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经济制度,产生于近代,繁荣于现代,与历史上的自然经济不同,也与计划经济不同,当然有其内在规定性。这种内在规定性是存在于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之中的共性。从形形色色市场经济国家中,我们可以找到共性,树起一个框架和衡量标准,到底哪些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哪些国家还不能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判断标准是存在的,但同时也是相对的。



  由于各国基础不同,传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的形式甚至部分内容也必然会不尽相同。市场经济的判断标准是在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基础上建立的区间,是一个允许有一定差异和偏离存在的状态区间,是一个以各国市场经济的共同性为主、差异性为辅而形成的一个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状态区间。



  一、市场经济标准的综述



  谈到市场经济,必然要从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谈起,对于他们对市场经济的判断标准,主要有:



   美国商业部所指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是指不按市场成本和价格规律进行运作的国家。它对市场经济有六个法定要求[19U.S.C—1677(18)]或说具体标准:一是货币的可兑换程度;二是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三是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四是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五是政府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六是商业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此外,美国商务部还特别关心出口国的出口管理:一是在法律上,政府是否对该企业的出口活动进行控制。包括:(1)对各个企业的经营和出口许可有关的限制规定;(2)任何对企业减少控制的立法;(3)政府其他任何减少对企业控制的措施。二是在事实上,政府是否对该企业的出口活动进行控制,商务部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1)出口价格是否由政府确定或须由政府同意;(2)出口商是否有权协商合同条款并签订合同或其他协议;(3)出口商在选择管理层时是否不受政府限制而有自治权;(4)出口商在分配利润和弥补亏损上是否有独立的决定权。



   欧盟在1998年颁布了905.98号法令,允许中国应诉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规定了五条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一是市场经济决定价格、成本、投入等;二是企业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簿;三是企业生产成本与金融状况,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的歪曲,企业有向国外转移利润或资本的自由,有决定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自由,有开展商业活动的自由;四是确保破产法及资产法适用于企业;五是汇率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



   加拿大在对非市场经济问题的调查中,明确包括五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否不干扰市场经济正常运行。这包括政府定价的比重、结构、产品分布和报价程度的影响判断,国内产品及服务的定价机制,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计划管理和市场限制的情况,对国内及国际贸易管理的情况,以及政府机构和职能进一步改革情况等。二是政府部门对企业在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是如何管理和管制的,对企业融资方面是如何管理或管制的。三是在国际贸易方面,政府决定外贸企业可进行对外贸易的条件、程序,政府对进出口产品配额、价格的指导和管制等。四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包括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企业改制的时间与完成方式;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中,要素价格包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以及产品数量、价格是如何确定的;企业的资金管理、业绩管理、利润分配、劳资关系以及贷款的获取方式等情况。五是利率在不同企业、不同产业和内外贸不同部门中是否有差异,汇率对出口商而言是否市场形成,企业换汇及存汇方式是否有自主权等。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欧美等国对市场经济标准的法律规定,是根据反倾销中影响公平贸易因素而归纳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虽然美国与欧盟以及加拿大提出的市场经济标准有一定的区别,美国直接提出国家的市场经济标准问题,而欧盟和加拿大主要是讲企业和行业的市场经济标准问题。但可以看出,这种区别只是表面上的,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的问题是相同和相近的,实质上是一样的。这些标准构成了一个体系,不是单独使用的。欧美等国不是只根据某一条来下判断,而是将围绕所有这些标准的调查结果综合起来,判断企业或产业是否达到市场经济的临界水平,得出和认定该国或该行业、企业是否已经具有市场经济的条件的结论。



  二、市场经济的五大因素



   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主要概括,从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借鉴美国、欧盟、加拿大反倾销对市场经济标准的法律规定,我们可知,在对什么是市场经济国家上,有如下五条带共性的标准:



  (一).政府作用问题



   如欧美等国对政府作用问题关心有:政府对自然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本资源的占有、分配与控制问题,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控制和管理权限问题,政府对生产(谁来生产、生产多少、多少,为谁生产)的控制(涉及企业的产权制度、利润分配与破产机制)问题,政府对国际和国内贸易的控制问题,政府对中介组织的控制(如商会和行会)问题等等。归根到底,是资源由政府配置还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使用和定价是市场决定还是政府决定?政府是否尊重和保护经济主体在经营方面的自主权利,是否对企业有不公平的对待?这些问题用一句话讲,是政府作用问题,即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要求的是 “政府行为规范化”,既不“越位”、“错位”,又不“缺位”,向服务型、效率型转变。



