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聚财四大智慧

张艺谋本就是电影导演,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被许多人当作了一部电影大片,发现了张艺谋电影的影子,阵容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般整齐划一,颜色如《英雄》一般艳丽,女演员的装扮如《十面埋伏》里面的章子怡……即便如此,震撼、自豪、感动成了人们对开幕式使用最多的赞美之词。

  所以说到张艺谋,我们已经不能称他为一个纯粹的导演了,我们应该称他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文化符号,也正是这样的现象和符合,孕育了一个漫无边际的商业价值。



  从张艺谋投拍《英雄》开始,他的每部影片几乎都要汇集当下诸多台前幕后各路明星、动辄上万美元的大制作、豪华的创作班底、恢弘的电影画面以及充满东方意韵的电影音乐,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牵动着投资人的心弦。因为,他的每部大制作都像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当人们对台前的种种风景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一道盛宴的幕后大厨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影片成功的商业运作。



  或许我们不敢说一部电影的成功就是张艺谋的成功,但每部电影本身的确成功了,张艺谋也实现了自己说的那句豪言壮语:“拍好看电影,把观众吸引到影院来”。《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以全线飘红的票房,让我们理解了张艺谋是如何用智慧来抵御好莱坞的光怪陆离的。



  智慧一,寻找融资伙伴



  国内传统的电影投资方式是制片厂拿国家下拨的经费拍片,风险由国家承担,近年来也有少数民营企业的介入。张艺谋早年拍《代号美洲豹》就是一个私人企业主投资的,但风险极大,让许多民间财团望而生畏。其实,传统模式下的投资方式几乎跟融资无关。但张艺谋的卖座影片《英雄》则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即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融资。于是,影片的3000万美元投资方式便应运而生:对剧本先作预算,再找一个国际著名的保险公司做担保,最后到银行成功贷款。之后,如投资商所期望的一样,影片刚拍完,欧美版权就卖了2000万美元,国内音像版权又拍卖出了1780万元的天价,还有贴片广告收入,使影片的前期收入全线飘红,资金的快速回笼令投资商信心倍增。



  这点张艺谋自己也承认,小投资的电影可能一家公司就能拿出钱来,但是大制作呢,就必须依靠各方面社会资源的联合配置,风险共担,这也是工业化阶段跟手工作坊时代的区别。



  智慧二,搭建艺术与商业的桥梁



  这个定位,准确的说法是让商业与艺术成为搭档。张艺谋在说到这个问题的关系时,把自己比作种萝卜的人,他说:“如果买萝卜的人认为成本太高,我会按照买萝卜人的意思种;如果成本不高,我想怎么种就怎么种。”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张艺谋力图寻求商业和艺术间平衡的明确思路。



  以《英雄》为例,它的电影版本被剪掉了20分钟,就是与搭档间友好合作的例证。最初的样片长度是1小时50分钟,但给最大的买主美国片商看时,他们说长了,结果张艺谋只好忍痛剪掉了20分钟,此事成为张导心中永远的痛。为此,一向以固执著称的老谋子用一句话为自己的行为作了注解:一切为了市场需求,艺术要为商业让步。同时,张艺谋又多次在各种场合说,艺术为商业让步,是要影片好看,把观众吸引到影院去,这是艺术家必须遵守的商业信誉。好看,首先就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也就是后来众多传媒所攻击的“形式大于内容”,但从影片画面的震撼力来说,张艺谋成功了,影片中诸如棋亭打斗、黄叶漫天、九寨比剑等集合了中国最优美的风景,给人深刻印象。影片加入的秦腔、颜色的隐喻又都坚持了艺术的把握。换句话说,张艺谋的这一手法表达的是,如果没有商业信誉的话,你这个电影所讲的艺术就是空想。



