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森马集团的加工企业,佳韵公司不仅有一套完善的员工管理模式,还拥有非常先进的生产线。长长的生产流水线,天天满负荷地运转:一件件牛仔裤,被贴上森马的商标,然后进入森马的物流体系,摆上专卖店的货架。
这家只管生产不愁销售的企业,叫温州佳韵制衣有限公司。从2006年下半年创立到今年上半年,短短3年时间,年销售总额从2000万元跃升到1亿元,创出了一家小企业的成长奇迹——在金融危机的背景里,佳韵一鸣惊人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专业给森马做贴牌加工。
森马本土化生产选择
森马是一家“没有工厂”的服装企业,为其贴牌加工的生产企业大多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
这种状况延续到2006年,森马高层管理人员想到了生产订单的“本土化”。森马董事长邱光和称,虚拟经营订单“本土化”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时空距离,降低物流成本,使品牌企业与加工企业的沟通更顺畅。为此,他们专门举行了一场“森马虚拟经营本土化生产对接会”,迎来了35家温州服装生产企业。20多家企业当场向森马高层发出邀请,考察他们的企业。
选择的过程并不简单。虽然很多企业有对接的意愿,但符合要求的却很少。
这时候,服装业内人士李灿找到邱光和,说自己愿意投资2000万元建一个新厂,专门给森马做贴牌加工。
李灿考虑的是,加入森马本土化生产企业名单,可以借助森马的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专心做好生产,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邱光和考虑的是,一位有胆识的专业人士,一个从零开始的企业,也许更容易为森马本土化生产提供模板。
双方的对接就此开始。
佳韵贴牌加工完美对接
“创办公司后,森马派出了专业团队,向我们输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让我们的起点一开始就比较高。”温州佳韵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灿说。
在佳韵的制衣车间,流水线上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李灿说,企业创立之初,他并没有急于接森马的订单,而是花了4个月时间,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对要生产的产品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正式生产后,又从每个生产流程入手,逐渐改进,制订出一整套新的生产标准,严格控制成本,降低损耗。
李灿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一条牛仔裤,验收标准是正负1.5厘米,但是如果每条裤子比标准长1.5厘米,虽然也是合格的,但一年造成的面料浪费,企业要多付出90多万元的成本。又比如一条牛仔裤的用线,因工人的操作习惯和方式不同,线头浪费现象严重。去年,公司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和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反复测试,规定出了标准化操作流程,一年下来节约生产成本100余万元。
在管理上,佳韵也秉承了森马“小河有水大河满”“工人先赚钱,工厂后赚钱”等理念,将团队建设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灿发现员工经常外出理发,费时且价格贵,就特地联系了企业附近的两家理发店,谈妥批发价每人每次5元,每月定期由理发店派人上门帮员工理发,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一年下来,公司要支出理发费10来万元。很小的细节,却让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目前,佳韵的老工人已经占到了90%。而员工队伍的稳定,正是上产量增加订单的保证。
期待更多的对接
佳韵的成功给温州的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式。
温州虚拟经营的大企业不少,尤其是服装、鞋革行业。大企业一心发展品牌,中小企业给他们做加工,这是一条很好的“双赢”路子。
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成功个案不多。“虚拟经济本土化,既可以节省巨额的加工费、物流费,又便于管理,且对本地经济发展贡献更大。但是目前,森马的本土加工企业还不到十家。”这是在采访过程中,森马董事长邱光和说的。
究其原因,一是温州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生产企业前瞻性不够,不敢投入太多资金,设备上不去,技术跟不上;二是管理水平不高,制造的质量上不去,成本控制不住。所以,他们达不到大企业的要求。按照森马的测算,本土制造企业如果管理得好,纯利润可以达到10%–12%,面料这一块把握好,利润空间更高。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利润就极容易被吃掉。
虚拟经营的大企业已经有了“生产本土化”的需求,对于温州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谁做好了准备,商机就会落到谁的头上。森马携手佳韵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双方的对接––从生产到管理,从制度到理念的全面融合。
期待有更多的虚拟经营企业,像森马一样实施“本土化生产”;期待更多中小制造企业,像佳韵一样加入到制造加工的行列。一个“森马”如果有5个亿的订单下在温州,那么10个“森马”、100个“森马”的订单,让温州N个“韵佳”去承接,对温州来说,将意味着多少工业增加值和税收的“回归”?
上一条: 服装业对位营销开辟蓝海战略
下一条: 战略项目四诊―望、闻、问、切