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制造业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中国工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关口,工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14%。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耗能、高污染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而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标准话语权缺失,则是隐藏于中国经济列车的重大隐患。
创新首先要从管理上进行创新。的确,当众多的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忙于业务流程再造时,宝洁、通用电气、IBM等公司开始寻找它们管理创新的指向标,因为它们的发展历史再次证明:唯有时刻把握商机,抛弃旧观念,重组管理新基因。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企业,才能顺利进入未来世纪。正如网络2.0版本一样,商业界也亟需跨越到另一条S形曲线上,实现管理理念的飞跃。
不创新,则死亡。我们只有挑战先例、质疑传承,敢于接纳新的规则,并在边缘中学习。
创新型领导人要做坚定创新的承担者与执行者;要不断去创造与想象,即使资源匮乏限制管理创新;同时要做实际操作者而不是理想化的梦想家。决不能认为,管理的进展是依附性的,而不是革命性的。管理创新的本质必须来自人性中自主性的要求,改变由别人管理为由自己管理自己。同时,要了解权力不是来自组织地位和信息的拥有,而是来自个人的贡献的能力,它可能是由下而上的。创新来自尝试和实践,也是由下而上的。创新方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针对真实问题寻求解答所挑战出来的,它需要不断地诊断、不断地对话、甚至不断地激辩。例如:
我们目前的管理存在哪些陈旧思想?“下一代”管理原则是什么?
我们能做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将如何改变管理流程?
我们的管理流程是否有在侵蚀某些特殊能力?如果有,能否有更好的代替之?
我们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管理创意与新试验吗?
我们进行试验的范围足够广泛吗?存在创新“盲点”吗?
我们的试验够胆大吗?与竞争对手的管理流程截然不同吗?
哪些试验我们应该立即着手?哪些需要放弃?哪些需要重复或进入下一轮?
总的来说,这些试验能提高我们公司的财务绩效吗?如果不能,将如何获得创新成果呢?
构建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公司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公司,例如创建公司内部网络论坛、博客群,开展更自由更民主的对话,甚至允许“黑客”存在。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尊重、激发与赞赏人类创造性、激情和勇气的21世纪新型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足够人性化且能抓住未来每一个独特机会的组织。
当然,管理创新不是万能的,并非每一项管理创新都能够创造出竞争优势,没有一项管理的突破能取得永久的竞争收益。其他层次的创新也会如此,但是这不能就成为我们不创新的理由。
上一条: 从学习型组织走向教导型组织
下一条: 颠覆与创新-传统管理之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