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9,诸多企业迎来关键之年,经营、发展、生存,都面临着严峻考考验。还有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考验,就消失在市场的浪潮下。伴随着部分企业倒闭、经营困难、发展放缓,失业、裁员随之而来。企业中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都迎来了一次长考。
在这次长考中,企业能否安稳过冬,并获得长久的发展,乃至基业长青?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雇员能否顺利延续职业发展历程,乃至取得更好的职业前景?有一个方面不能忽视,那就是老板群体、职业经理人群体、基层雇员群体,每个群体的职业化,尤其是溯源于传统文化的职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重过物质资源。并且意识到、重视并做好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就不是简单的为了度过经济低迷时期的短期行为,不是简单的解决企业管理中一池一地的板块问题,而是为未来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职业经理人和基层雇员群体,也使个体和群体的良性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点。本文即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首次针对企业老板群体、职业经理人群体、基层雇员群体三大群体,提出中国式传统职业化的五大诫条。
溯源传统:职业化发展之根本
国内企业的组织架构、流程制度、运营管理,主要还是学习和模仿欧美企业;职业化的发展,模仿的痕迹也同样很重。欧美企业强调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的职业化核心内容,很多企业都在学,但却没有像前者那样起到预期的效果。这并不是这些职业化内容有问题,问题主要在于没有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从国人所受的文化熏陶角度出发,抓不住内因,自然很难被重视、认同和接受。
西方国家企业的职业化程度高,是因为职业化的制度是根植于其文化根源上的。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历史已经有几百年,最早起源自教会。信徒们为了死后不进地狱,就把财产捐给教会捐给上帝,以期赎罪。而教会拥有大量财产又不能自己去经营,就聘请专业的人才帮助教会来打理这些子民们捐给上帝的财物。于是,这些专业人才后来就成了职业经理人。
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使命就是如何把企业经营好,使教会有更多的财富来照顾上帝所爱的子民,来荣耀人们热爱的上帝。早期这些职业经理人同样都是教徒,因为对上帝的信仰,使他们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是在替上帝管理这些财产,肩负着对上帝的信托责任。这种信托责任让他们克制自己的私欲,他们坚信自己做的任何违背良心的事上帝都会知道的,而如果这样做,自己死后就会下地狱而上不了天堂。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使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得以不断发展、成熟,也使他们对身后财物看的更淡。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盖茨、巴菲特捐出巨量身家的深层文化内因。
同时,举个例子,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在企业制度中要求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都要“诚实”,但中西方效果不同。在西方企业中,人们一贯受的教育就是如果不诚实,上帝会知道的,而不诚实的后果可能就是上不了天堂。前者有强烈的信仰敬畏,并且违背这点会被群体所不容,甚至被群体所抛弃。因此,不诚实的代价对于前者很大。而对于国内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他们不诚实的代价会如何呢?如果不能从信仰敬畏的角度出发,即使有实物或行政处罚,也不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这样的代价,很多情况下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归根结底,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文化根源,是一种对“后世报”的因果信仰敬畏。反过来,如果再看看中国很多耳熟能详的俗语和成语,比如“种瓜得瓜”、“人无信则不立”、“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等等,我们会发现其中都含有一个因果的逻辑,即“如果……,则……”。每种行为都有一个行为后果暗含在其中,并且国人一直信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里既指人们做了好的事情就会有好的回报,也指做了不好的事情就会有不好的报应。这些回报和报应都会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实现。这种逻辑区别于西方的“后世报”,是“现世报”的因果信仰敬畏。这种“现世报”的因果信仰,就是千百年来约束古人德行的道德信仰。这种对于自己的行为会在生前产生因果报应的文化信仰,与西方社会的恰恰相反。因此,国内企业若想做好职业化,应该溯源于国人对于“现世报”因果信仰的敬畏。在职业化的学习、培训和执行中,强调职业化的善果和不职业化的恶果,都会在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每个群体的职业生涯中体现。只有根植于传统,根植于符合国人思维逻辑的职业化精神土壤之上,中国企业的职业化才会真正发扬光大,并转化为生产力。
下面,笔者将从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三个群体出发,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职业化因果信仰敬畏诫条,分别归纳出每个群体最主要的中国式五大传统职业化诫条。每个诫条都有其因果反应暗含其中,以期为三大群体中有追求、有梦想、有抱负的企业和朋友提供一点自律或他律的借鉴。
企业老板:五诫辅助基业长青
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这是概括千百年来中国的家族或者是家族的事业命运。到目前为止,现实也确实几乎没有例外。还有个说法,叫百年老店。这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业之路。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没有百年老店,有的也是只有招牌,创始人或创始家族多已物是人非。前不久,柳传志对中国现有的企业概括了一句话:中国现在还没有伟大的公司。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中国之所以少有富过三代和百年老店,恰恰是不够伟大。千亿集团未必伟大,十亿企业未必不伟大。这“伟大”并不是指狭隘的企业规模、销售额、净利润的数字表现。
