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文秘课程的课标提出:文秘课程必须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使学生能基本了解秘书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明确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养,树立正确的秘书职业意识,为今后从事秘书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来自工作实际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兼顾学生的实际。
那么,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有效地实现课标的要求?如何把握授课内容的深浅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文秘教学中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把知识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热点,亦是难点所在。
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谈一点笔者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
课堂有效教学首先从教学设计开始。作为文秘课,当确定了一节课的主题之后,需要预设有效的课堂场景(如模拟实务情境)并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同时,结合学生特点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反映及相对的应变措施。充足的准备,是实现文秘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二、教学实践
进行有效的文秘课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进入课堂和学生一同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体现和深化。具体可分为两部分:
(一)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
针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三点:
首先,要做到“三不讲”。一不讲于学生素质提升、技能提高无益的教学内容。要剔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提高无益的教学内容,使其课堂教学紧密围绕学生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提高而展开。二不讲教材上已有的、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知识和技能。努力使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在学生素质提升、技能提高上产生积极的意义。三不讲教师即使花费了很大气力,学生也不可能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其次,要加强师生互动。文秘课程的局限性在于其理论部分相对来讲较为枯燥,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取得较好地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互动能够让师生一同融入课堂,有效学习知识,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为辅,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一个知识点提出来,不急于通过老师进行讲解分析,而注重以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为主,运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及恰当的问题加以引导。这也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二)技能训练的有效教学
文秘课程的技能训练即是理论学习完成之后的强化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本领。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吸收掌握成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结合并运用于实践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要行之有效,适宜灵活运用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在训练过程中,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当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后,我会结合技能训练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加以灵活调整。例如,当学生对一个案例无从下手时,可以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当学生对案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分析有所偏差时,可采用引导教学法,及时加以引导、调整;而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很好地分析案例时,采用赏识教育法,不吝赞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
有效的文秘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教学反思之中。当一堂课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对比事先的教学设计,看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已达到?教学效果是否如预期所想?教学实践过程中哪些地方超出了教学设计?是什么原因?哪些地方能较好地体现课堂有效教学?哪些地方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设计?这些都是在文秘课教学反思过程中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回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针对学生的反应来总结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此后有的放矢,加以改进,争取进行新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当然,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建立在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上一条: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条: 创新型秘书人才培养的耗散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