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痛苦唱大戏,不如快乐做小品”,做企业与其做500强,不如做500年
□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思卓
对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来说,除了“做大做强”之外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保·伯林翰的《小巨人》。这本书通过十四家优秀小企业的生动案例,展示了与500强不同的企业经营新境界:与其做500强,不如做500年;不“做大做强”,可以“做深做厚”。
对做大做强说“不”
拿破仑一句“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今在商界已经翻版为“不想做大做强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从畅销书到商学院,都反复引用500强的案例宣扬这样的观点。于是许多企业气血上攻,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赫然的四个字:“做大做强”。
想想也是,“做大做强”有两根理论支柱: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生态学的弱肉强食法则。但现实经常粗暴地踢倒理论:最大的不一定最强,最强的也不一定最长。恐龙与蜥蜴相比,君不见大的强的被淘汰了;大象与蚂蚁相比,君不见小的弱的活得更长?
况且统计学上看,做大做强者微乎其微。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欧洲的企业,中小公司都占99%以上。那么另外的公司怎么办?除了“做大做强”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呢?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不扩张也能成功的企业经营新境界。当企业面临资本扩张、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时,他们大智知止,控制自己的速度和“身高体重”,不求“做大”,甚至不求“做强”。结果呢,不仅没有被大企业吃掉,反而比好多大企业活得还滋润。所以要敢于对做大做强说“不”。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做企业与其做500强,不如做500年。
巴特勒:明智的企业拒绝“疯涨”
在许多企业高喊:“加油,再造一个微软,再创一个花旗”时,巴特勒建筑公司抵制住诱惑,控制住速度,25年间不断进步。2001年,公司营业额突破1个亿大关,2002年达到1.75亿,增幅达40%,2003年公司主动控制增速,将营业额控制在1.55亿,公司得以休息。但2004年,营业额又突破2个亿,公司又采取对策,2005年控制在1.95亿——当企业不需要打兴奋剂也能高成长的时候,那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做大做强”,对少数企业来说,可能是“维生素”,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或许是“摇头丸”。在美国譬如雷曼,在日本譬如八佰伴,在中国譬如三鹿。这些企业缺少做大做强的基因,却注射了“做大做强”的猛药,初期躁动不安,继而发疯不止,最后骤然倒下。盲目贪大求快,看来不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而是“醉汉攀岩,有点悬”!
戈尔兹:“企业家狂热症”康复者
从22岁起,戈尔兹就成立艺术装裱公司,几年后,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然后他开始探索特许经营,推动企业上市。他像许多企业家那样,满脑子“做大做强”,结果也尝到了切肤之痛,整夜失眠,母亲病重,小孩上学出了问题,现金流断裂。痛苦终于让戈尔兹从“企业家狂热症”中康复过来,到40岁的时候,与相恋十六年女友结婚。回忆这一段的经历,他说:“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受到某种力量驱使,一意孤行,注意力高度集中,独立且顽强,这些都是优秀企业家必备的品质,但是有人和这种人结婚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什么一定要和做大做强叫劲呢?就算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人,也不一定以做大老板为终极乐趣。IBM小沃森,接了创始人老沃森的班,把IBM带入了辉煌的时代后,立即提前退休:“我热爱生命胜于热爱IBM的事业。”微软的比尔·盖茨,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从领袖位置上退下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想想小沃森和比尔·盖茨,不禁为一条道上跑到黑的田文华们感到心痛——世界上本来就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没了路,世上的路本来还很长,不会变道就撞上了墙啊。
“小而不弱”必须“做精做特”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经济生态环境中,不能做大做强,就会被强大者吃掉。”许多小企业最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其实无须担心,欧美、日本的企业,99%都是小企业,这么多年也没有成为大企业一统天下。所以,要想“小而不弱”,必须做出特色。
有一家感恩餐厅,在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没有做大做强,而是做出特色。怎么做的?关键是建立了自己的五项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互相关心、关心顾客、关心社区、关心供应商、关心投资者,且五项关心的程度依次递减。然后将这种文化外化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去。顾客情有独钟的理由不是它大,也不是它强,而是这样的评价:他们总是把工作做到令人不可思议的个性化、特殊化。
“与其痛苦唱大戏,不如快乐做小品”。许多企业羞于说自己是小企业,耻于说自己是民营。区区不到一千万营业额,也在名片上堂而皇之地写上“XX集团公司”。你不能做航母,还可以做鱼雷艇;你不能做狮子王,还可以做一只狼;你不能做牡丹花,还可以做君子兰。物以稀为贵,假如满世界都在卖牡丹花,一枝杜鹃也许就是无价之宝了。中国经济的成熟,必然会形成这样的社会风尚:中小企业光荣,民营企业伟大。
大并不等同于卓越,卓越也并不代表大。在鼓励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外延的同时,更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做深做厚”挖掘内涵。
深圳有家公司,他们的主打产品是高清晰LED显示屏。近年来,尽管LED显示屏的市场价格不断下降,LED产业链也很长,但他们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考虑其他的LED应用产品,以主打“点间距小于P25mm高清晰度的LED显示屏”的产品来占领高端市场,将高清晰度的LED显示屏做精做专。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一个企业不一定要规模强大,只要有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独特精深的产品,也就能够让企业发展了,做深做厚就是这个让企业成名的“仙”。
领导禅悟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作家被朋友邀请参加笔会,她衣着简朴,态度谦虚。身边的男作家问她:
“请问小姐,你有哪些大作发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而且只写过一部。”
他很不屑地笑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你那一部是什么小说?”
女作家平静地说:“《飘》。”
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没有人记得那位出版339部小说的男作家,而那位女作家名满天下,她就是玛格丽特·契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一个企业也是一样,能够做好一件事也就足够了。大和强未必是取胜之道,小也未必是弱。蚂蚁虽小,却能蚕食大象;盲鳗虽弱,却置鲨鱼于死地。大有大的苦,小有小的甜,不必过分求强求大。若一味地贪大图强,最终导致的将是一身虚胖,虚胖者当然损寿。所以,宁肯小些,也要结实些。做精做专、做深做厚才是硬道理,好比陈年佳酿,深厚的才是香醇的。
上一条: 销售动作要贯彻战略意图
下一条: 在“微利时代”如何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