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内开放,中国经济死路一条

前不久宝钢完成对包钢的并购,号称成为“国内钢铁冠军企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而就在昨天,《反垄断法》正式出笼



  宝钢依靠国家投资和扶持,在十年中成为“全运会冠军”,正在其洋洋得意的时候,曾经被它看成没有是前途的塔塔,却通过国际化之路,成长为世界钢铁业第一巨头。



  于是,一些人开始出来呼喊,得制定相关规定,保护保护我们的钢铁企业,可别让塔塔进入中国,防止“被国外金融寡头和跨国大集团肢解”。



  其实,在国内,类似的‘全运会“冠军有很多,它们的特征,或是得到国家倾斜性的支持,或是依靠行政力量垄断经营,成为典型的“高衙内”,近年来,中国有多家企业进入所谓的“世界500强”,但是,我们看一看这个企业名单,更多的不是自豪,而是应该感到羞愧。



  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或者是中移动,无一不是依靠国家力量垄断市场,他们离开真正市场化的企业还有十万八千里,所谓的‘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企业“,无疑等于把全中国所有的1000多所大学合并成为“中华大学”,然后到外面吹嘘“中华大学”是世界第一大学一样可笑。



  在这种思维下的国有大企业,只能成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娇生惯养纨绔子弟,在行政权力的庇护下,靠垄断权力成为“家里横“倒是可能,一参与国际竞争,就变成了“风吹草”,不堪一击。



  在世界众多发达国家汇集了普遍性的企业巨头的行业,在中国恰恰是被管制的行业,汽车,银行,通讯,能源等等,不是垄断行业就是半垄断行业,甚至还在有限的开放领域发生了严重的倒退。去年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要限制小型汽车生产企业的进入,就是典型案例。钢铁行业也是如此。本来有一些未来潜力巨大的民营力量,就此被垄断的行政力量扼杀。



  纨绔子弟令人失望,国有企业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强者。



  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的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则面临着非常恶劣的生存环境。在中国,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都享受种种优惠条件,而民营企业则是在夹缝中生存,沉重的赋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脆弱的市场地位,使民营企业和其创业者,时刻都有可能被行政力量吞噬,更有大量的行业对民营企业制定了种种苛刻的准入条件。



  目前,中国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在国际有上一定竞争力的,都是开放性行业,如家电,IT等行业,通过充分竞争,市场自然会优胜劣汰。当初一些人喊的‘狼来了’被正证明是一个愚蠢且腐朽的臆测。当然,也可能这些人并不蠢,只是没有良知,为了某一既得利群体的眼前肉,千方百计要搞垄断,一家欢乐万家愁。所以,害怕竞争,总希望被“保护”,是国有企业的天然本性。



  唯有建立广阔的对内开放市场,才能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铁律。



  对内开放,是一个国家富强唯一正确的经济发展途径,其余都是死路。



  除军工及一些特殊企业外,放开管制,打破垄断,中国才有可能出现真正“富可敌国”的企业,否则,则只能用国家的钱堆起来,反向去造一些虚假的“富有企业”。

上一条: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变动中的世界经济秩序

下一条: 宏观调控的核心在于转移热点,而不是追逐热点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