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现场招聘会虽然表面上仍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现在已经基本上很难赚到钱了。”近日,东莞一家人才市场的老总向记者坦言。据记者了解,尽管各家人才市场的培训业务发展迅速,但目前仅占总运营收入的10%左右。培训行业蕴涵着的巨大市场前景,已经使其成为整个珠三角人力资源交流行业今后至关重要的新增长点之一。
传统现场招聘赢利下降
对于人才市场垂涎培训业蛋糕的现象,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行业性的发展趋势,还同珠三角各地人力资源交流行业市场的竞争现状有关。
据介绍,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传统现场招聘业务的赢利水平正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赔钱赚吆喝”的现象。例如,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现场招聘会的门票价格已经由原来的10~20元降至5~10元,一些人才市场为了聚敛人气,甚至不惜实行部分场次招聘会免费进场。同时,随着求职者求职渠道的日益多元化,网络、报纸和手机求职等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与现场招聘会并驾齐驱的求职渠道。更重要的是,传统的现场招聘会虽然还有生命力,但从长远来说,最终将逐渐走向没落。
人才市场调整战略谋发展
鉴于种种原因,目前绝大多数仍以现场招聘为主营业务的人才市场纷纷调整战略发展目标,今后将重点发展从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到企业团体培训等培训业务,并积极打造“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未来运作模式。
据广州锐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介绍,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英国、德国来看,各种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占整个教育产业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甚至超过50%。目前,日本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成为服务领域从职业技能培训到人才派遣的全方位、综合性人力资源供应商和教育机构。
由于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地的“头等大事”,因此有理由预期,内地人力资源交流行业今后也将有可能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目前,培训业务占锐旗每年总收入的10%。”杨希宏表示。他希望“这个比例能够逐渐上升至30%以上,成为今后主要的营运收入来源”。
“终身化学习”时代到来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珠三角各地的人才(劳务)中介机构都对培训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从表面上来看,这种热情可能来源于人力资源交流服务机构纷纷急于寻找新的赢利模式,但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驱动力,还是“学习终身化”、“学习型社会”时代已经到来等因素使然。
事实上,来自个人对自身发展日益提高的要求,是终身教育的原动力。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的工作可能一生就一种;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换好几个性质不同的工作,这就导致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会不断遇到新的变化和挑战。因此,“充电”不仅成为人们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手段,也成为职场人士能够在未来职业生涯获得升迁的良方。同时,现代企业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源甚至是“最重要的资本”,对人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也日益越高。当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与员工所具备的现有能力产生差距时,企业就认为员工有必要接受进一步的职业培训。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理性地意识到:如果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提升,热衷跳槽的最终结果可能只是徒劳,甚至造成自己在人才市场上遭到“贬值”。在知识更新、转换的速度以加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惟有不断提升自我进行“终身化学习”,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免遭落败。事实上,也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带来了整个培训市场的火爆异常。可以说,越来越多人力资源机构纷纷涉足培训行业的各个领域,只是顺应了这种潮流而已。
这些大举涌入培训业的人才中介机构,今后究竟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客观地说,由人才中介机构办培训,至少从理论而言相比传统的学校教育、甚至在市场化运作中成长起来的培训机构,都更能够做到准确地把握住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避免这些教育体系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时的滞后性。正是由于这些,我们应该有理由对此充满期待。
上一条: 企业如何确定培训项目
下一条: 如何做高层的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