  (二)企业权利与行为问题



   如美国商务部关心企业的产出数量和价格决策有没有政府介入,企业有没有自主的经营和出口权,有没有选择管理层、分配利润和弥补亏损上独立的决定权,有没有协商合同条款并签订合同的自主权,尤其关心出口企业的这些权利。欧盟同样关心企业决定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权利,关心企业有没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簿,关心企业是否有融资和向国外转移利润的权利,有没有开展商业活动的自由权。加拿大政府有关机构除关心上述方面外,还关心企业所有制形式及国有企业改制情况等。归根到底,他们关心企业在产销活动中,行为是市场化的还是行政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权利和行为“经济主体自由化”。



  (三)投入要素的成本与价格问题



   如美国商务部关心一国政府对资源分配的控制程度,关心产品投入是否以市场价格支付;欧盟关心市场能否决定投入要素的价格,关心企业成本的真实性;加拿大政府有关机构关心国有企业要素价格包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以及产品数量、价格是如何确定的。总之,欧美等国对企业投入方面的生产要素如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等是否是市场价格,都是很关心的。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投入品价格关系到产出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价格,这与反倾销是直接相关的。因此,任何进口国,对出口国的产品,都会特别关注其成本的真实性和其价格形成的规则。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市场化”。



  (四)贸易问题



   如欧美等国关心贸易活动包括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中,交易活动是自由的还是被压制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立法及司法是否健全?市场中介是否具独立性?起什么样的作用?贸易政策中的企业定价是否是自主的?政府是如何管理出口和出口企业的?企业是否有商业活动的自由?从中可知市场经济要求“贸易环境公平化”。



  (五)金融参数问题



   如欧美等国特别关注反倾销的被调查国利率和汇率是否由市场形成?本币是否可兑换或可兑换程度?利率在不同企业、内贸、外贸部门、不同产业中是否有差异?企业金融状况是否不受非市场经济体制的歪曲?企业是否有向国外转移利润或资本的自由?企业换汇及存汇方式是否有自主权?等等。他们关心利率和汇率这两大金融参数的形成和适用范围中的公平性,进而涉及这些参数形成基础即金融体制的合理性问题,即市场经济要求“金融参数合理化”。



   三、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若从个体来看,竞争力是各个企业的能力或素质,而从整体上看,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而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关系。简言之,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必须在竞争过程中形成。要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而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竞争,竞争是竞争力是竞争的产物,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只能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和提升,这是市场经济再浅显不过的道理。。要允许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国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平等机会、公平竞争。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过程,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结构。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竞争只是市场竞争的初级手段,质量、服务、创新等才是企业更有效的制胜之道。因此,企业想提高竞争力需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投入更大力量,走规模型或效益型的道路。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能者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一些企业的壮大和大规模扩张,就意味着更多企业承受更大的压力,以至陷入困境:一些企业的产品成本、价格下降,增大了市场占有份额, 意味着另一些企业因成本、价格相对偏高而被挤出市场;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不断扩展市场,意味着另一些企业、因产品质量相对较差而难以维持市场地位;一些企业通过产品更新,更好地满足了顾客需要,意味着另一些企业因产品陈旧而失去顾客青睐;一些企业实现了技术创新,开拓出新的增长空间,意味着另一些企业因技术相对落后而承受被淘汰的压力。所以,只要有竞争,就会有代价、有损失、有痛苦。所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绝不是可以免费获得的结果,竞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推力”,主要表现在:



  (一)抢占制高点: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通过标准工作,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标准还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具体而言,技术标准对企业有如下作用:凡积极参加标准化工作的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成本控制和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欧洲和国际标准化活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企业通过采用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能够降低贸易成本,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企业通过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参加与其供货市场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可以对供应商施加影响,减少对单独供应商的依赖性;企业通过参加标准化过程可减少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经济风险,还能降低研究和开发的成本;标准化有助于企业减少事故,降低企业的责任风险等。



