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孙树杰
当整个社会的道德和价值标准都被金钱绑架的时候,99%的人不会感到幸福,除了那些绑架者,和受虐狂。
幸福跟外部的环境,与他人的比较,和自我认知有关联。
关于第一条,凡人无力改变,且不去谈它。
同学、老乡聚会,对某些人是炫耀的机会,而对很多尚不如意的人来说则是难受和一种煎熬,因为把感受和幸福建立在于与他人的比较和他人的认可。每个人都会有这个阶段,尤其是毕业后3、5年之内的年轻人,春节聚会正是赢得当年暗恋女生芳心的大好时机,如果你暂时混得风生水起的话。而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比较话题。70后的部分人在10多年前从体制内离开进入私营领域,多年打拼后未必人人都混出了头脸;有意思的是,另一部分当年选择呆在体制内的人,现在反倒水涨船高,享受到了“体制人”的各种好处;现在这些年龄段的老乡和同学聚会更加有意思:体制内的老乡样样自得于当年自己的“先见之明”,而那些“泡”在市场机制中的人则是五味杂陈-----是我当年的选择错了,还是社会在倒退,回到了改革开放前?
如果这第二条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可以选择影响第三条-----自我认知-----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幸福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春节期间你在澳洲过了两个星期快乐的时光,但是返程时却因航空公司航班拖延并且态度恶劣而闹得不愉快,你认为整个假期过得快乐幸福吗?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会记住最后一刻的不愉快,而不是14天过程中的种种幸福。
买房子、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中国人设定目标,并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忍受过程中的种种煎熬;除了这些放置于终点的物质的衡量指标,很少人会认为这个过程还有什么价值:过程完全服务于目标,(包括我自己)都忘记了过程很长,终点则是瞬间,过程中也存在着快乐和幸福。
超越这种境界很难,因为有现实的外部环境,因为时不时的有相互间的对比,因为舆论环境影响着、创造着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比如笑贫不笑娼早已经被接受,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习惯于在青楼才女的怀中抒发才情写下传承千载的诗文。
人生的终点无非是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拥有的仅仅是过程;在没有把过程交给上帝之前,更不能心甘情愿交给与你的生活毫不相干的他人。
上一条: 帝王宴与自助餐
下一条: 独处:感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