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全国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都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在各地忙于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同时,先行了近三年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却在酝酿“做减法”,精简绩效考核的指标。
浦东新区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江一民告诉记者,浦东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估方案自2006年底开始实施,迄今已形成四大类500多个考核指标的完整体系。接下来中心打算对相关指标进行整理筛选,强化对关键指标的考核与管理,同时简化评判方式。
浦东新区社发局分管副局长范金成表示,作为新医改所提“收支分开”模式的配套改革措施,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医疗系统的“正向积极性”。下一步浦东还将考虑推行医疗卫生机构法人委派制度、个人资产风险抵押负责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相应的薪酬分配机制。
对500个指标做减法
江一民介绍,浦东医院管理中心下辖30家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其绩效考核指标分为服务能力、发展潜力、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四大类,每一类又拆分为若干个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了包括11个一级指标,30多个二级指标和500多个三级指标在内的体系。
其中,作为考核重点的“服务能力”指标占总量的70%-80%,相关的评估工作十分繁琐。
“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一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只用了三个指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简洁直观。”江一民说,浦东医管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探索出关键指标,简化对卫生机构的考核。
医管中心的初步答案是效率。为此他们设计出了“人均贡献力”指标,即以一个门诊人次为一个“贡献单位”,把全体工作人员所有可量化的工作量(包括非医疗性的工作量)都转化成贡献单位,求出总值,再除以人员数,即可以得出人均贡献力,据此可以进行横向排序和纵向比较,评判一家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效率。
江一民介绍,按照上述折算的原理,还可以计算出单位面积提供的服务量,每万元政府投入的贡献力等,而这些都是考察医疗机构效率的核心指标。“按照卫生部的规定,一级医疗机构的理想面积在4500-5000平米,设置单位面积服务量指标,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医疗卫生机构在硬件建设中盲目扩张互相攀比。”江一民说。
根据医管中心近两年的评估结果,投入大的医疗卫生机构运作效率反而偏低。江一民说,这是因为郊区用地比较宽松,另一方面居民却比较分散,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建得太大是不合算的。医管中心的评估还发现,决定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的因素是辖区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这一结论也有利于他们指导医疗机构的布局。
上一条: 资深HR解读职场谈薪规则
下一条: 管理绩效考核的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