   技术标准成为企业抢占国际分工的关键环节。各国公司都认识到,在今天的竞争中,卖产品已经成为一种低级的竞争方式,较高一级的方式是卖服务,更高级的就是卖规则——标准。当一个企业主宰了一项产品的标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产品市场的领先者。因此,技术标准之争也就显得格外激烈。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技术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垄断。因此,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从事联合技术开发就成了寡头行业的重要技术壁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技术标准也逐渐作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延伸了原有的国际分工价值链。



  (二)转变为学习型组织



  面临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挑战,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转变为学习型组织,高度重视学习与绩效改进的公司,通常支持也会提供资源把学习带进工作现场。通过知识库、学习小组、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卓越的企业文化,紧跟时代步伐,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三)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竞争力将表现为综合的运作能力,面临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将逐步向“敏捷虚拟企业”转变,与利益相关者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在渠道方面的合作;在品牌方面的合作;信息方面的合作;人员招聘与培训方面的合作;在生产方面的合作等。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端正两个认识——即战略至上、融资为次,制度与管理升级比技术升级更重要;进行五大创建——即重建企业家(经营者)的知识结构与能力、重建企业理念、重建核心能力、重建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重建企业组织功能。



  对于考察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地位中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直接竞争力。营销绩效方面:(1)销售指标,如销售额(量),销售增长率,销售人员人均销售额及在行业中排位等;(2)市场位势,如市场占有率;大客户保有率;市场占有率排位:大客户保有率排位等;(3)销售利润,如销售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增长率等;(4)企业形象,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服务满意度:企业信用等级,优秀的企业公民等。营销能力及效率方面:(1)产品竞争力,如产品组合长度、宽度,深度,新产品开发速度;售后服务点密度;售后服务保障(速度、范围、期限)等;(2)价格竞争力,如与竞争者销售价格之比;销售价格与质量(性能)之比;销售价格升降和相对升降幅度(不同时间)等;(3)分销能力,如分销机构数量;分销机构分布区域数;分销效率(单位面积、资金和人均销售额等);生产能力利用率;产销率;物流效率(时间与成本)等;(4)促销能力,如促销总预算;促销费用增长率;单位销售额促销成本;边际促销效果等;(5)采购能力,如供货商数量;供货商分布区域数,相对采购成本等;(6)营销财务能力,如营销总预算;营销费用增长率;营销投资增量;营销费用与销售额之比;销售收入回笼率;营销资金周转速度等。



  2、竞争支持力。经营优势方面:(1)成本优势,如相对成本水平;相对质量(性能)与成本之比;成本下降幅度与速度等。(2)差异优势,如产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分销、物流、促销、服务方面的特别指标和特长。技术优势方面:(1)研究与开发,如研究与开发总经费;研究与开发经费增长率;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科研手段先进性指标。(2)技术创新,如企业专利数;年专利申请数;专利平均有效期;技术产品化的成功率;专有技术数量。 (3)技术条件,如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的先进性(年份表示)。管理信息系统类型(POS、MIS、WINTRANET、ERP等)。(4)技术合作,如产、学、研合作单位数量;年技术合作成果数量;年技术合作成果应用率。资产实力方面:(1)资产总量,如总资产;净资产;无形资产总值。 (2)资产质量,如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收益率;平均投资回收期;资本积累率,资产周转率;资产流动性指标。(3)资产结构,如资产负债率;主业资产比例;不良资产比例;无形资产比例;本国(地)资产比例。人力资源方面: (1)人力资源质量,如企业家才能及影响力;高学历员工数量及占员工的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的比例;企业家精神等。(2)人力资源成本与效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职工平均工资成本;人均成本与效益等。(3)员工的精神状态,如奉献与团队精神;在职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经理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率等。



  当然,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更多地体现出来,如金融政策的合理将有助于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国民待遇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得到有效利用;政府的规范使企业的权利与行为自由化,投资效率有效提高等等。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动态加以分析和比较,与前期的水平比较;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通过标杆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条: WTO时间成本与质量经济

下一条: 台湾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分析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