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之把信带给加西亚

我到很多地方演讲,都会把一个相同的故事带给人们,那个故事是戴尔•卡内基书中收集的故事——《把信带给加西亚》。

  当时正是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而加西亚正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这时,有人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

  当罗文从总统手中接过写给加西亚的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找?”他经过千辛万苦,在几个星期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它却流传到世界各地。《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作者这样写到: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为一般人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迫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是的,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顾客、客户就是我们企业的加西亚。不提任何愚蠢的问题,不谈任何条件,不顾一切地把服务送到他们的手上,我们能做到吗?

寻找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将军的人

这是一篇关于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的文章。

                              

                   杨震霆原创

  在我刚进飞华的时候(也就是还在打工的时候),我见到飞华的一些效率低下的现象,我给大家说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由我哥哥告诉我一定要去看,我看了之后对我影响很大,并且告诉了别人,希望别人能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次我又在时代财富公司的内部BBS重新提起这件事。

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

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哥立奇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那个职员绝不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

  他反而会满脸狐疑的提出一个或数个下列的问题:

  他是谁呀?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你不是指俾斯麦吧?

  为什么不叫查别人去做呢?

  他是过世的人吗?

  急不急?

  我是否把书拿来,由你自己来查?

  你为什么要查他?

  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一个职员帮忙他查哥立奇的资料,然后又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

你只能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但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都在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觉,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我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把信带给加西亚

日俄战争时,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它,相信它的一项法宝,遂译成日文。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一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一篇短文――――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人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予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为一般人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迫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把事情办成。

  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个业务员。”

  “我看到了,他怎样?”

  “他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商场”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职员”,表示出同情,同时又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全肤。并非所有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

  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地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

 无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都必须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景气不佳,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摒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很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无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以上这段话,我特意麻烦张总花了很多时间找到这篇文章,把这段话转寄给我,为什么那么麻烦也要去做,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在我不是做老板的时候我就已经很喜欢,并且今天有几件事令我非得马上把它写出来不可。今天我去问一位同事:“你把硬盘拿给小梁没有”“没有,忘记了”“我昨天不是特意交待两次了吗?”;之后我又看到一位同事重复了上星期同样的疏忽。我工作12年,做过两三年的老板,打过六七年工,这段打工生涯使我学到很多,我甚至觉得比我开始做老板还来得宝贵。在我打工的日子,我学到一条最重要的做人的准则是永远不要老板说第二次,我觉得这非常重要!我们想象一下,假如那个罗文问“头,我为什么要把信送给加西亚?”“明天行不行?今天下雨”“叫约翰去行不行?”那么加西亚那个连队可能会全军覆没!我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把上级的命令忘记呢?上级下的10条命令,可能有2条很愚蠢,但可能有8条关系到这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一条最重要的准则是老板(自己上司)吩咐的事情一定要记得做到,并且马上去做。这样做不仅没有使我变得愚蠢,事实上令我更受欢迎,永无失业之忧。

 所以在我给飞华公司的同事讲上述故事的时候,我同时写道:

 “假如你是个总经理,当你叫他做一样事情的时候,如果他只说一句话:“好的,我马上去做。”那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我最欣赏这种人。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上司吩咐我的事情,绝对不会没有难度。要是没有难度,他可能会自己做了,或者叫一个你的下属去做。我明白,他之所以叫我这个管理人员去做,一般是他希望达到这个目的,但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

 我可以再问详细些,或者把困难强调一下,这样对我自己有好处。ButInever。如果反问他,或许他答不上来,因为这才是他吩咐你的原因。而且,最重要的,老板只是想知道结果,至于过程怎么样,他是不想知道的,他想要的是目的,而你才是过程。

 所以我说“好的,我马上去做。”

 其实我们公司也有很多很好的“罗文”,他们总能把信准时地带给加西亚,而不会有许许多多的理由,我想Ester就是这样的同事。

后记:

我也相信新空间公司里也有很多很好的“罗文”,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不能“主动准时地把信带给加西亚。”事实胜于雄辩:

1.“请将个人当日计划传递至管理秘书处。”的通知上个星期就在白板了,到了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无动于衷,小徐只能在通知的后面加“!”号。

2.3月21日到广州参观国际展览原定早上7:30起程,但最后是8:30才动身。还是像上次去中山春游一样,要打电话催,要到宿舍去拉,才能将部分人集合。

 

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业务上的事情更不用说了。我们的工作好像接力跑,很多人在接到棒后还未跑到接力点就把棒扔掉了,甚至有些人接到棒后根本就没有跑。所以我们公司的管理层总要疲于奔命地为下属留下的手尾“擦屁股”。



  形成良好的的职业素质,不论你在哪一间公司工作,你都是最受欢迎的的!

上一条: 哲理故事之把握幸福

下一条: 哲理故事之把鹰带到悬崖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