伟大的公司才能基业长青,成为百年老店。伟大的公司必然要有伟大的领导人。近年来,传统文化颇受诸多老板重视,这并不是一种短期的热潮,而是因为在学习和运用了西方的管理科学后,老板们发现,还是缺少一种管理的魂,而对这个魂的追寻,其实就是老板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朴素动机。而这个魂也就是传统的职业化理念。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来介绍老板群体的传统职业化五诫。这五诫是老板群体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
一诫:人无信不立,业无德则弃
老板的职业化,首要就是遵守职业信誉和道德。虽然有人侥幸没有受到违背信誉和道德的惩罚,但奶业事件引发的行业连锁反应和影响,以活生生的案例,给老板们上了一课:人无信不立,业无德则弃。
什么样的企业最赚钱?答案是最受人尊敬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老板往往同样都是业内最受尊敬的人。老板的信誉和道德标准,以及对信誉和道德标准的追求,会贯穿在企业的运营中,并成为企业的文化,感染给企业的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而市场和消费者同样会给予这样的企业以回馈和反应。尤其是在目前企业经营面临经济动荡的时期,企业经久不衰的信誉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企业好的信誉和道德,是铸就金字招牌的前提。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持久的。甚至回报是不显而易见的。但是毁掉金字招牌很容易,往往一朝一夕即可。奶粉事件不仅迅速毁掉一个几十年的企业,而且给予整个行业沉重打击。这个案例给老板们上了最直观的一课。首先,法律的完善、舆论监督的加强,任何投机取巧和侥幸的心理要不得。任何不道德行为都有曝在阳光下的时刻。其次,市场和消费者是敏感的,任何虚假行为都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惩罚。只是时间问题。再次,靠虚假宣传和忽悠打造的招牌,虽然也会发出金光,但终究还是刷了漆的木牌,经不起风吹日晒。
二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追求利润,是老板们的当然目标。老板的职业化取财之道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笔者不赘述取之道,主讲不取之道。其实,不取,是为了更长久、更合理、合法地取。
结合这些年火箭般崛起,然后又流星般逝去的企业及老板们的案例,笔者认为不取之道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不违背社会法律,不取不法之财。否则取了不义之财,终究还会散去,甚至落得身败名裂。第二,不违背社会公德,不取不道德之财,在企业公民责任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无德之企最易被市场抛弃。第三,不盘剥员工,不取血汗之财。虽说工作不好找,但是不能就此盘剥员工,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失去员工之心的企业终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四,不取短期之利,不竭泽而渔。企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行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如果为了企业的一己之利而破坏了行业的生存环境,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相融共生,共同做大是很多老板们应该好好领悟的道理。
三诫:用人要疑,疑人有度
老板最通俗的定义,就是让别人帮助做事赚钱的人。能否用好人决定着企业做好做坏、做大做小,赚钱多少。怎么用人,是很多老板最关心的事。老板的职业化用人之道,是用人要疑,疑人有度。
让一个老板完全用人不疑是不可能的,也是太理想化的。对于疑人,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有这个习惯。关键是要正确把握疑人有度的原则。
首先,疑人要在前。在用一个人之前,要充分疑人,对其德、才充分考察。这是对双方都负责的态度。比如,对一个人的才能不能充分把握,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不仅企业受损,其本人也会不堪其负。其次,用人之后,就要给予充分信任,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判一个人,不能凭个人主观和臆断。没有人能忍受一个整天疑神疑鬼的老板,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尊重的问题。再次,人是会动态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老板们会始终保持对一个人的怀疑和警惕的原因。因此,在用人之前,要设立一个科学、严谨的制度,通过制度来防范和管理,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任何人。
四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你不能否认很多老板的赚钱能力,但很多老板不会当老板也是不争的事实。会不会当老板,之间的差距很大。也许是业绩一亿和百亿的差距,也许是企业一般和卓越的差距,也许是事业短期和持久的差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会当老板的职业化表现之一。有的人会说,我的企业,我最珍惜,当然要事无巨细都要管。因此,有销售几十亿的企业老板一个200块的出差单都要终签;有的精力旺盛的老板经常越俎代庖,经常把下属干的活拿过来亲力亲为……这些不在其位,谋其政的行动,不仅无利反而限制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首先会延缓企业的效率;其次打乱下属的正常工作安排;再次让下属得不到锻炼。此外,老板未必事事专业,往往会热心办砸事,而下属又敢怒不敢言。最重要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行为多了,势必减少老板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时间。而企业的隐患也可能就此埋下。如果有一天你做到了如下四点,就说明你真正职业化的做好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一,你可以带上家人度假几天,而企业运营健康有序。第二,晚上八点以后,没有下属电话向你请示问题。第三,你不再签所有的报销单据,但所有的报销没有问题。第四,你在一月中总有那么几天,自己人坐在办公室,但没有下属找你签报告,也没有客户来访,而是可以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或看本书。
