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提出
在给企业作管理培训的课堂上,每次虽然比例不同,但在学员中总会发现三种眼神:
1)炯炯有神--他恨不得把你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2)静观其变--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影响课堂秩序,影响别人的利益,随自己个人的情绪有选择地吸收);
3)冷漠无情--他置身度外,人在曹营心在汉,别人说的都是胡说八道,做的都是一无是处。
冷漠无情就意味着:培训无效果,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员工中,传播了一种不劳动、挥霍资源、不创造效益是公司一贯的行为!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冷漠无情的人是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冷漠无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场培训效果的好坏,一定和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等所有环节都有关系。本文重点分析冷漠无情的问题,希望从我经历过的一些事例与分析,对企业在组织和实施培训中,能有所帮助,真的不希望企业把培训教育的钱花得冤枉。
2.冷漠无情的人是谁?为什么?怎么办?
第一种:无视培训计划
培训场景1:
去年在一家企业2天的管理培训中,虽然组织者一再强调课堂纪律,第一节课还没有完,有位学员电话就响了8次。在第3次时我实在忍无可忍,我劝他把手机调到振动档,有电话必须出去接。下课时我找他谈,我还没有张口,他先说:徐老师,对不起啊,我实在是太忙,昨天他们才告诉我今天要培训,我的部门一大堆活,离开我,谁都不能处理。结果是,上午第二节课还没有结束,他就消失了……
工作和学习是一对矛盾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身心状态强调的是一个静字,意思是专心,这就不奇怪许多学校会在显眼处张挂一个大大的静字。
那为什么他们静不下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培训计划和准备好今天是来参加培训的。于是乎课堂的表现就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电话不断……
建议对策:
组织者提前计划:必须提前1个月公告培训计划和通知。
学员的直接主管:提前2周与学员做好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切工作安排。
参加培训的学员:提前1周准备好参加培训的状态。
是否还怀疑能否做到以上的建议?我告诉你,就有企业能做得到,甚至超过以上的标准!
第二种:免费参加培训的人
培训场景2:
在公开课中,经常会有一群学员,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来做什么的。终于有一次培训结束后,我在所有学员留下的一大堆纸条(有个培训活动的道具)中,找到了其中的一个答案。她写给另外一个学员:时间有限,我们还没有去逛上下九呢!吃完中午饭我们就走。……我和其他同事后来回忆,写这张纸条的是谁,原来是一定要开发票回去报销的那位某某主管。(我只想证明她没有为培训付一分钱。)
没有付出何来珍惜!这些人大多来参加培训时,对培训以外的事情特别张扬,如请客、买东西、交友、玩乐……,反正有人买单,何乐而不为?企业真的又一次成了冤大头。
建议对策:
培训的组织者们:将培训机会让给对公司付出最多的人,把培训折算成金钱奖励给这些员工去参加培训。你想参加培训吗?那么,好好工作,就有机会!(这些员工大多会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名誉,更重视学习。其他员工也有了先进的榜样。)
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后一定要交一份培训感想,还要给没有参加培训的有关管理者或其他员工作一次培训汇报,这些都要考核。(根据员工的条件,制订公司/员工支付培训费用的比例。)
花了钱,没有效果。这样的事情,哪个老板愿意做?没有!
第三种:心理有问题的人
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因为我经历过与他们打交道的痛苦,虽然写到这我也很痛苦,但我还是要不得不提醒培训的组织者们,要比较严肃、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现在随着社会、工作、精神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上有问题的人还是存在的。而培训就是与学员在态度、观念、思维、知识、技能等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比如,他会对所有的观点都作负面的评价或对培训活动做直接的破坏,还有的其他方面的例子,我就不举了。
建议对策:
培训组织者:如果某位员工的精神状态不适宜学习,就不要勉强了,否则,还是一种浪费。另外,在其他方面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在精神上缓和的条件。
3.结束语
企业的利润,是每一位员工的血汗。培训是一项昂贵的投资,我们要让它增值,我们大家一起好好珍惜!
上一条: 各国外企对简历的特别要求
下一条: 把“培训”当生意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