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少喝酒不必煞风景

 故乡的风俗,待客是非常诚恳的,设宴能够让宾客喝醉才算尽兴。因此在宴席上总要“劝君更进一杯酒”;如果有客劝人少喝酒,那是很煞风景的。尽管按照健康的理念这样做更有道理,然而那不是一个以理服人的问题,需要识趣,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历史名著《红楼梦》中,李嬷嬷劝宝玉少喝酒就不得体,差一点被自己奶大的宝玉赶出了大观园。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因薛宝钗在家养病,在一群丫头嬷嬷们的簇拥下来梨香院探视,薛姨妈高兴的了不得。一则她们算是寄寓贾府,小主人来了自然不会怠慢;二者女儿有金玉良缘之说,当然会留意撮合之机。当宝玉与宝钗说笑之际,她早已摆好了几样细茶果管待。此时恰好林黛玉也来探视,外面又下了雪,宝玉兴致极高,主动要酒吃。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小心伺候。按说彼此可以细酌慢饮,随意尽兴。偏偏有个跟宝玉来的李嬷嬷出来打岔,对薛姨妈说:“酒倒罢了。”李嬷嬷与一般的佣人不同,是宝玉小时候的奶妈,所以宝玉还是要敬她三分,央求道:“我只喝一盅。”李嬷嬷如果顺水推舟也就算了,可她竟摆开架势,把个宝玉数落了一番。



  实际上,李嬷嬷是不可能左右这个饭局的。宝玉当时就不高兴,偏不等酒暖了就要喝。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心甜意洽,那肯放下酒杯。黛玉一面说:“别扫大家的兴!”一面对宝玉悄悄的咕哝:“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宝玉喝完酒回到贾母那里,对李嬷嬷的怨气还没有消。贾母知道宝玉在薛姨妈那里喝了酒,反倒喜欢,责问“李奶子”怎么撇下宝玉走了,这更勾起了宝玉对李嬷嬷的怨气:“她比老太太还受用呢,问她作什么!没有她只怕我还多活两日。”回到自己的住处,得知李嬷嬷动了自己的东西,一向没脾气的宝玉竟摔了茶杯,跳起来:“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李嬷嬷的这种遭遇颇像宁府的焦大,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但是就劝人少喝酒这一点来说,她完全应当适可而止,不必自讨没趣。劝宝玉少喝酒本来是好意,但是她却忘了,按照国人的习惯,凡事都有个例外。破例多喝些酒,对于做东的人来说,就显得亲近了许多。倒是林黛玉说得透:“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出了这话的厉害:“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一个嬷嬷当然不能把主子的姨妈当外人,所以薛姨妈也就不容她多说:“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难怪人们在酒宴上常说“另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劝人少喝酒时能够注意这一点,就不会惹得彼此都不痛快。



  当然,这种例外也不是绝对的,该制止的时候劝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关键在于劝者是谁,话由谁说。宝玉要喝冷酒,原有与李嬷嬷赌气的意思,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便奚落道:“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里虽然劝得是喝酒的方法,劝人少喝一些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正如李嬷嬷对黛玉所说:“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妹妹当然不会这样做,不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劝人少喝酒者的身份很重要。凭着李嬷嬷的身份,在这种饭局中本身就不该出现,应当自觉离开才是。屡次三番地劝主宾少喝酒,难免煞风景。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户人家大宴宾客,一位邻居进来劝人少喝些酒,结果竟惨遭杀害。这就不是一个劝人少喝酒有理的问题,是说话人的出现使得气氛骤变使然。



  劝人少喝酒而又能够被人接受,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所谓能够被接受,指得是心服口服,且能够产生长期的影响。李嬷嬷劝宝玉少喝酒,采用的方法就很不得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隄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将愤恨埋在了心底。在那些事业有成、位高权重的人面前,这种大人唬孩子的方法当然使不得。喝酒的人开心,能够让其少喝些,那是很有讲究的。战国时候的淳于髡为了劝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就颇费了一番脑筋。他先和齐威王谈酒量,说自己“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引起了齐威王的极大兴趣。然后再娓娓道来,句句入耳入脑。齐威王在“欢然道故,私情相语”中受到了礼制的警示,就不能不对自己有所约束。



  劝人少喝酒还有一个态度问题,要设身处地替被劝的人着想。如果以说教的面目出现,显示自己高明;或者只是为了履行职责,爱听不听;甚至显得厌恶,趁机发发牢骚,那往往适得其反。李嬷嬷与宝玉们本不是一路人,劝宝玉少喝酒不可能出于真爱,很大程度上是设法使自己少挨骂,是在替自己着想:“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难怪薛姨妈们要骂她为“老货”。



  由此可见,劝人少喝酒并非可以用忠言逆耳自圆其说。如果把李嬷嬷的劝比作臣僚对君王的谏,宝玉的针砭就一针见血。在《红楼梦》第36回,宝玉对袭人谈到文人死谏时说:“必定有昏君他才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这种劝谏就不仅是在沽名钓誉,而且是在落井下石了。李嬷嬷当然还没有这么高的斗争艺术,不过从尽职尽责的角度讲,能够同时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才是上善。以直谏著称的魏征曾经对唐太宗说:“我希望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太宗吃惊地问:“良臣和忠臣还有什么区别?”魏征说:“良臣身享美名,君主也得到好声誉,子孙相传,流传千古;而忠臣因诤谏得罪被杀,使君主得到一个昏庸的恶名,还扭转不了国破家亡的颓势,自己得到的也只是一个空名。”两者的区别如此之大,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做良臣。诚如宝玉所说:“若朝廷稍有瑕疵,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其间的动机就有了问题。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同事之间的及时提醒是必要的,但是批评要注意方法,与人为善。不要以为自己总是能够像劝人少喝酒那样真理在握,以别人的缺陷的存在证明自己的高明。如果在批评中将代表群众说话与代表党说话对立起来,那其实是在搅局,用意如果不至于是让大家都出局,那就只有自己出局。

上一条: 自疑者疑人,自信者用人

下一条: 直销的中国式生存——雅芳、仙妮蕾德店销之变的启示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