当然,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像美的老板何享健一样,出差从来不带手机,而且企业运营状况也和美的一样好,那么祝贺你。因为这些表象的背后是企业科学管理、健康运营的结果。
五诫:量力而行,顺势而为
有人总结出中国老板失败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总想把企业做大。扩张和兼并成为很多有报负的老板必走之路,也成了很多老板的发展陷阱。违背企业发展规律,没有量力而行的苦果已经被很多曾经知名的企业吞下。
一些老板总是想把企业做大,动辄百亿、千亿目标,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企业的发展有其规律。如果可以解决以下五个问题,那么做大无可厚非。第一,市场的容量足够;第二,企业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盈利能力;第三,企业的资金流健康;第四,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五,企业文化没有被稀释,企业的行为不会变形。最后一点,企业的老板和管理层可以继续康健驾驭整个企业。
否则,这样的做大不如不做。其实考验老板智慧的并不仅仅是做大,顺势而为,甚至懂得把企业做小也是一种大智慧。在经济危机之前,就有一些企业通过形势判断,做出收缩行为,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其实判断一个老板优不优秀,还包括投资回报率高低、市场占有率高低等。就像很多德国企业,未必规模多大,但是在细分市场可以做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同行。在市场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这样的经营智慧同样可贵。
职业经理人:五诫以佑事业腾飞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正在逐渐形成,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经济低迷的现状,从积极的层面讲,可以说恰恰是时代赋予中国职业经理人发挥能力,体现价值的最佳契机。把握好这个契机,将使整个社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肯定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在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已经得到体现和凸显,一方面是,一些职业经理人利用良好的职业技能,通过理性判断和预测,使企业提前预感到危机的存在,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使企业避免了损失,甚至是更沉重的乃至毁灭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一些职业经理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辅佐老板,逆势飞扬,使企业在危机中仍然寻求到发展的机会。或是利润增长,或是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来讲,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是这个群体最突出的特点。但是正如唐骏所讲,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虽然说有一定层面的社会认知问题,但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自身来讲,群体的不成熟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在学好西方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深刻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传统的经理人职业化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经理人群体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职业经理人的五大传统职业诫条。
一诫:士为道同者,忠不犯上
国内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成熟,经理人群体本身的不成熟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当然就有一个职业群体的准则和纲领。忠诚于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老板,是职业经理人的首个诫条。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使命,是通过协助与自己有同样报负和理念的老板,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因此,并不仅仅是老板要了解自己,自己也要了解老板。而且,要使自己的抱负和价值观,和老板的抱负与价值观基本是一致的。对于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来讲,绝不会为了谋生而简单选择一份工作。因为,道不同者,即使一时忍受,冲突终究难免,共事中无法融合,对彼此都不利。这也是导致很多经理人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因此,选择要服从内心的世界。
在选择了一个老板之后,作为职业经理人,在职业上必须忠诚于老板。首先要尊重老板,不能恃才傲物,刚愎自用,要充分理解老板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在工作上,首先是听从、服从。有不同的意见要以温和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沟通。其次,这种忠诚要体现与企业共进退上。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不利或危机的时期,职业经理人明哲保身,抽身而退的做法实不可取。这就像古代兵临城下,将军绝不会弃元帅、士兵、子民于不顾。这所说是古代将军的忠贞气节,毋宁说也是今之职业经理的气节,正如目前经济萎靡的状况下,一个弃企业于不顾的职业经理人,在道义上同弃城者是一样的。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来的更有价值。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忠贞,老板群体会有深刻感受,因此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尊重也会加强。
