供土地、放松环保标准等政策吸引外来投资。
中国采纳了日本、韩国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鼓励出口,出口一直高速增长。中国通过出口退税、维持人民币低汇率等政策鼓励企业出口,使得中国出口持续增长,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复合增长率超过20%。
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过去30年中,中国虽然创造了经济奇迹,但经济需求结构却出现了严重失衡。
虽然消费、投资、净出口都持续增长,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和净出口增速,导致消费率不断下降,已经低于50%。
1980年到2009年,消费率从65.5%下降到48.0%,而投资率则从34.8%上升到47.7%,净出口率从-0.3%上升到4.3%,2008年一度高达8.8%。
在消费构成中,私人消费比例更是不断下降,严重低于合理水平。而政府消费所占比例很大且不断上升,从1980年代的约20%上升到2009年的27%左右,私人消费比例则不断下降。私人消费占GDP比例在1980年代还高于50%,到2009年已经下降到35%左右,而根据国际经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一比例都在60%以上。
其次,中国投资率则严重偏高。如前所述,中国投资率已经接近50%,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投资率都在30%以下,只有极少数国家超过40%,中国的投资率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贸易顺差也严重偏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3年-2008年已经超过50%,其中2005年-2007年超过60%,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跌至43.7%,但预计2010年将再度超过50%。除新加坡等小型港口经济和一些欧盟国家外,中国外贸依存度高于绝大多数国家。
中国的经济分配体制也严重失衡,两极分化严重,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追求经济增长,政府推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对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采取了容忍态度,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政府与民争利也很严重,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1995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后,政府财政收入快速上升,到2009年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已经升至20%左右。
上一条: 从今年开始不如从今天开始
下一条: 网店营销成为运营商营销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