  智慧三,“太极”防盗版



  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是和张艺谋合作密切的新画面公司,因为是他们让防盗版这个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新画面老总张伟平曾到好莱坞等地进行过专门访问,深感防盗版的重要。为了防盗版他想了很多的办法,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比如取消各地已成惯例的看片会,和各地院线签订拷贝丢失赔偿合同、观众进影院存包等,事实证明这些措施非常行之有效。有盗版分子说,只要首映就能盗版,于是,首映式现场便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在首映的前一天,就有盗版分子开始收订金了,并扬言10天之内发货。而片方为了严防死守,甚至对影院的天花板、墙面都做过特殊处理,看门的保安临时雇用,40个保安每天一换,更别说进场的观众所要经过的道道检查,到了对谁都不相信的地步。



  还以《英雄》为例,防盗版是从影片拍摄之初就开始了,所有工作素材当天使用当天拆除;谭盾为影片作曲必须看画面,剧组只好为他录制了一盘录像带让他带在身边,但前提是要先写一纸“死文书”,片方还要在录像带上做记号,如果发生盗版就会从这个记号上知道是谭盾漏出去的;到了洗印拷贝的关键时刻(这是盗版发生的最危险地带),新画面公司则想出了一个绝招:拷贝只洗一套,3本放在3个不同的个人手上,而这3个人均互相不认识……结果,《英雄》一直到首映式当天都没盗版出现。张伟平说,防盗版的成功让他们很有底气,才会有音像版权拍卖1780万元,才会成功地招商卖出贴片广告,因为人家看你防盗版成功才相信你,觉得投入值得,能盈利。



  智慧四,“有的放矢”地宣传炒作



  对于一部商业影片的宣传方式,一直有炒作和运作两种说法,张艺谋认为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要靠电影票房来说话,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影片宣传是成功的关键。比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都在公映前一个月宣传计划正式启动,包括包机宣传、音像版权提前拍卖、盛大首映式,仅广告投入就在1000万元以上。为这些宣传炒作,新画面公司创下了多个之最:最昂贵的首映式;600余家各国媒体到场的最大宣传阵容;最史无前例的是包机宣传;最严格的进场验证方式(通常好莱坞的电影首映式会采用这种方式;最令人意外的是音像版权拍卖天价。



  其实,很多的炒作往往只有一些团体会获益,要么是发行方,要么是制片方。而张艺谋就不同了,他的每部商业大片会带动了很多行业同时获益,发行方、制片方、投资方、影院,甚至还包括广告业和其他商业品牌,造成多重盈利局面,其宣传攻势堪称罕见。



  实事求是的说,电影不是公益事业,它的产业化属性决定了其不能与市场背离的太远,需要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才能实现审美意义的价值,因此张艺谋为追求商业利润而大造嚎头的做法也无可厚非。通过剧中人物着装、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明星效应等做法来增加票房收入也有其合理之处。毕竟电影不同于小说,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它具有瞬间市场的特点,如果电影在首映发布后一段时间内仍不能被观众所关注和认可,电影的价值也可能就永远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所以,张艺谋的商业创作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试图与国际潮流接轨,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位置。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跻身世界级大片的成功并不仅仅需要豪华的制作和包装,更重要的还是要由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在与西方的融合中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怎样发挥这个空间呢?一如张艺谋所说,商业大片应该是这样的。他说:“17年前,我国每一位导演都是不屑于谈商业的,而20年以前连商业两字都不存在。到了今天每个导演都把市场、票房、体制、电影产业链之类的放在嘴边,大家都与时俱进,我一直不排斥商业片。对于投资人来讲,他一定是要赚钱的,导演如何让投资人信任?这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累积,你要靠自己的能力证明你的价值。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年轻导演一开始都拍小制作低成本,突然在一个作品中凸显了强大的赚钱潜力,投资人马上一窝蜂地冲上去。所以只要一个导演努力工作,把心态放好,真的去钻研自己的业务,不管拍什么样的制作,只要在作品中展示了你的作品价值,肯定会有投资人找上门来。”



  ■张艺谋主要卖座影片小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988年:《红高粱》获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美国第六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2年:《英雄》,这是张艺谋第一部古装商业大片,内地票房2.5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1.77亿美元。



  2004年:《十面埋伏》,,内地票房1.5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9300万美元。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3.6亿元人民币,国内票房2.9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7600万美元。

上一条: 中国企业一个潜规则是董事长即CEO

下一条: 章子怡赚钱的“葵花宝典” “借道”广告名利双收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