二诫: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个人的评判,一直都是“他评判”。一个人的好与坏,他人的评判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对于职业经理人同样如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声誉,是职业经理人群体赖以生存的道德基础。
职业经理人应该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珍惜自己的声誉。这个声誉,就是个人的品牌,好的声誉就是个人的金字招牌,在职业生涯中,这个金子招牌会为职业经理人带来更多的机会。作为职业经理人,要想做好这一点,要以“在职一座山,去职一座碑”为自己的职业信条。在职的时候,你能够为企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功成身退之后,你也会在这个企业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丰碑。
不可否认,在职业经理人群体中发生过很多影响一时案例,这些负面的案例确实给职业经理人群体抹了一层黑。在此,职业经理人要坚持以下“六不原则”:第一,不徇私;第二,不舞弊;第三,不争功;第四,不结派;第五,不背叛;第六,不挖老板墙角。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地走,正如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职场的圈子说大很大,说小很小,甚至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好的声誉,就是一条好的职业大道,有了个人的金字招牌,就不愁没有伯乐,正所谓是金子到哪都发光。
三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俗语有云,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来讲,这句话就是说,作为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企业要求具备的才能,或者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提升到企业需求的层面,那么为了一份待遇或者某个职位是不理性的。
没有金刚钻,是无法胜任瓷器活的。如果是通过自我包装或夸大,来获得这样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而最终结果大都是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就是分手。对于企业,损失的经济成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企业损失了时间成本,使企业的工作无法按照原来的计划顺利开展,还要重新物色合适的人员,这无形中丧失的是市场的机会。同时,对于职业经理人自身,同样有损失。首先是,职业生涯中增加了一段不成功的经历;其次,对于个人的信心也是一种打击;此外,这本身就是在为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又添上了一张来自于老板群体的不信任票。因此,对于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在接受一份新的工作之前,勇于挑战的信心不可或缺,但也要有足够的理性和充分的判断,做到知己知彼。
因此,作为职业经理人,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提高自己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在顺利的环境下,也要时刻谨记花无百日红,要有职业的危机感,始终保持独特的职业优势和价值,手握金刚钻,就足以避免被淘汰,在职场中利于不败之地。
四诫: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做贼
经常会听到一些职业经理人抱怨,说老板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虽说老板们这样做有不足取之处,但是职业经理人群体中确实存在让老板需要防备的人。要想让老板放心,首先还是从自身出发。推己及人,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老板,未尝不会这样做。
抱怨无济于事,职业经理人要从群体自身做起。首先,是气节问题。职业经理人要坚守中国传统的廉洁气节诫条。古语云,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做贼。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这是自己的职业道德高压线。不是自己的财物绝不占为己有,更不能不择手段,巧取豪夺,鸠占鹊巢。一个坚守气节的职业经理人群体,自然会收到老板群体的信任。其次,所谓瓜田李下,难免让人生疑。因此,职业经理人要利用自己的管理技能,主动自我设防,自我监管,建立完善的制度,使自己和下属都没有机会钻漏洞。张瑞敏在向杰克?韦尔奇请教企业管理的问题时,杰克?韦尔奇对他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他说通用公司的财务制度自己都找不出漏洞,下属更没有漏洞可钻。所以他不必为此操心,有充分的精力来思考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因此,即使老板给予自己充分的信任,职业经理人自己也要注意避嫌,这就是职业的一种表现。
五诫:一个好汉,三个帮
职业经理人大多是企业从外部招聘而来。因此,“空降兵”成了一个鲜活的形容职业经理人的词。这个词的另一面意思,也指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面临水土不符的状况,可能会风风光光地去,最终却灰溜溜地离开。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考验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坎。
谈到职业经理人,那就意味着在技能上应该具有一定的突出的地方。但是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懂得合作,职业经理人往往很难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在此,有四个方面的群体,是必须获得其帮助的。第一,老板,一定要获得老板的坚定、持久、充分信任的支持;第二,必须获得部门同事的支持;第三,要获得同僚的支持;第四,要获得原有商业和社会关系对于自己新岗位工作的支持。这内外关系要处理融洽,才会如鱼得水,做出业绩。
不过,要获得支持,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方的认可。首先,要谦虚,积极融入公司文化,成为大家的自己人。其次,要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主动与同僚沟通;再次,要有不争功的胸怀,不要给原有团队抢饭碗的压力;再次,要注重培养人,真诚帮助下属获得成功与进步;此外,保持克制和谦让,不与他人争执,不发生冲突,不破坏团队和谐。
