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不仅可以缩减求职时间,节省求职成本,更可以在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从中获得更大的成就与幸福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得既快又好。但是通过向阳生涯对数千个咨询案例的分析发现,职场新人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他们往往表现得迷茫而困惑,甚至企图通过试错和频繁跳槽的方式来解决,结果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设置了许多陷阱与障碍。作为国内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通过职业取向、商业价值以及职业机会的生涯规划模型,能够解决职业定位带来的困扰。
向阳生涯案例:
James,2008年7月毕业于沪某名牌大学机电专业,在校期间曾担任学生会干部,参与组织过各种活动,英语口语流利,对电脑软件和系统有一定的钻研。毕业后在某集团担任机械设计工程师,工作相对稳定,但机械设计工作的性质及发展前途与其价值观以及兴趣特长等存在较大的差异。James评价自己的工作是“虽然能把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但感觉自己最擅长的英语口语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发挥。现在的工作死板而忙碌,工资待遇也并不理想”。他当前最大的困扰是: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怎样才能让自己热爱工作?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的职业定位究竟是什么?
向阳生涯咨询透视:
通过现场一对一沟通,职业规划专家发现,James的学习、组织协调、沟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非常强,自我成就动机强烈,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和期望,这是他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优势。他在现有的工作中找不到工作激情和成就感,能力与潜质无法得到展现与释放,对目前的组织气氛不太认同,表现出有一定的跳槽意愿,最重要的是他认为目前的发展机会极为渺茫,工作价值感很低。
通过分析,James的职业倾向偏社会型,目前除与工作中各类人员打交道外,几乎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潜质。基于对James的职业性格、兴趣、能力的分析,CCDM职业规划师和他共同探讨出最适合的职业路线为:技术+管理/咨询/培训,前期主要是技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后期再向管理、咨询、培训方向发展。适合的职业范畴是某行业专业的咨询顾问或讲师,如金融行业的投资顾问、个人理财顾问,或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中的管理顾问、教育顾问,另外也可以在外资企业担任培训讲师。但实现这些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前提是,他需要精通某行业某项职能领域的知识、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鉴于对James的优势提炼,专家发现他对财经领域感兴趣、学过金融专业,目前已有理财规划师资格,英文口语良好。CCDM职业规划师最后与他共同得出了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报考专职或在职的金融专业研究生获取金融专业知识和学历背景,选定主攻的行业和领域,从与金融类业务有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着手积累行业经验,向管理型、顾问型、讲师型方向发展。二是先入行再读书,从金融行业的较低职位如银行、投资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的个人理财顾问做起,参加相关的注册金融理财师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知识和背景后再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选读在职金融专业研究生或金融方向的MBA,理论结合实际发展。另外,CCDM专家还指出James需要在专业知识提升、金融专业领域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持续积累、职业心态修炼等方面继续努力和提升,并对其求职简历及面试技巧进行了专门的辅导。考虑到方案的可实施性,James最终选择了第二条路径,先入行再加强专业学习与提升。
通过后期服务跟踪,我们得知James在2周前拿到了3家金融行业的offer,分别是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James最终决定选择到基金公司担任个人理财顾问,开始自己崭新的工作。
向阳生涯专家点评:
职业定位也叫生涯定位,它是通过综合考察影响职业适合性及职业选择的各种因素,确定与个体相适宜的职业及发展方向的过程。准确的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James虽然看似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专业对口,工作安定,但无法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向阳生涯对数千例个人咨询客户分析发现,像James一样对工作不满意但又找不到发展方向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是职场新人,甚至还有工作了5-10年的“职场老人”。他们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无法分辨自己的发展方向,想换工作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性格和兴趣与当前的职业根本合不来,工作厌倦没有动力,对未来3-5年没有职业发展规划等。如果你也出现了上述情况,就有必要进行一些自我调整或寻求专业咨询机构帮助了。
试想一下,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时,就可以在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和能量,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平台,得到更多的回报,使职业生涯发展得越来越好。而没有职业定位的人却只能在日复一日的迷茫中浑浑噩噩地渡过自己的一生。总之,择业之前务必多作准备,让我们的职业选择变得更为理性一些。做好职业定位,这是所有正在求职就业以及在职人士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上一条: 职业成长的黄金三角法则
下一条: HR经理人眼中的职场十大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