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培训中,讲师都要让学员选出组长,倡导小组学习,这是正道,无可非议。但有的培训,讲师在课前的团队组建、队名、队标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还有的讲师,频繁发动小组竞赛,让小组之间你死我活。甚至有的培训公司,在课前会选班长,还有所谓的班副。这些班长、班副和组长,这样的团队组建,这样的竞赛方式,在培训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它们对学员的学习,带来了正面的助长作用,还是负面的抑制作用?在群体中,怎样才能提高群体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这是心理学家梅奥,当年研究的“群体心理学”问题。
从1924年开始,以梅奥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实验。试验的初衷是试图找到,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实验先后进行了4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强弱、工厂温度等)改善还是未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实验者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像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效率相应地得到了提高。简单地来说,是访谈而不是奖励,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照培训也是一样。那些教室、住宿、伙食,可以改变学员的学习效果吗?它们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时间一长,学员就习惯了所在的环境。这时关键看讲师是否尊重学员,是否以学员为中心,是否让学员把话说出来。讲师和学员平等地沟通,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那些奖励小礼品的方式,能改变学员的学习吗?学员在这样的激励下,会为了小礼品学,还是为了自己学?
讲师首先尊重学员的想法,让每个人都能快乐学习,然后学员感到被激励。关于讲师首先尊重学员的想法,我在《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以学员为中心的”马斯洛需求》里,有相关的阐述。当然如果在培训前,领导有讲话,于是学员看到领导这么重视,于是对培训的期望和学习热情,就会提高。这方面,我在《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十四: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里,也有相关的阐述。
梅奥认为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于是助长了工人有所作为的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观念,正是这种意识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某中程度上说明,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并不单纯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和心理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培训的学员也一样,他们首先是社会性的。甚至有的MBA学员,不是指望能学多少东西,而是希望认识一些优秀的同学,为自己今后的事业打基础。此时社会交往,更是占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关于满足学员的社会交往需求,我在《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培训现场的“社交恐惧”》里,有详细的阐述。所以讲师促动学员交流和分享,就比讲师自己讲授还重要。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们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干涉而造成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梅奥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前面说的选班长之类的,一般来说都是讲师或培训助教,来指定班长。也就是说讲师,想在培训班这样的一个松散的组织里,建立一套完善的正式组织。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培训来说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因为无论有无正式组织,在一个30来个人的培训班中,一定会出现非正式组织。而培训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所以让学员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要比讲师规定的正式组织,更有利于学员之间的交流。不相信的话,讲师可以观察,逐渐地会有个人,或有个小团体,成为整个培训班级的核心。万一这个小团体,不是讲师当初指定的正式组织,不是人为制造矛盾吗?
所以在培训班中,讲师最好不要指定班长这类的人物,他也会比较尴尬。他不可能让所有的学员,很快了解他,他也不可能很快了解所有的学员,那他怎么开展工作?其实他应该做的事情,助教都可以做,否则要助教是做什么的?培训公司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在一个小组的组长,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组的人数比较少,完全可以迅速了解,从而达到我说的:“组长有义务带动组员,交流研讨,组长更有权,指定小组发言人。”从而组长对培训起到助长作用,而班长对培训起到抑制作用。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工人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更包括精神需求。
我以前在企业时,参加一个香港讲师组织的培训,到了培训现场才发现,讲师竟然在门口迎接学员!当时我就服了,无论他的课程怎么样,我都没有理由不满意。人家都这样了,我还挑剔什么,是不是我太小气了?但我作了讲师后,我自己做不到,我自认是靠内容取胜,讲师和学员是平等的,我可以尊重你,但你也要尊重自己和其他学员。你可以在培训现场做任何事,但不能干扰别人!
上一条: 赫洛克效应
下一条: 嵌入式培训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