基层雇员:五诫奠定薄发基石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摇着头说:“这个人能力尚可,就是职业化素质太差了……”据调查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质,那么他就能发挥出其能力的80%~90%。对于企业来讲,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在于铸就职业化员工。可以说,职业化已经成了职场生存法则,是提升个人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来临后,随着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受到巨大影响,有的纷纷关门、倒闭,有的大幅裁员。在一个群体中,被裁员的首先是这个群体中职业化程度较低的员工,这是无容置疑。而再就业的时候,职业化程度较低的人也最易受到碰壁和挫折。即使对于在职的员工,同样也会感受到深深的职场压力……对于中国庞大的基层雇员群体来讲,2009年或多或少都会有前所未有的职场危机感。进一步讲,也会第一次群体性地感受到,“职业化”不再是一个词,或者是企业强加给自己的洗脑工具。职业化,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必需,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在此,笔者将从年轻的中国雇员群体出发,阐述五大传统化职业诫条。
一诫:食君俸禄,忠君之事
随着80后,乃至部分90后进入职场,员工群体的个性化越发明显,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越发觉得吃力。甚至有人认为,我劳动,你付钱,等价交换,天经地义。而员工流失率也上升到历史高位。企业尊重员工是义务也是责任,但对于员工来讲,与企业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劳动交换关系,作为职业生涯的伙伴,忠诚于企业,也是员工的义务和责任;而忠诚于企业,同时就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古代为官者,都遵守一个诫条,即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对于今年的职场人士来讲,同样要忠诚于企业。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早晚会被企业所放弃;一个不忠诚于甲企业的员工,在乙企业未必会受到重用;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最终他的职业生涯也不会忠诚于他。
在此,提出十点雇员群体的忠诚原则。第一、以诚信的精神对待职业;第二、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第三、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公司制度。第四、决不泄露公司机密;5第五、永远忠诚于你的公司,哪怕你已离职;第六、公司合理合法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七、全力维护公司品牌,在任何场合不诋毁自己的公司;第八、克服自私心理,不占公司便宜;第九、任何时候都不损害公司利益,哪怕误会再大;第十、培养职业美德,缔造人格魅力。
二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他对于中美员工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员工你让他做什么、怎么做,他就会完完全全按照你要求的做。但是中国员工起初还会按照你说的做,但之后总是会按照自己理解的去做,甚至减少某些环节。这在说明中国员工有一定创造性的基础上,其实是说中国员工对于制度的遵守状况。这确实是中国雇员群体的特征之一。
有句古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企业的员工,遵守企业的文化、制度、行为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之所以制度经常被破坏,典型的心理主要有如下两点:这个制度好像没必要、不遵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遵守制度的破坏力很大。上述典型心理的形成,是因为即使违规,往往也不会把结果立即兑现;或者即使是即时兑现的,后果一般也不严重。但是,如果看看“三鹿事件”和“中信银行事件”,我们就会明白违规经过长期积累后的严重性和破坏力。
这些还是显性的后果,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不遵守制度的影响一般都是隐性的,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以一种慢性扼杀的方式,在消耗企业的资源、竞争力。比如,对口服务人员做的不到位而失去某个客户、操作人员没按流程导致一批产品瑕疵、采购人员违反制度而导致成本上升,等等。当一个企业倒下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结果,却不知前因的恶性影响是现在结果的必然出现。同时,对于该企业的员工来讲,失业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当自己在违反制度的时候,就要警醒自己。此外,不遵守制度的员工,一旦养成习性,一般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很大的成就,往往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三诫: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曾经有人问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他靠什么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张说,我有十万名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们自觉的牺牲个人时间,每周我的员工都比竞争对手要多花一天时间在工作上,你说我的企业能不能做好。张的话点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真谛,员工是最大的生产力。
基层雇员作为企业执行层面的坚实力量,是企业战略执行的主体。强生的CEO拉尔夫?拉尔森曾说,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战略和计划也是一钱不值。这句话点出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如果工作不尽心尽责,执行跑偏,即使有再好的战略,也无济于事,因为根本无法深入,何谈战略的效力。因此,作为企业雇员不是持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消极态度,而是要有当天和尚“撞好一天钟”的积极态度、决心和行动。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实损失的不仅是企业。俗话说,大河不满,小河无水。员工不付出努力,企业发展不好,收入和待遇必然不会优越,个人职业生涯,也未必可以发展很好。你今天撞好这口钟,那么就有机会撞更大的钟。而如果撞不好这口钟,老板可能就会让别人来代替你撞钟,或者再不给你机会撞钟。在这个企业撞不好钟,并不代表自己在其他企业就可以撞好钟,甚至其他的企业都不会给你撞钟的机会。在目前经济萎靡时期,作为员工,更要加倍努力工作,与企业共进退,倾巢之下岂有无完卵,这个道理古已有之。
