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古代《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左证了“和谐”一词的源远流长。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是全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而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主力军,物业管理公司就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管理与服务技术实施物业管理,对各类物业实施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创造安全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业管理不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而是向业主提供劳务商品,为业主提供方便,其经营方式是凭借自己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向业主提供综合性的劳务项目,创建—个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在具体实践中,把握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秩序,从而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园气氛,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途径。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从事的保安、保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正是社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基本的职能范畴。同时,物业管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小区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本上说,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会稳定、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处
(一)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偏低,服务能力不足
物业管理是个新兴的产业,自1981年开始在我国出现,而在胜利油田出现仅有10余年的时间。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大多是从原生产单位的后勤服务人员中剥离出来的,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的特点。加之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忽视自身建设,既不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又没有建立严格的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使管理服务的观念、内容、质量很难到位,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甚至摆不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北京市曾抽查99家物业,总体评价满意人数为零的占21%。14.3%的物业被评价为差。认为服务质量“差”的占24.6%,管理水平“差”的占24.9%。调查表明,一些物业公司管理水平低。因此,物业管理还不能完全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我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的施行,标志着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对各类物业实施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对提高物业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物业管理企业经营风险问题
物业管理发展至今,不再是最初“几块抹布、几杆拖把”的概念,随着行业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产生很大变化。但在这种情况下,物业管理又走向了另一个误区,业主把物业管理公司当成了小区的“政府”,凡事都找物业公司,解决不了就是管理不好,动辄以不交物业费相威胁,出了事故就向物业公司索赔。 由于法律赋予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力是有限的,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决定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很有限。因此,目前的物业管理正处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这也对物业管理承担构建和谐社会责任提出了挑战。
三、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施
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除了能提供合同约定、可量化的服务之外,其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准还应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要加强居住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是和谐社区的第一要素。物业管理要大力建设环保社区、绿色社区。一方面应包括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管理等节能环保措施、对旧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美化整治,另一方面应实施立体绿化,因地制宜实行“见缝插绿”,在路边屋旁建花坛,在有条件的街道建花棚,在社区内建立园林景点,作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其次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物业管理企业可通过开展“邻里守望”活动、举办“邻里亲情节”等多种方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缓解人们平日里紧张、高速的工作压力,进而营造出一种氛围,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让业主对社区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邻里和谐是和谐社区的重要表现,“增进邻里感情,构建和谐社区”是让社区居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逐步清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冷漠、排斥状态,强化社区团结意识,重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接纳意识,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第三要强化业主监督,促进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业主委员会的广泛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大会的按要求举行,从组织上给业主广泛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参与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内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内的责任。居民心目中的好社区往往都有着畅通的沟通渠道,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居民们增加了对管理、服务部门的了解,知道管理、服务部门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有什么困难,准备如何去克服。第四要坚持服务第一,搭建一个便民的平台,尽最大努力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和谐的定义要求每个个体都能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望,只有每一个社区个体细胞都和谐,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区的和谐。和谐的社区必须为业主提供全面基础配套设施(交通、医疗、卫生等),并能够对这些设备设施进行及时保养和维护;和谐的社区还应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体系完备,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社区须具备酒店、会所、商场等场所,满足业主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五要坚持双方互动,让居民了解、参与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来。建设和谐社区,居民是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为此,居民作为小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人,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参与其中。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开展“与居民同心,与物业同行”的活动,在“同心”上做文章,在“和谐”上下工夫,积极倡导居民参与物业管理,参与和谐社会共建。
和谐社区,是一种充满活力、创造力和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而这些,必然要依赖于良好的物业管理。因此,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管理物上和服务人上定准位、选对点、做实事,社会各个层面也要大力支持物业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到这项综合工程中,那么,早日实现和谐社会就不是遥远的事情。
上一条: 有关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下一条: 中美企业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