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给某电信公司培训的过程中,与我合作的培训公司负责人张经理多次问我:邹文强老师,听说你在培训圈见识很广,能否介绍一下一些优秀培训公司选择外部培训讲师的经验?
我听到这个话题,微微一笑,因为我觉得这是所有咨询与培训公司均关注的,而且是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讲师选择不合适,把课程讲砸了,客户关系就很难维护了,加上讲师是实践与执行培训项目的主体,其课程是培训公司的核心资源与价值所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所以,我想结合这几年的商业培训经验,以及曾经在深圳问鼎的工作经历,简要谈几点关于讲师选择的建议,大概归纳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供大家参考。
一、三大纪律:
第一大纪律:决不仓促找讲师合作
我发现凡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稳健,信誉较佳的培训公司,是很少漫天飞舞去找讲师,因为这样临时性地物色讲师,简直如同抽奖一样,隐藏一定的风险。在绝大部分课程需求面前,如果能够从经过精心筛选的讲师库中很“从容”地选出讲师与相应培训课程匹配,那我就恭喜你了,说明你们师资管理基本合格,那匹配是否到位,那是水平问题。
如果每次均是很盲目地使用讲师这项资源,而不是前期与讲师有很多沟通了解,尤其是了解讲师的授课领域,市场反馈,还有讲师思路与风格,那说明讲师管理工作还没有及格,运作上正轨的培训公司一定要把师资的优化管理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二大纪律:决不只是与讲师是纯粹的业务关系
我碰到过很多的培训公司的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或师资负责人,在有培训业务需求的时候,他才会联系你,其他时间从不主动联系讲师,与讲师沟通。我认为,讲师与培训公司之间尽管是一种合作关系,但在客户面前却是统一的一个团队,既然是一个团队的成员,那平时的沟通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在客户面前你们形如陌生人,给客户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可想而知。所以,我建议讲师与培训公司不仅仅是业务合作沟通,同时也应该加强日常的其他方面的沟通,甚至是讲师的最新动态,个人生活层面。
第三大纪律:决不能没有稳定的师资群
讲师梯队建设是很有必要,经过一些合作,加深与讲师之间的直接,还有间接的了解,应该逐步沉淀出一批优秀的,长期合作的讲师,成为核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在各个专业线条上的讲师矩阵,在市场部有相应培训需求时,能够快速匹配上对应合适的讲师。要做到这一点,培训公司必须凝聚身边一群稳定的结构化的师资队伍,除了能够有业务合作的接触,还在信息共享,课程优化,包括整合性项目合作的机会,这就突破单纯的课程合作的模式,其实,讲师与培训公司之间合作的空间是很大的,也是可以发展到战略级的高度,近年来有部分机构与一些职业讲师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也是这种思路的一种尝试与实践。
二、八项注意:
第一项注意:快速分析讲师简历的“水分”
现在这年代,好像是个人都可以做讲师,我觉得这是培训界的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讲师要有资格商业化,前提是你有“底蕴”才行,能够给到企业学员一些实际的东西。一些冒充培训讲师的人,也想在这个市场里捞一把,迟早会栽跟斗,甚至把自己名声搞坏,培训圈是不需要南郭先生的,这种人迟早会被市场给淘汰的,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头衔越多越大,包装嫌疑越大;
一些协会、民间组织、俱乐部等任职多者,自封者居多;
简历的核心在于精要,对于简历介绍越长者,不能说明他经历很丰富,而是说明他需要一些外在的东西来装饰自己,自信心有点问题。
我建议一定要电话与讲师直接沟通,主要是沟通专业领域与课程思路情况,可以了解到讲师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课程体系,授课思路与技巧,内在逻辑型与实战性,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讲师的综合水平。
第二项注意:讲师经历与经验是否与主讲课程吻合?