四诫: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中国古代的师傅都会告诉徒弟,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这句话的意识就是说,一个人,会的越多,社会生存能力就越强,就会面临更多的机会可供选择。对于今天的企业职员来说,同样如此。
职业化的员工,要具备职业化的技能。一方面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到专业和极致,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在多个方面都精通,成为复合型人才。不管选择哪一个方向,都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要自动自发,保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行动,除了自己的摸索实践外,要向同事、领导多学习、多请教。第二,坚持学习的持久性,保持耐心,所谓水滴石穿,不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企业不是学校,因此要把学习和技能转化为职业生产力,对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强烈要求去学习,渴望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人他会自动自发并且高效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去,并且总是会取得更优秀的工作业绩,同时在职业生涯中会始终保持螺旋向上的上升趋势,最终取得区别于一般人的成就。这既可以说是学习职业技能的益处,也可以说是职业化的重大且积极的意义。
五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一句俗语。前一句“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要优于同类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的。这是一句励志的话,是说人要是不努力、不奋斗就会像水一样只能往下流了。
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广大基层雇员群体的职业化发展的信条之一。只要一个人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之心,那么就会追求德才兼修的崇高境界,而这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就有机会逐步按照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如果想达到这一点,不仅要保持向上之心,而且要明确目标,逐步分解,逐步实施,长期积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
同时,个人的追求向上,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在企业培养了自己的同时,要把自己的进步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双向良性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基层雇员群体才是真正决定企业发展的基石,一个如此积极向上的雇员群体,对于企业,乃至对于整个企业界、甚至整个国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雇员群体,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和生产价值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而这样的雇员,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应有的职业回报,向职业的高峰攀登。
结束语
很多人探究时下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原因,出现频率较高的是金融危机、市场萎缩、产能过剩、消费低迷等因素。而这些原因一以概之,都是外因。当看看那些同类型的企业,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他们不仅没有倒闭,并且经营正常,还在健康发展,仍然保持较高的利润……那么反思就理所当然。
再看看那些倒下的企业,往往都是肌体羸弱的企业。同样的经济冬天,甚至同样的企业制度、资源为什么不同企业间的差异这么大?因此,对个体企业来讲,影响实则还是来自内因。恰恰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内因,才会比别人先倒下。内因中,产品、资金、技术、制度、管理、企业文化等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这些毕竟都属于组织中条块化的、弱自我变动的因素。根本的因素还是人,尤其是职业化程度不同的人,才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即使对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雇员来讲,失业、被裁员的原因,甚至也都不是看似理所当然的经济环境不好、企业经营困难、抑或企业倒闭等第一层面的直观因素。因为这些结果的前因,还是一群人导致的。包括这个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和基层雇员。
柳传志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伟大的公司。马云说,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文化、管理和领导力。两位的话里都隐含一层意思,人是成就伟大公司和解决管理难题的根本因素。当有一天,一个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不是参次不齐,而是整齐划一地达到自身群体应该达到的职业化程度后,柳传志的目标就有机会可以达到,马云的管理难题也才能得以解决。
归根到底,中国式的问题,终究还要中国式地解决。学习西方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同时,溯源传统的因果信仰敬畏的中国式职业化诫条,对于企业和企业中的老板群体、职业经理人群体、基层雇员群体都不可或缺。
上一条: 职场新人:先就业再择业
下一条: 关注你的“职场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