主讲课程的专业领域,如果与讲师的经历与经验无关,一票否决,这里讲的经历与经验,可以包括实战、咨询或培训等内容。当然,在实践环节的经历或经验是否是成功的,并非关键,成功经验能够给人启发,同样失败经验我认为更能发人生省。
第三项注意:讲师的主讲课程领域是“专”还是“泛”
个别讲师可以讲50门以上的课程,我就很奇怪了,这么多领域里面,如何体现专业精神,确实很难。这几年,我发现我本人转来转去的,也就只能讲几个课程为主,难道有些讲师是“超人”,但从我的观察来分析,应该比我们强不到哪去。所以,建议选择专而精的讲师,要么对于行业精通,要么对于课程很精通,毕竟是专业决定高度。
第四项注意:讲师名气与授课质量不一定成正比
选择讲师不是凭名气,有名气的讲是不一定是合适的优秀讲师,因为有人很会炒作,很会包装,很会推广,但实际能力不强,目前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建议选择在专业领域里比较高调,比如频繁写专业文章,公益知识分享,而很少到处自吹自擂的讲师,这种讲师一般很务实,用我的座右铭概括: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第五项注意:不能唯“培训视频”或“专家专著”论
每个讲师均有自己与别人满意的视频片断,这只能反映某个时刻的情况,课程不一样,对象不一样,时间不一样,呈现效果不一样。当然,目前只有培训视频是反映讲师授课风格的最好表现工具,但建议不要唯视频是最高评判讲师的最高标准,只能是参加考而已。同时,还包括专家出书的情况也是如此,讲师能出书,代表他在此专业领域有所实践或研究,使值得肯定的,但有些人会写不会说,那也很麻烦,会写又会说是最佳选择。我的建议是,应该综合很多评价因素,甚至对讲师的沟通细节,个人感觉等主观性地因素进行考量,确定最合适的合作讲师。
第六项注意:讲师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现在客户越来越挑剔了,对于培训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为行业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专业领域不一样,所以培训需求多元化了就很正常了,对于不同类型的讲师应该均有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但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需求来看,越来越倾向于实战派讲师,尤其是中基层人员,当然不排除某些高层喜欢学院派的宏观思维与趋势分析,但学院派是坚决不能用在中基层员工类的培训上的。
第七项注意:优先考虑与自由职业讲师合作
自由职业讲师最大的优点是职业化素质还不错,比较注重个人品牌与口碑,很珍惜每次培训机会,不知全国其他地方怎么样,在我周边几位职业讲师朋友,感觉他们心态与职业化方面,尤其是为人处事上是很到位的。所谓的职业讲师,不仅仅他们是以培训为职业,更重要的这类讲师必须高度职业化,课程达到市场的认可,满足客户需求,个人素质修养也是一个标杆和榜样。
第八项注意:讲师的“人品”比“课品”更重要
选择职业讲师为什么要事前要有很多的了解与沟通呢?很简单,选择了讲师就等于选择了他这个人的所有的行为表现,他的一言一行,代表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与风格,深层次反映在授课本身,我不太相信一名人品有问题的讲师能对他的课程负责,能对他合作的培训公司负责,能对服务的客户负责,能对如此相信他的学员负责?从沟通交流中,从为人处事中,从个人价值观中,我们可以基本判断一名讲师的人格品质,如果这方面有问题,我建议大胆放弃与其合作,因为早晚一天会出问题。但是,对于课程组织或实施苛刻的讲师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很让你很难受,但是他是为了保证课程效果而为之,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对事不对人,不属于我刚才论述的讲师范畴。
见的讲师多了,自然形成自己的直觉与判断力了,如果在与一位讲师接触交流十分钟内不能对他做出基本的判断,说明你还是需要继续修炼的,尽管言辞有点极端,但并非本意,我只想说明一个想法,还是需要多去实践与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顺便总结选择讲师的原则口诀:
客观而不偏激
主观而不盲目
尊敬而不忽视
欣赏而非挑刺
交流而非审核
真诚而非虚伪
多沟通,更细心,讲师的“人品”重于“课品”。
上一条: 2010年,培训市场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下一条: 职业讲师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